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书笔记5篇
读完《边城》,不能不被沈从文笔下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美好的文化精神所打动。那幽碧的远山、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质朴的百姓以及这美好的边城所发生的那段爱与守候的故事,将永远在我心中闪耀美好的人性光辉!
边城读后感
初读《边城》是在高中,青春年少的懵懂,就像是翠翠与傩送爱情般的朦胧。上大学后,因为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幸再次与《边城》相遇,彼时对古朴纯情的湘西无限向往。如今再次捧起《边城》,似乎又有了新的感悟。
《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其所构筑的湘西世界,呈现出一幅秀丽典雅的山水画。矗立的白塔,古朴的吊脚楼,清澈的河水,老人、女孩与黄狗,犹如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恬淡,又有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般的别致。沈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和谐的田园牧歌的生活,还有其中更难为可贵的民族品格。天真无邪的翠翠、古朴厚道的老船工、豁达大度顺顺、豪爽慷慨的天保、热诚质朴的杨马兵……这些美好道德品质,与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沈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人们轻利重义、诚信守约蔚然成风。酒家屠户,来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风,“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理和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包围下的一些人,丧失了人性本善的品质。因为个人的私利,无视道德公约,各种“霸座男”“霸座女”层出不穷;因为个人的感情纠纷,无视公众鲜活的生命,驾车冲撞人群……这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民族品格格格不入。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而人们的道德却出现了滑坡,应该值得我们警惕与深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的复兴,更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更需要民族品格的复兴与升华。读后感·身处冰冷的钢筋水泥包围下的人们,仍需要也更加需要保持沈从文先生笔下湘西人的热忱、正直与博爱,由此才能构建新时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现代社会。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挚友,它能给你带来温暖、光明与希望。《边城》陪伴了我从学生生涯到步入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人格的秉持,对美好社会的责任担当,它都一一给了我启迪与指引。《边城》的湘西世界寄寓着沈从文先生对当时社会人性美、人情美的追求,也正是当下我们所需要的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
边城读后感
和那些细致的湘西作品一样,《边城》亦是沉静从容、清新自然的,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生活悲剧。虽是悲剧,却又哀而不伤,清浅的文字留了足够的空白给读者自行体会,或许这也便是为何有人读到掩面而泣,而有人却丝毫没有情绪的起伏。
想起十几岁上高中的时候,也认真学了课本里的《边城》,那时读不出喜爱的地方,翠翠过于单纯羞涩、爷爷也是曲曲折折的,没说过几句直来直去的爽快话、大老意外溺水,傩送却没道理的怪旁人。本是人物简单的一本书,没一个喜欢的角色,故事也无趣,当真是爱不起来。
现下重读,也没喜欢上谁,却对摆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走马路这些小事儿有了兴趣。那些关乎于质朴村庄里的、约定俗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任何一时一地的都不一样,那山与水滋养出来的世俗风情旁处采摘不得。儿时到底是贪玩,心也浮躁,这等日常琐碎是丝毫引不起注意的。走着曲折光阴,变了心智神情,如今静了下来,也就爱上这种如梦似幻的乡镇生活,从容淡定却又底蕴深厚,满满的都是风土人情,沉淀下来去慢慢咀嚼,苦味甘处便显了出来。
若说三四十年代的作家,沈从文的文字是比较美的,当时白话初生未久,应时的作品读来总有文体上的稚拙感,再不然便受西洋文化影响,用词遣句架床叠屋,少了中文的灵动。在我浅薄的阅读经历里,那个时代的作家,白话文用得浑然天成不留痕迹的,唯有沈从文与张爱玲,一个灵动自然,一个饱富魅力,各有风采。同时,这两位作家也是远离政治,有意保持与时代的疏离,这种疏离反而使他们的写作获得了超出时代的审美价值。
我是个懒散的人,并不喜欢时事政治,对于有些政治色彩的作品喜欢不起来,反而对返璞归真的乡土作品情有独钟。沈从文自称“乡下人”,也着实做到了一个乡下人的写作法则,对于农人怀着不可言说的温爱,字里行间,全是乡土人情,《边城》亦然。
作者用湘西生活为立足点,通过描写自然原始的生活方式,来赞美湘西子民的质朴。书间人情可谓是温暖无比。翠翠与爷爷在渡船上相依为命,日暮唤归家、晨起同摆渡……用时光来诠释数十年如一日的平淡真情。大老二老手足相惜,虽然同时爱上翠翠,却是极为理性谦让,且不说爱情里是否应当礼让,这份手足情都是弥足可贵的。同镇乡里不多联系的人也是互相帮衬扶持,爷爷上街置办物什,东家问好,西家尝酒,买卖之间也是喜笑颜开。他们“静静的很忠实的在哪里活下去”,让人觉得这份人情淳朴得过分,现今社会学不来半分。
沈从文先生曾说,《边城》是他绘的一副童年记忆,是理想世界中的湘西风俗画,今日读来确也是格外精细、绮丽的,小说中的人情不再多言,美景却是不得不说。
“进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酉水中游如王村、保靖、里耶和许多无名山村,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若能有一叶小船,在这河水上行游,再看“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翠翠的神情也能学来三分了。现如今,太多喧嚣,浮躁已是消耗不尽的了,城市森林里的快节奏生活压抑得厉害,那些自然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越发的动人。有多久啊,没有见过野地里郁郁葱葱的绿了?那山野的花木与人家,寄托了多少当今社会的向往。早就是知道沈从文是特意写这些老旧的事物与他那时的现实社会做对比,好引起人们的反省的。时光荏苒,如此岁月过去,那对比愈发明显起来,常让人羡慕到梦里也山水中翠翠灵动的样子。
只是翠翠再好也难乘着歌声,“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一大把虎耳草”了。爱情本是小说里稀疏平常的话题,翠翠的爱情本应是让人羡慕的,奈何车路马路都沾染了阴差阳错的色彩,最后却也是悲剧收场。这场悲剧是民族婚俗的对立与矛盾,也是现代文明与“边城”文化的碰撞。如果没有这些因素,故事也就成不了故事,也不知是一种造就还是一种毁灭。
从《关雎》到《红楼梦》,古往今来,多少人在极尽情缘的演绎爱恨情仇,到底翠翠是在湘西风情下平凡了去,只是这“平凡”倒接近了生活,倒让人不去关注那些荡气回肠的情情爱爱,反而惋惜起平淡如水的滋味来。这或许也是沈从文的厉害之处,作品里,绝不是写大义凛然荡气回肠的文字,也不会是世无双全法的无奈,不是多具典型的人物遭际,就只是生活,就只是日子,就只是阴差阳错啊。最后,我也只能同作者带着痛惜情绪去怀旧了。而碧溪上的渡船,终究是孤寂了。
边城读后感
《边城》里的文字总是不经意的撩拨着我的心弦,文中处处浸润着湘楚景色,处处是淳厚质朴的风味人情,字里行间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诗意。读起它时你便会被忧伤围绕,像是触及到了什么,是怀念儿时那个有着暖阳的冬日午后?还是现在这个让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质朴的城,一座宿命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隐忍着什么。翠翠,这个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子,她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了那个在梦中可以用歌声将她带到很远地方的人儿开始,她便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文中的结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翠翠依然重复着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沈从文先生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融入湘西这片纯朴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温良率直的人们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我在想,为何取名《边城》,在心里它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沈从文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吗?也许那座悲天悯人的城已经随着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思考。
边城读后感
文学巨匠沈从文一部《边城》,将他魂牵梦系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书画大师黄永玉走遍了世界,却固执地用一座“夺翠楼”书写他浓烈的恋乡情怀。也许你会好奇,那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会使他们如此眷恋。我也有过这样的疑问,但当你真的踏上那千年凤凰的土地,相信你也会对凤凰有一份莫名的情愫。
闲适地踏上岁月沧桑的青石小巷,轻轻地抚摸着斑驳的灰墙,他仿佛正在喃喃诉说着凤凰千年的历史。左手边,从沱江引来的江水缓缓流淌在凤凰人家门前,一座风韵小桥悠悠架起。嗬,颇有一种徽派建筑的情调。
悠悠走出小巷,在亭子里吹着微风可真是个享受。面前就是沱江,平稳、静谧得如同一块上等的绿宝石。只有当古城里的居民在江边洗衣时,泛起的圈圈涟漪才会又把你拉回现实。江的那边是一排吊脚楼,虽不如紫禁城般雄伟,但也隐隐透出一种威严。据说,这可是当年土司王的避暑胜地呢!
继续向前漫步,穿过虹桥,又走进了凤凰城内条条相通的古朴小巷。巷内安静得不可思议,朝阳宫精美的雕饰透露出凤凰当年的雍容。不过,如今的凤凰更像一位古稀老人,历经沧桑才能如此淡定。如此,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油然而生,令所有身心疲惫的人都卸下了伪装。凤凰又多了一种纯净之美。
不久,我们就踏上了凤凰古城的城墙。城墙上的一个个小孔,据说是当年凤凰勇敢的人们把枪伸出去击退侵略者的通道。游客们都静静地沿着望不到头的城墙漫步,轻轻地抚摸着古旧的城墙,好像也在回忆着点滴的过往。
依着城墙缓缓流淌的沱江,哺育着古城世代的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沱江的水十分清澈,水流或缓或急。如果幸运的话,还能看见水底招摇的水草。忍不住把手伸进江中,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迅速蔓延。凤凰这座古城,似乎要替你洗净所有的凡尘喧嚣。
难怪凤凰古城会被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城内石板小巷,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桨声舟影。这一派宁静安详的小城风光,怎能不令人动情呢?
边城读后感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在细读下来更像是一幅画,是风景图,是生活图。沈先生的文读起来很惬意,让人醉在其中。
优美的湘西风光在沈先生的笔下增添了几分宁静,也寄托了沈先生的美学理想。例如小说中的这段描写: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这简直是一副月下风景画。
小说前半部分是美好的,翠翠爱上了傩送,而傩送也喜欢翠翠,可是天保也喜欢翠翠,狗血的三角恋开始了,兄弟二人互相坦白后天保放弃了,驾船远行做生意去了,不幸的天保出了事淹死了,傩送也因为哥哥的去世责怪上了老船夫也就是翠翠的爷爷。老船夫不忍心告诉翠翠事实,第二天船被冲走,读后感.白塔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爷爷躺在那儿,没了气息……小说的结尾让读者揪心难过,不可否认,翠翠的爱情是个悲剧,可是翠翠懵懂的爱情也撩拨着我的心。青涩懵懂的爱情总是能戳到读者的心,在苦中尝到一丝丝的甜。
《边城》不仅描述了翠翠的爱情,还以各种感情穿插其中,使小说不是一个单薄的爱情故事。祖孙之间的真挚亲情,邻里之间的友爱之情都让我感动。这里像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一样宁静祥和,不为外界所扰。
用现代话来说,《边城》更像是一部治愈系小说,每每读起心中都会变得平静淡然,沈先生描写的这种淳朴自然的感情愈发不常见了。科技的进步到底使我们的距离愈近还是愈远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