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

燕纯分享

  本文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它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地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一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一学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稿的基本特征 ;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下,学生结合史实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树立攻坚克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教学重点 新闻特点:时效性和目的性

  章法结构:历史结合现实的写法和“饺子式”结构 教学难点 标题的含义;作者的情感分析 教学思路 从课文结构入手分析新闻特点,在文本细读中把握作者的感情。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论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资源 教材

  多媒体

  国外媒体对“神舟”五号升空的报道;

  “神舟”五号发射视屏;

  图片:“嫦娥奔月”、“飞天壁画”、“万户” 教学过程预设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ppt展示相应图片和视屏)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再次回顾这段历史!

  2.(ppt展示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国《解放报》一篇报道写道:“神舟”五号的成功再次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伟大,但是中国不太可能在未来空间站的探索中独自行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中国记者又是怎样报道这一伟大事件的。

  1.在图片展示和视屏观看中,感受中国的航天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阅读课文,对比国外媒体的报道。

  1.用图片和视屏导入,非常的直观,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有一个了解。

  2.将这篇新闻报道与国外媒体的新闻进行对比式阅读,从中发现出不同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探究新闻结构)同学们读了这篇新闻,一定发现了这篇新闻并没有按照事件顺序简单的记录“神舟”五号发射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梳理全文,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大意。

  2.(小结新闻结构)这篇新闻的结构非常有特点:主体部分没有继续叙述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发展史的回顾中,这样就使得本文与一般的新闻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的两篇新闻里接触到了。同时这种由现实回顾历史、又从历史回到现实的“饺子式”结构,不仅展示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的艰辛过程,而且使得事件的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1.(1-3)新闻导语: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举国关注。

  (4-26)新闻背景: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3)1970年4月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27-29)新闻事实:“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30)结语: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都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2、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作家作品

  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三、重点字词

  耸入云天 翌年 扭转乾坤 横亘

  [课文分析]

  一、 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叙事清晰,语言流畅生动。

  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本文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又非常简约,同时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新闻通讯的标题非常重要,因为读者拿起来之后会先看标题,然后才决定看还是不看。所以记者在写新闻标题时下力气很大,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

  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而写到杨利伟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发射时,“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的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这样的描写还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去,同学们请想一想,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过飞天梦想了,就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实现了,怎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激情澎湃?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写法。

  本文的导语不仅于此,作者还对这个壮举加以评论,是谓评论式写法。在描写发射情景之后,又对其意义作了阐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他表露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倾向、观点,而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这件大事的倾向、观点。

  这样,文章一开始的导语就把读者引到了这样一个宏大而激动的场景中,同时,又对这次发射的意义作了评论,大张了中国人的志气。所以说,这个导语写得很到位,很精彩,既把最重要的东西用不多的文字告诉了读者,又写得生动感人,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新闻效果。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三

  【教材分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优秀的新闻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结构构严。文章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把握文章的结构。

  【学情分析】

  本课是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新闻的相关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明晰新闻的内容、分析结构特点。但大部分学生对新闻阅读的学习还留表面,不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把握新闻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巩固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掌握通讯的特点,了解并能划分本文的脉络层次。

  过程与方法: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通过提前预习,充分了解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引导学生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情感与态度: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巩固新闻写作的特点,掌握新闻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通过阅读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学习航天精神,学习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掌握新闻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学习写作新闻

  【教学方法】

  用神舟五号飞船飞入太空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课下收集整理我国航天发展的背景资料;通过合作探究法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运用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飞天”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已绝非难事,但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做起了飞天揽月的美梦。我们所熟知的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屈原仰望宇宙发《天问》,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际的探寻欲望,直到明朝,万户做出了第一次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只有到了这一天,国人才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并安然返回。让我们通过视频一同回顾这个历史的瞬间。

  二、文体知识介绍

  通讯:是一种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特点:详细深入,过程完整; 生动形象、具体感人;议论抒情并用,感情充沛

  新闻的材料类型: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和主体

  (思考):回顾所学知识点,比较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异同。

  (明确):

  相同点:都强调真实性、都具有时效性(消息最强、通讯较强、报告文学较弱)。

  不同点:①消息篇幅最短,通讯较长,报告文学最长。

  ②通讯与报告文学都具有文学性,后者比前者的文学色彩更浓。

  ③报告文学具有政论性,即它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宣传工具。通讯具有评论性,即它必须对人或事作出评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熟悉内容

  1、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PPT展示)

  2、请同学们对照新闻结构,理清文章脉络,完成下面的表

  读新闻 析结构

  段落 结构 内 容 1-3 导语? “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4-26 主

  体 新闻

  背景? 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27-29 新闻

  事实? ?“神五”发射成功 ?30 结尾?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四、问题探究

  1、导语部分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点拨:点明时间(2003年10月15日清晨)、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带读者进入激动人心的场面与氛围中。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标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2、主体部分:

  ①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结构上:过渡段,承上启下

  内容上:引出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抒发自豪感。

  ②请概括第二部分内容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以时间为顺序

  点拨:一、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高一语文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

2.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3.高一语文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材视频

4.高一语文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材视频

5.高中语文必修1飞向太空的航程特色鉴赏

6.太空清洁工教学设计

7.高一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

8.高一语文课文《沁园春 长沙》教材视频

9.高中语文课本《飞向太空的航程》原文

10.高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解读(2)

    41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