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书笔记5篇

巧绵分享

  《活着活着就老了》,著名跨界作家冯唐的经典杂文集。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1

  前几天偶然看到冯唐写的一本杂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确切地说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而并不是冯唐。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书的内容,就觉着特别有味道,便决定读完它。通过简介以及作家的自序,才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有关冯唐的事情。一个协和医科大学读了八年医学的博士在当了几年大夫之后毅然而然地决定弃医从文,就像鲁迅当年那样。平常人很难理解这种异类的做法。我不以为是因为“全国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一些医生在无奈的现实面前选择离开这个职业”。而是一个人一旦有了一定的阅历、到了一定的境界,活着活着就明白了。

  人的一生很短暂,从出生到死亡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有些人虽然长命百岁却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做过几件自己喜欢的事。冯唐不是这样的人,否则他就和我们一样了。他在文学方面的积淀与天赋绝对高于医学领域。我不了解他的医术有多么高超,但我从他的文章里知道他的笔杆子绝对有力。一把手术刀时间久了定会生锈,一篇好的文章却能万古长青、流芳百世。 活着活着就老了,不是对生命的悲观咏叹而是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只有老有所爱才能老有所为。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能醒悟,还不去做几件真正喜爱的事情,恐怕到时候就只剩遗憾了。老了就无所谓成名成家、无所谓出人头地、无所谓别人的说长论短。 喜欢文学就选择几本好书,择一处偏静之所,把心沉在喜爱的文字中,梳一缕清风明月。喜欢旅游就打点行装背上相机,坐上火车看看沿途美丽的风景。喜欢钓鱼就准备一副渔具,坐在河岸池边,享受温暖的阳光、享受垂钓的愉悦,不管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喜欢音乐就买上一套音响设备,听一曲《二泉映月》、听一段《命运交响曲》,让美妙的乐曲涤荡尘封的心灵。喜欢写字画画就准备一些纸墨,在自己的书房里涂涂画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喜欢烹饪做饭就找一本菜谱,把温馨的亲情呈现在小小的饭桌上。

  凡是你喜欢的就一定是幸福的。趁现在还能动趁我们都健在,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岁月不饶人,活着活着就老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2

  读冯唐的小说,有时就像读他的杂文,故事中途横出一枝,夹叙夹议,与原文浑然一体,又自成一体,千八百字截出来,既不影响故事发展,加个题目,又能独立成篇,有头有尾有结构;而读冯唐的杂文,有时又像读他的故事,议论未半,灵光一现,二三十、四五十个字,便成了一个故事,剔出来,上下的论点论据还能通畅无阻,剔出来的部分上不了《世说新语》,但上《读者》、《故事会》还是绰绰有余的。我想这就是冯唐的文字魅力吧?

  读冯唐这本散文集,是因为之前读过他的三部小说,就是那个叫什么青春三部曲的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三部小说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阳气最足、邪气也最盛,二气纠缠,渐渐就让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东三环在书中还了魂;写得最好的就是《万物生长》,杂花生树、落英缤纷,文字才气迎面而来,让人眯起双眼,让我再看到长安街边上那座据说是书中医学院原型的旧楼时,白天觉得古色古香,夜晚觉得鬼气森然,书中的故事瞬间附身,走出紧闭的大门;《北京北京》写得最差,完全沦为无法自拔的意淫,可是却有一个好名字,没想到这个被人骂过夸过唱过念叨过、我早已有些麻木的名词,叠加起来,竟有了种莫名的感觉,激越时可以高呼,阴郁时可以浅吟,文字又一次幻化出了难敌的吸引力。

  这本散文集的文字都带有着冯唐特殊的味道,我总是羡慕他,他似乎有一种特异功能,他知道如何排列组合那些普通的文字,从而与读者的心产生某种共鸣,他知道如何搭配辞藻,淫荡下流而又纯洁天真,他知道如何营造氛围,下笔三两行,魑魅魍魉、百鬼横行,开头三四段,金鼓齐鸣、兵荒马乱,结尾一收却又澄明一片。想来他能做到这一切的答案便是书中一句:文字是指月的手指。

  总觉得他的这句话太对了。在孤枕难眠,在心绪难平的时候,那些忧伤、愤懑、自怜自艾的小情绪,浮夸、自大、小人得志的小骄傲,嫉妒、怨怼、自以为是的小阴暗,若不能化为文字,宣于纸笔、口舌或者网络的时候,心中百爪挠心一般,成千上万的如同小动物般在搔弄、在挑逗、在揉搓、在噬咬、在争先恐后地向外爬,当时惶恐,此时却终于明白了,那都是文字幻化的手指。只是这些手指爬出来化为文字的多了,现在这里就又有了千八百字,又有什么用呢?

  在冯唐的文字中找到了刚才的答案:指月亮。最重要的就是那轮明月,只是那轮明月是什么我还不知道。我也总在下班晚归时,定定地站在路上仰头看月亮,一来缓解颈椎的紧张,二来引起周围姑娘的侧目。只是文字的月亮是什么,我还是不知道,我想看见了那月亮,也许甚至连这些手指都可以不用了。天霁云开,月朗星稀,心中澄明,手指安静。魑魅魍魉、兵荒马乱,也瞬间雾散。我想这就是冯唐超群的地方,这也是我碌碌无为的原因,我的手指不少,却也没有看见月亮可以指。也许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有个禅师剁掉了这些手指,我也就可以看见月亮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3

  冯唐这本书,看了将将有两个月,不符合我看书喜欢一口气读完的风格。利用学习玩乐间隙的时间,终于在今天晚自习9点27分看到了最后一页。

  掩卷沉思,用冯唐最喜欢的话说,不觉胸口肿胀,不得不写点什么,抒发胸臆。

  冯唐和小波都是我喜欢的,冯唐的书,除了最新出的那本《不二》没有读,其他都读完了,他的书似乎有种魔力,读来口齿间有甘甜缱绻,让人说不出的感觉。对文字的把握,功力深厚,佩服至极。古文功底极为渊博,言语之间总能有应景的诗词见诸纸上,就像是看引人入胜的电影期间,给你嘴里塞颗糖果,让你觉得幸福而又滋味甜蜜。我想,这大概归功于他的幼功,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但是要想在文字上有所宰获,没有积累是写不出纯正的中国文字的。好比是没吃过猪肉的人,就算你见过猪跑,你还是不知道猪肉是什么味道。所以冯唐最为令人敬仰的还是他的读书破万卷,我这辈子是不指望超越了。

  小波是冯唐的导师,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冯唐文风和小波的差别极大,但是又有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小波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冯唐影响巨大,从冯唐的小品文中不时把小波奉为北京60年代作家的代表就可以看得出来。然而上面也说了,两人文风迥然有异,基本不是一个类型的,如果把小波的文字比作榴莲,入口味道诡异但是回味起来意味深长甚至是意犹未尽,而冯唐的文字就更像是石榴,一颗颗石榴子送进嘴里,咀嚼有味。小波是思想家,是夜礼服假面,是暗夜公爵,我想我是更喜欢小波的。

  喜欢小波的原因有三:1、冯唐的文字有特色,但是文字好的人太多了,比如钱钟书、比如沈从文、比如张爱玲、比如曹雪芹。2、小波的文字浅但是意境悠远,常常让我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回味起来,道理尽在行里之间,非常有韵味。3、古语有云:文章憎命达。小波是走过的,冯唐的生活更接近于我们所追求的生活。小波的文字大气,冯唐的文章更多的关注于其自身,这和他信奉曾国藩是有必然联系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冯唐似乎是认为自己还够不上后两者,文字里面多为修身齐家的练达,有点像老北京的八旗子弟(非贬义);小波则不同,他的文字,没有磅礴的文字和气势,可是就能读出那种忧天下的志气,是个北京老爷们的感觉。

  总之,喜欢小波更甚,但是冯唐亦我所欲也。两者可得皆,何必舍冯唐而取小波呢?

  说到冯唐的这本书,有些地方稍显累赘和重复,比如对北京的描写。再比如他有意无意的自我优越感,有时让人觉得很欠抽。可是我依然能在字和字的间隙看到他的才气横溢,简直就是泼出来的才气,让人汗颜。看完他的书,我自嘲地对自己说,这辈子你都别指望成一个作家了,别指望了。

  回到开头,我断断续续读完了整本书,包括几次读着读着睡着了,很多作者的观点并不敢苟同,却被他的才气灼伤了双眼。我还是就写写自己的博客吧,反正也不是用身体写作的类型美女。

  这书还不错,可以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4

  冯唐的这本书,分为四卷,总共收录了239篇文章。看起来好像内容涵盖广泛,有写文学大家的,有些日常生活的,也有些城市记忆的。但是翻了几篇之后。发现每篇文章出了题目之外似乎没什么区别,239篇读下来没有一篇有印象的,没有一篇和其他不一样的。这么多篇文章,看来看去说的都是那么几件事:他学过妇科、他很懂古玩、爸妈住在美国、司马迁受过宫刑、曾国藩很牛、胸部、小鸡鸡,不管什么主题,都是他在自夸式的东拉西扯,唠唠叨叨。乍一看有些王小波的味道,但是也只能是乍一看,王小波所经历的年代,对冯唐来说有些陌生。可以想象,冯唐从小家境应该不错,不为吃穿和前途发愁,十几岁就可以出书,这给了他一些误导性的优越感,以为随便读几本书随便贫几句嘴就是才子了。所以他完全没有王小波的神韵,也只能学学样子,只可惜也只有个模糊的样子。

  初读的时候,确实觉得他的文字挺惊艳,但是再读下去,发现除了贫嘴也没什么了。任何话题都可以转移到女性的乳房和男性的小鸡鸡上去,虽然很多时候这些比喻都没有必要而且牵强,又不敢多少,就突然来那么一两句有点不知所云。但是冯唐依然屡试不爽而且似乎乐在其中,看得人哭笑不得。

  不可否认,冯唐是挺聪明的,小聪明不少,但是沉淀下来的没有。字里行间多是得瑟,但是具体有什么好得意的也没透露出来。他说他的小说比杂文要好,我难以相信。一部好的小说需要精妙的设计和构思,不仅要自己写的痛快,更要从读者的角度去审视作品的可读性。需要比随口唠叨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性,当然还有才学。一个连散文都写得前言不搭后语的人,自己想到什么说什么,不管连贯不连贯啰嗦不啰嗦,这样的人怎么会沉下心来好好构思小说?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5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一首黄庭坚的诗,很不错!以前很少看黄庭坚的东西。算是一个新启发。另外,本书对很多实时话题有些我认为不深不浅的评论。对于,冯唐的这个作品,我觉得不算是可以收藏的佳品。

  薄薄酒二章

  黄庭坚

  薄酒可与忘忧,丑妇可与白头。

  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必狐裘。

  无祸不必受福,甘餐不必食肉。

  富贵于我如浮云,小者谴诃大戮辱。

  一身畏首复畏尾,门多宾客饱僮仆。

  美物必甚恶,厚味生五兵。

  匹夫怀璧死,百鬼瞰高明。

  丑妇千秋万岁同室,万金良药不如无疾。

  薄酒一谈一笑胜茶,万里封侯不如还家。

  薄酒终胜饮茶,丑妇不是无家。

  醇醪养牛等刀锯,深山大泽生龙蛇。

  秦时东陵千户食,何如青门五色瓜。

  传呼鼓吹拥部曲,何如春雨池蛙。

  性刚太傅促和药,何如羊裘钓烟沙。

  绮席象床琱玉枕,重门夜鼓不停挝。

  何如一身无四壁,满船明月卧芦花。

  吾闻食人之肉,可随以鞭朴之戮;乘人之车,

  可加以鈇钺之诛。不如薄酒醉眠牛背上,

  丑妇自能搔背痒。

   恰如一位豆友所言:看冯唐的随笔比小说有劲。是啊,冯唐的全部小说都买了,唯有这本是在ipad上看的免费的,但唯有这本随笔才让我读懂冯唐的精髓,一个纯北京爷们儿的傲骨。

  协和医学院、国际咨询公司、家里蹲。只能说冯唐有智商、有想法、有行动力,每个时期都活得有滋有味,小时候打过架、泡过妞、当学生学习好、文笔好,工作了卖过命、全球游。只有羡慕的份儿。

  冯唐和石康,相信总会有人去对比。都是北京喝大酒的,都喜欢女孩子,都饱读诗书,但不得不说石康的小说还是相对更有卖点,冯唐更有精气神,特别是这本博文随笔集,除了能让卫道士骂街之外,更能让从胡同里走出来的北京男孩子们有一种认同,这就足够了。

相关文章:

1.关于《活着》读后感6篇

2.余华《活着》读后感5篇

3.关于《活着》读后感500字5篇

4.《活着》读后感初三优秀作文700字10篇

5.《活着》600字读后感5篇范文

6.看完《活着》读后感

7.读《活着》有感全文5篇优秀作文

    33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