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归纳

文琼分享

  很多高三的学生都开始了总复习,对于历史高考的复习,文科生需要面对的是庞杂的历史知识,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巩固好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

  1.汉代新儒学

  【错因】误认为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孔子的“儒学”。

  【正确理解】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已经与先秦儒学大有不同,实际上是“外儒内法”。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精华的基础上,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建立了“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君主统治秩序,神化了皇权的同时,也塑造了对君主权力进行约束的“天”的形象。这一思想适应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因此被汉武帝确立为正统思想。

  2.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的思想

  【错因】认为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正确理解】黄宗羲等人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由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早期的民主思想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3.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与明清之际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

  【错因】认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由明清之际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正确理解】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构筑了带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可以将其看作我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启蒙,但是它与近代民主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它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学习西方的产物,是中国资产阶级变革社会的思想武器。

  4.林则徐与魏源的历史地位

  【错因】对二者的历史地位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率先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魏源在此基础上著《海国图志》,进一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思想。

  5.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错因】对二者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并将其付诸实践,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洋务派成员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对封建制度的尊奉产生了动摇,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张“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以商战保国,以制度强国。

  6.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错因】错误地认为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正确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二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7.维新变法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错因】不理解二者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正确理解】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利用和改造,其所著《孔子改制考》中体现了借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通过改良儒家思想达到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目的;而陈独秀、李大钊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则呈现出不同的做法,他们猛烈抨击儒家思想,有些人甚至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运动中存在着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儒家思想的错误偏向。但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激进派,虽然对待儒家思想的立场截然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8.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

  【错因】认为三大政策就是新三民主义。

  【正确理解】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两者相互依托,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

  一、诗歌、小说和戏剧

  (一)(18世纪)浪漫主义

  1、特点:

  ①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

  ②崇尚民主自由

  2、背景:

  ①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年代

  ②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欧洲并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

  ③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3、代表作:

  ①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被喻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特色: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

  创作特点: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

  ②英国雪莱:《西风颂》,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③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④法国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4、影响:

  ①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作品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②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③尽管用人道主义去感化改变世界的愿望落空,但仍给人鼓舞;

  ④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旗帜。

  (二)(18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1、特点:

  ①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②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③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④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

  ⑤热衷于塑造与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

  2、背景:

  ①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②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

  ③文学上人们不满足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要求描写现实生活

  3、代表作:

  ①法国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③法国司汤达:《红与黑》

  ④英国狄更斯:《双城记》

  4、影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他们的作品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19世纪中叶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好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直接行动。

  2、俄罗斯高尔基:《母亲》(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荒诞派戏剧

  1、内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2、形式: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一个明显的理由,故事的背景不明确,很难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3、背景:

  ①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纪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③面对世界大站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梦幻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迷茫和苦闷之中。文学艺术领域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4、代表作: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

  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1.2020高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

2.2020高考历史必备知识要点整理

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

4.高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

5.高考历史重点必备知识点

6.2017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7.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要点归纳

8.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2020

9.高考历史复习必备重要知识点

    上一篇: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总结2020

    43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