学习啦_养生学堂>养生知识>养生食疗>补气血>

气血不足诊断方法及饮食方法

玉凤分享

  气血不足会引起早衰,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气血不足就应该及时滋补调理,气血不足诊断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答案。

  气血不足诊断方法

  气血双亏之主证:面色萎黄无华,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少寐,食少纳呆,舌质淡白,脉濡细。

  1.眼睛

  眼白的颜色变得浑浊、发黄,有血丝,表明气血不足。

  2.皮肤

  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表明气血不足。

  3.头发

  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表明气血不足。

  4.牙龈

  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

  5.指甲

  指甲上出现纵纹,说明气血两亏,出现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

  6.手指

  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则代表气血不足。

  7.睡眠

  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表明气血亏。

  8.运动

  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态,则表明气血不足。

  9.手的温度

  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冷,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缓解的草药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生活快节奏。工作压力大,甚至让很多人都没有时间去运动,所以身日就会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身体疲倦乏力,皮肤干燥,失眠多梦等等症状,让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影响,所以要及时改善这种症状,其中中医药材可以帮助你补足气血,让你精神十足。

  ①党参

  党参为橘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的根,以山西的潞参参为优;含有菊糖,生物碱,皂甙,维生素B1、B2等成分,能兴奋中枢神经,使精神振奋,消除疲劳,亦可增加红细胞和血色素,并能增加免疫力;此外,对化学疗法及放射方法引起的血细胞降低也有升高作用。

  本品性平、味甘,功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弱,营养不良。

  若酒浸,将党参切碎,浸于1斤米酒或白酒中,1个月后服用,每次2--3汤匙,1日3次;若水煎,每次9---15克,内服。本品反藜芦,不宜同用。

  ②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以肉黄白,质坚而为易折断,粉多,味甜,无黑心及空心者为佳。

  黄芪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黄芪含有糖类、叶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它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能提精神,抗疲劳,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对防止气虚,感冒和感染颇为有效,还有强心利尿作和降压作用;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症的天敌,所以黄芪有抗癌作用。

  若水煎,每次用量9--30克;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③西洋参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移种于我国的叫种参,药用其根,为贵重药材,是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

  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证;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饮,有润喉美声之效,戏曲、歌唱演员常饮,有益于嗓音保健;西洋参亦是体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口于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在使用时,可研为细末,每次服1—1.5克,温开水送下;亦可单独水煎,每剂1.5--3克;存放时要防腐,防虫蛀,可:干燥后密封保存,或放于阴凉干燥处保存。本品忌用藜芦同用,虚寒者忌用。

  食物

  1、红枣

  红枣是众所周知的补气养血圣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醣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矿物质钙等多种氨基酸和营养成份,而且物美价廉,既可以熬粥煲汤,还可以直接食用。如果你每天有吃酸奶的习惯,还可以将红枣掰碎撒在酸奶上食用,美妙的滋味和口感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2、桂圆

  无论是新鲜桂圆还是桂圆干,都有补脾摄血、补心安神之功效。它们可治疗因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健忘等身体不适。如果你生理期后体力虚弱,用它来调补也很合适哟。

  3、阿胶

  阿胶善于治疗血虚引起的各种病症,并通过补血起到滋润皮肤的作用。它还能调经保胎、增强体质、改善睡眠、健脑益智、延缓衰老。可以说,阿胶能全面提升女人的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防治各种因气血循环不畅或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疾病。

  4、红豆

  红豆有活血排脓、清热解毒的作用,还有利水退肿的功效,能帮你解决水肿发胖的困扰。至于营养价值方面,红豆富含维生素B1、B2、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补血功能强大。

  5、乌鸡

  在古代,乌鸡曾经被做成药品专供皇后或是妃子们调经、润肤、抗衰老用,具有很好的补血养阴功效,煲汤是不错的选择。

猜你喜欢:

1.判断男人的肾功能好坏的方法

2.如何诊断肾虚

3.中医养生五行背诊图

4.如何从指甲看血气不足

5.健康与疾病预防相关的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