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文琼分享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已经开始了,历史是文科生必考的科目之一,作为文综之一的历史,有哪些知识内容是我们必须要巩固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4)发展: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政府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15、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1901--1918)

  这一部分的历史十分重要,必须学好、吃透、弄熟。教材明显分为前后两块:一是1895至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内容;一是1912-1918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革命派继续斗争,中国革命由旧向新转变的六年。学习这一部分抓住两个中心问题:其一是辛亥革命从兴起、高潮到失败的过程;其二是抓住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取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新的代理人,革命派继续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果实斗争,但屡战屡败。中国社会黑暗之极,但就是在一战前后的中国,由于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革命开始发生伟大的转折。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

  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孟德斯鸠: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

  (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4.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5.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朝

  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1.高考历史复习必备重要知识点

2.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大全

3.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汇总

4.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5.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6.高考历史重点必备知识点

7.有关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

8.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要点归纳

9.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4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