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上有哪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呢

巩诗2分享

  在高中作文教学上,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原本作为高中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的基本要求,但事情并非如此。现在很多高中生的作文依旧有很多问题,内容空洞和缺乏深度是他们在写作时经常会犯的错误。那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之深度作文法

  作文教学的深度教学与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不同,它主要是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快速的根据学生在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置相关提升训练点,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创新训练、升格训练。而深度作文则是我们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的具有情感深度或者思想深度的文章。

  深度作文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质:

  一是生活化。生活化应该是深度作文的基本特质。深度作文的源泉是什么?我认为它不只是阅读,也不只是网络,它应该是我们学生生活的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包含了社会时鲜,更应包含学生自己的独特生活观察与情感体验。生活是深度作文的土壤,唯有扎根生活的沃土,我们的深度作文才能芳香四溢。

  二是深刻性。深刻是深度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尺。拥有它,学生的作文就如鸟儿拥有了要飞翔的蓝天,鱼儿拥有了要翔游的大海。就高中生而言,深刻主要指他们能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思考问题;也可以指他们对生活独具一格的品悟与感受。

  三是情感真。真实是深度作文的一个重要支点。文贵真实,其真实不仅是叙说的故事真实,引述的材料真实,还指表达着传递的情感真实。一篇有深度的作文,字里行间中都能让读者感受到“我”情感变化,喜怒哀乐……

  四是角度新。新颖是深度作文的一个重要标签。新颖,指的就是文章立意要新,不落俗套。选取材料讲求新颖,语言运用也讲求新颖。文贵创新。有创新的文章才能吸引人,鼓舞人,耐人寻味。

  五是阳刚美。阳刚是深度作文的一种气质。深度作文不是无病呻吟,更不是阴柔颓废。它需要表达一种正能量,引导我们鞭策假恶丑,讴歌真善美。

  把握了深度作文的几个特质后,我们到底怎样在写作教学中将深度作文进行到底了?笔者认为认为,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深度作文训练:

  一、学会观察生活,撰写观察日记

  生活中不是缺少了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深度作文亦是如此。学生写不出深度作文,源自缺少发现深度的眼睛。所以,在深度作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训练孩子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在观察训练中,我们可以让一株草、一朵花、一枚红叶、一个场景等等进入我们的课堂。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学会随时记载观察点、感悟点,并且将它表达成一种深刻。譬如同样是在教学楼四楼看风景,不会观察的孩子什么也没看看到,但一个孩子却发现了水泥地里竟然长出了一株小草。于是我鼓励男孩走进小草去仔细观察,看看小草是如何成长的,并要求男孩写一段观察日记:那天,我到学校的羽毛球馆打羽毛球,累了,便靠着窗子休息。突然,一抹酽绿映入我的眼帘,我惊呆了,那抹绿色竟然长在水泥地上。没有泥土,小草怎么能生长呢?我疑惑不解。我仔细地看了看草的根部,恍然大悟,原来那里聚集着一些沙子,这小草依附着这丁点儿沙子,让生命焕发生机。猛然间我明白了,人生也应如此,只要扎根一个舞台,即使最不起眼的舞台,我们一样能拥有生机盎然的春天。这样的感悟,让我们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二、开通新闻直通车,指点江山

  写作的素材哪里来?肯定是生活!深刻哪里来?肯定是生活!作为高中学子,他们往往缺少与生活沟通的桥梁。因此,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把新闻视频植入课堂,用一个个最新的时鲜的生活材料渐染学生,打开他们走向深刻的大门。譬如每周我们会组织学生收看两到三次新闻联播,会组织探讨一周内热点要闻。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儿行千里”再到“让世界听见”……我总是选择一些给学生观看,写观后感活着时评。譬如在评价清华附小的五年级孩子写关于苏轼的论文的新闻中,有个孩子这样写道:有人说这是揠苗助长,我觉得并不至于。毕竟这是关于兴趣的勇敢尝试。如果这一切都是孩子顺其自然创造的结果,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棵树开花,开的高点,无所谓。只要最后仍是落在地上,就会结果。人,能在高处看得远点,当然好。只要耐得住高寒寂静,保持热爱,就会开花。”日积月累的锤炼,最终我们会吹尽黄沙收获深刻的真金。

  三、课堂辩论,培养思辨能力

  如何让学生能深度作文中学会辩证分析问题,学会就事论事?我认为最好的途径就是开展课堂辩论赛。通过当堂辩论,我们的写作教学不仅可以激活学生说话的热情,更能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走向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学会理性思考,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辩论的话题即可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热点新闻等。譬如本期来我们高二年级就“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等五个辩题进行来了辩论。其中有个叫白玉的女孩在“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的辩论中的陈词让我至今都颇受感动。她说:“老人摔倒了,我们要扶,因为,我们扶起的不仅是老人,更是我们已经一蹶不振的孝悌。爱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社会才能和谐,中国才能长治久安!中华民族才能真正伟大复兴!”

  四、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

  在深度作文中,我们如果想要作文立意新颖,与众不同,那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的本质就是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譬如,在“半圆”图案的发散思维训练中,我进行了三部走思维训练。第一步,每个同学由图案想到生活中的一样东西,第二步,由这样东西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感受;第三步,把你的感受表达成你要写作的立意。其中一个学生的思维角度令拍手叫绝:这个半圆图案让我想起了坟山,想起了清明节扫墓时许多坟山长满了构树,我们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老人,也要关注留守坟墓!”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要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我们学生才能写出优秀的有深度的作文来。

  五、教师下水,升格提升

  在深度作文的训练中,我们还要注意老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高中生还未成年,心智还没完全成熟,思考问题不够透彻。如果我们老师在写作教学中能够坚持写下水作文,这将能给学生很好的鼓舞与示范。譬如在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发布后,我就组织了我们高二1502班同学利用一节课写了一遍,可是很多学生还是无法将关键词进行有效组合,而且说得没有逻辑,没有理趣。后来我为学生展示了我的下水作文《外国友人,请放下你的顾虑!》在文中,我从“吃、行、环保”三个角度驳斥外国人对中国的错误认识,旗帜鲜明的提出当今中国是“健康中国”“绿色中国”“便捷中国”,关键词美食、高铁、长城有效组合。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作品进行了再创作,其中刘诗研的作品《中国速度让世界折腰》受到了全校语文老师的好评。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在教学时不要只重分析,轻写作。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实最终的目的在于写,所以在教学时一定不能人为地把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手段,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牲。否定那种向文章套用现成的模式而忽视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所以,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提供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鼓励说和写。能让学生做的,教师尽量不做,学生还做不好的,教师尽量少做。作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命题开始就要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变中学生写作的暂时兴趣为长期兴趣,变教师要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具体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思维,在阅读中思维,在采访中思维。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写出初稿后如何修改、如何加工定稿等等。

  (二)、高度重视生活和知识的积累

  张文德老师曾痛心疾首的坦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误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这段话道出了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我们在许多综合考试的阅卷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令人无可奈何的文章。这种文章你看了以后,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甚至想下个评语都颇感为难。这种作文要么千人一面,要么假大空,只是为了考试而赶制的一种次品。在这种文章中,你根本看不到一个年轻人的活力与创造性。所以,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多方面进行积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势在必行的。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章内容的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作家赖以表现其对生活的认识、领悟和评价的媒介。作者要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独特的构思,完美的布局,无不依赖文章的语言来完成,因此,文章语言的优劣,不仅决定文章价值层次的高低,而且决定文章的成败。所以在教学中就应该做到: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激发,一方面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正规的作文竞赛。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行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的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2)、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时代的发展

  叶圣陶曾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处处留心皆学问”。虽然我们不是为高考而写作,但作文题目总与政治、社会、生活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关心政治,关心社会,注意人格修养,懂得观察生活,懂得如何去做人。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生活, 深入生活,再现生活。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关注现实,多听听广播,多看看报纸,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要有属于自己的观点、判断,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告诉学生只有激情之手,才能写出富有激情的篇章。

  (3)、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加强积累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写作教学从古到今都不行。怎么办?没有别的窍门,只有多读多写。写作和别的学科不同。如数学和历史,都是知识性的东西,它们可以传授,你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但写文章就不可以传授。写文章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知识。它具有综合牲,牵扯的东西非常多,比如运用文字的能力、知识面、文化水平等等。所以,写文章还得多读多练。”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说人一生书读得越多,知识容量也就越大,他的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也就越高。学生阅读量与日俱增,认识、胆识、素质也会一天天得到提高。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使学生熟悉各种文学文本、热点问题,甚至社会言语习惯;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作家写作的方法,以期对写作有所帮助;通过阅读,锻炼记性,积累写作素材,使自己笔下流出的东西生动、鲜活、引人。因此,只有读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书,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且用词恰当,语言流畅,内容充实,析理深刻。

  (三)、作文教学要有计划悝,训练要有序列性

  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二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作文教学要有计划性,要制定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和写好作文教案,所以每次作文的训练都应该有重点训练的一二项内容。

  (四)、作文批改应采用多种形式,注重指导,注重批改,有重点的突出训练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给予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因此,每次学生作文完毕,教师就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让他们学会修改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如此,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注意这些问题。再者应特别强调学生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然,作文批改的方式有很多种,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

  (五)、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练好书写基本功

  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外表,所以以写字教育为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较快的提高书写水平是很有必要的。写字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写好字,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刻苦顽强的品质,养成学生高雅乐观的情趣。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实行无纸化阅卷后,因为卷面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甚至得0 分屡见不鲜,所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不能忽视。良好的作文习惯还包括:阅读习惯,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日记练笔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联想与想像的习惯,口头作文的习惯,先想再写的习惯,快速行文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评判作品的习惯。学生形成生活习惯,便形成语文生活习惯,大语文教育观强调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也就能实现。

    406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