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做好重点知识的复习,能够让你在考试中收获惊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重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重点(一)
音
榛(zhen)子 矫(jiao)健 狭(xia)窄 当(dang)作
勉强(qiang) 分杈(cha) 处(chu)理 粘(zhan)在一起
削(xue)弱 折(zhe)射 朝(zhao)晖 较(jiao)短
调(tiao)节 单调(diao) 哺(bu)乳(ru) 潜(qian)
倾(qing)听 立即(ji) 干涸(he) 夹(jia)丝网
尽(jin)管 看(kan)守 噪(zao)音 过滤 (l)
鳍 (qi) 上颚 (e) 划(hua)破 散(san)射
带“然”的词语
庞然大物 安然无恙 恍然大物 索然无味 怡然自得 欣然前往
一组反义词
古往今来 藕断丝连 冬暖夏凉 避重就轻 思前想后 恩将仇报
目前(至今) 敏捷(灵敏) 机警(警觉/机敏) 锐利(锋利) 宽敞(宽阔)
反义词
狭小(宽敞) 凶猛(温顺) 聚集(散开) 垂直(倾斜) 锋利(迟钝)
敏捷(迟缓) 光滑(粗糙) 安全(危险)
课文理解
《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详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例举具体数字, 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
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准确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布封(1707—1788)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新型玻璃》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前5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是自动报警,作用是防盗;夹丝玻璃的特点是非常坚硬,不易破碎,适于高层建筑使用;变色玻璃的特点是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因而能调节室内光线,起着“自动窗帘”的作用;吸热玻璃的特点是吸热,阻挡冷空气,可使室内冬暖夏凉;吃音玻璃的特点是消除噪音,使噪音强度减弱。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说明了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的重要作用,预言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对句子的理解。
①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安然无恙”是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受不到任何伤害。“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这两个词语生动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高层建筑上采用这种玻璃才安全可靠。
②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这句话具体介绍了变色玻璃的作用: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内光线也就暗些;阳光弱,玻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亮些。所以说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因而人们把它叫做“自动窗帘”。“自动”指不凭借人的力量而自己活动,“自动窗帘”是指自动拉开或关上的窗帘。这里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
(3)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古往今来”是指从古代到现在;“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小练笔
你可能还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自动净化空气,岂不更好?其实,你的想法早已变成现实了,它就是“净化空气玻璃”。这种玻璃能在光的作用下,吸进废气、释放氧气,保护人体健康。如果所有的建筑物都安装上这种玻璃,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空气都能够得到净化,我们就会如同生活在一个“天然氧吧”世界里,再不用担心废气的侵害了。
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重点(二)
音
一水间( jian ) 数重( chong )山 照我还( huan ) 意万重( chong )
风一更(geng ) 泊( bo )船 盛(sheng )名 玷( dian )污
抹( ma )净 折( zhe )节 衰( shuai )老 银( fa )发
眷( juan )恋 浸( jin )在 婀娜( nuo ) 干涸( he )
唱和( he ) 分( fen )外 蒙( meng )胧 担( dan )心
挑( tiao )去 石头缝( feng ) 扒( ba )开 钻( zuan )出来
只( zhi )好
近义词
玷污(污染) 慈祥(慈爱) 欺凌(欺侮) 悦耳(动听)
爱惜(珍惜) 宝贵(珍贵) 眷恋(留恋) 干涸(干枯)
欣赏(观赏) 充足(充分) 环绕(围绕) 点缀(装饰)
浮现(显现) 潮湿(湿润) 凉爽(凉快) 冰凉(冰冷)
稀罕(稀奇) 唯独(单单) 训斥(斥责) 大抵(大概)
折节(屈服) 秉性(本性) 珍藏(收藏)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思恋) 盛开(开放) 姿态(姿势) 成熟(老练)
反义词
慈祥(严厉) 寒冷(温暖) 潮湿(干燥) 新鲜(陈旧/陈腐)
充足(欠缺) 漂泊(定居) 偶尔(经常) 稀罕(平常)
宝贵(废物) 离别(分别) 郑重(随便) 盛开(凋谢)
成熟(幼稚) 完整(残缺) 清澈(浑浊) 点缀(无饰)
浮现(消失) 训斥(表扬)
照样子写句子
1、 改陈述句。
(1)这不是你最宝贵的画吗? 这是你最宝贵的画。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3)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解析课文、语句。
1、《梅花魂》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2、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当时的情景”指的是作者随着采茶女走过长石桥上山摘茶叶、在茶树下欣赏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的情景。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这个情景给作者留下了极为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所以他至今难忘,一看到茶树,就会想起与茶树有关的这些事,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3、《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王安石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4、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5、《长相思》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
6、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7、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