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复习资料政治知识点
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心平气和信心足,过关斩将如流水;细心用心加耐心,定会考入理想院校。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成人高考复习资料政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高考”的文章↓↓↓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政治1
1.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
2.抓好年初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
3.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
4.今年务必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5.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6.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
7.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8.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9.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
10.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
11.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12.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13.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14.今年,要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
15.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
16.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
17.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18.取消或降低一批铁路、港口收费。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19.加快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让收费公开透明,让乱收费无处藏身。
20.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21.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
22.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开展城市千兆宽带入户示范,改造提升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推动移动网络基站扩容升级。
23.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
24.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
25.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6.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27.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28.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29.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
30.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支持发展创业投资。
31.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
32.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
33.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
34.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支持电商和快递发展。
35.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
36.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
37.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8.政府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
39.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
40.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政治2
考点1:联系的定义及其性质
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考点2:发展的定义及其实质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发展,是指事物由低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序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考点3:矛盾的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
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
第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唯证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认识,再用一般。共性的认识指导对其他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这正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正常秩序,若不如此,人类认训就不能得到丰富和接近真理;
第二,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而言,共性与个性想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
考点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原因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3)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4)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考点5: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既然任何事物质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就要把对事物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定性研究是认识的基础,定量研究时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2)既然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度,就要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事物本身度相适合,掌握适度原则。
(3)既然事物发展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就要外理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既要重视点滴的积累,又要善于抓住机遇,将事物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考点6:否定之否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和由升的事物的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自我发展道路的前进性的统一。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政治3
1、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4、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5、我国目前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6、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
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8、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9、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10、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1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13、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部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1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16、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热闹恶毒发展的影响。
18、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1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时遵循了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
2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实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2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22、人类历曾出现国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部起决定作用)。
2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24、试述教育的社会属性。
答: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火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5、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性。
答:一方面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1)制约教育目的。
2)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3)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4)制约学校结构。
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另一方面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6、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答:一方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又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性质,具体表现在:
1)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另一方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又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7、试述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制约性。
答:一方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
1)教育是一种又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另一方面,教育要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主义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8、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因为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巨大的作用。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政治4
社会主义
1、重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背)
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坚持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实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自治制度。
2、理论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决定: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又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必然会存在多种经济成分,所以必须使非公有制经济都得到发展。
第三、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也必须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成分,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答:
1、我国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2、我国目前公有制经济主要标志: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3、我国目前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地位是因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成分,它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它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所以公有制经济的决定地位是坚持社会之一的一个根本原则。
4、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现代化的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以公有制占主体地位。
5、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也是保证其他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的条件。
6、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也是保证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需要。
(三)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作经济以及混合经济中的个体私人和外资的成分。
(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任务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史实:
(1)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口号,并得到十二大的确认。
(2)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3)1992年-南巡谈话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的目标。
(六)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
答: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都是一种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所谓市场经济体制是通过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七)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答: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分配方式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八)在先富后富关系上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在宏观调控上是坚持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局部利益按照优等兼顾的方针全面协调。
(九)现代企业特征: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答: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的一种分配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全体劳动者各尽所能的在公有制经济中从事劳动;对于劳动成果国家做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的量和质领取收入。
(十一)实现实行的按劳分配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区别?
答:
1、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制是在的公有制条件下实行的按劳分配,而实际实行的按劳分配制都是在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条件下实行的。
2、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按劳分配制是的分配方式;而实际实行的按劳分配制还有与之并存的其他分配方式。
3、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按劳分配制是在没有商品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按劳分配;而实际实行的按劳分配制是在上坪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所以分配的标准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形式为标准。
4、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按劳分配制不是以货币的形式实现的;而实际实行的按劳分配制只能以货币形式实现。
(十二)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有其客观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有其客观必然性表现在: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前提,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个人不再占有生产资料,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才能根据个人付出的劳动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这也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还不能满足人们按需分配。
第三、实行按劳分配也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和文明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自觉地第一需要,而是谋生手段。
(十三)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存在的必然性(选择)
1、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有二种: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收入(看看书吧,不确定了)
2、按劳动力价格和价值获得的收入。
3、资产收益
4、社会成员为社会提供的技术,信息等等的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5、按资本分配获得的利润收入。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决定的。
(十四)为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答:实行这个制度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决定的
具体表现为: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义多种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在各种费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各种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第二: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有各种自愿的配置关系,所以也必然会有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决定了必须实行这种分配制度。
(请十四题结合书本看一下)
(十五)有关社会保障制度(选择)
1、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居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特殊困难的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与暴政的社会安全制度。
2、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其中社会保险是核心。
3、特点:强制性,社会性,互助性。福利性。
4、功能:又社会稳定功能,又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功能,劳动力在生产功能,调节经济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