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五年级方法>五年级语文>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嘉馨分享

  语文教学设计是小学语文老师必备技能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河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

  师板书课题:黄河

  师: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现在,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源头。(补充板书课题“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重要内容。

  1、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课文重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抓住在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来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向往的程度之深,要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

  第二自然段要抓住“飘舞、游荡、裹”来引导学生去想象,根据文字来相信黄河源头的美丽,并与朗读结合起来。

  四、练习本课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二、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抓住重点句子“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朗读品味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让读者从中受到感染。

  另一个重点句子“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请联系上下文,“啊!”包含了哪些情感?看看那一股股涓涓细流,那如棋子般的小石头,我不禁赞叹:“啊!……”指名补充完整。欣赏课文插图:这就是黄河的源头,作者是怎样去亲身感受的呢?学生自由读本段,谈文字体会。

  师:是啊,值得纪念的太多了,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黄河源的奇景会成为真实的永恒。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吧。

  三、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难怪作者对黄河源如此的向往,它不仅美丽,而且它是我们炎黄子孙母亲河的发源地,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象征,可是今天母亲河却在哭泣。

  2、播放关于黄河的录象,同学们,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想法?

  3、发起保护母亲河的倡议

  4、积累背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藏北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藏北、平整、遮住、蝴蝶、飞舞、酥油、增添、隆重、庄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感受作者对故乡深沉热烈的爱。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品味文字,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沉热烈的爱。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藏族作家大次央的脚步走进他的故乡——美丽的藏北草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正确读 写“藏”字。并播放课件,注意其他的读音。)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语的情况

  指导学生读正确生字词、读通句子。

  出示生词:

  增添 酥油 遮住 平整

  隆重 蝴蝶 飞舞 庄稼

  哈达 不禁 兴奋

  (重点指导学生在读读评评中读准生字的读音,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指导书写“舞”字。)

  2.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藏北草原的?(板书:哪几个方面?)

  3.指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北草原的?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相机引导学生概括,渗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指导。)

  板书:景 人 美

  三.自主研读,感受草原自然景色美。

  1.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勾画让你感觉写得很美的句子。

  句子一:“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

  (想象点拨,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一望无际”想象草原的辽阔,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如 你的想象真有点“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都是绿色的。 真像是一床没有边际的绿地毯。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重点词语“一望无际”想象了辽阔草原的美景。(播放课件,我们边看图片,再读,你们一定又有不同的感受。指名读)

  句子二:“星星点点的帐篷,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

  (感悟表达方法,指导朗读:(1)你们都觉得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的美景,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绘这种“美”的呢?你们发现了吗?

  (2)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把“一望无际的草原”比作“绿色的海洋”,把“星星点点的帐篷”比作“害羞的姑娘”。比喻精妙传神。一个“遮”字,又让帐篷有了生命的活力,而且给人一种神秘、朦胧的感觉。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播放课件)

  师小结:“一望无际”“星星点点”的帐篷,作者为我们勾勒出来藏北草原的轮廓。这美丽的地方就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齐读: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地爱着的藏北草原。 (板书:深深爱着)

  师:故乡,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是独特的,在作者的笔下,他对藏北草原有怎样的独特感受呢?

  2.自由读二、三自然段,感受作者笔下独特的草原之美。

  (1)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着一个特殊的词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你们发现了吗? (温柔)

  (2)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唤起想象,品读“温柔”:

  A 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藏北草原的温柔,结合文中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想法。

  边谈边读课文中的句子,边进行评价,指导学生读好。

  句子一: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

  在这句话中,那个词语给了你温柔的感觉?

  师预设:一个平常的“绿”字,把它重叠起来,就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同学们一定要对这样的词语有感觉哦!

  指名读 评价:放眼望去,草儿绿绿的,摸一摸,一定是柔柔的。

  句子二: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羊儿在牧羊姑娘轻轻的歌声中,静静地吃着嫩草。

  能跟刚才学习第一句一样,抓住这句话中重点词语,来说说“温柔”的感觉呢?

  “雪白的羊群”“轻轻的歌声”“静静地吃草”

  师指导: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姑娘们的生活和羊儿的生活是那样的恬静、悠闲、和谐。所以有“温柔”的感觉。

  指名生读。评价 这种生活简直就是享受啊!

  句子三:放牧的藏族小伙子,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奔跑着,玩耍着,说笑着……

  师:小伙子无拘无束,多么令人羡慕啊!

  男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全班再一起来感受藏北草原的温柔吧。

  (3)教师引读这一段。

  (4)情感体验:

  在生活中,我们能从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到“温柔”的感觉呢?

  在这里作者面对藏北草原为什么有“温柔”这种独特的感受呢?

  师小结:原来是“情由心生”啊!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重点词句感受到了藏北草原的温柔。作者还有哪些描写,也引得我们去驻足观赏呢?

  默读第三自然段,勾画词句。

  指名说(或读)预设:美丽的花儿像蝴蝶翩翩起舞,吸引你驻足观赏。

  小河像银色带子,闪闪发光,让你挪不动脚步。

  想看看这美景吗?出示课件 再美美地读这两句话。

  除了这美景,还有那让人味觉打开的美食。指名读第三句话。(师评:美景配上这美食,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啊)

  师小结:这绿绿草地,雪白的羊群,五颜六色的花儿,飘香的酥油茶构成了藏北草原独有的美景。难怪作者不禁从心中赞叹——齐读:美呀!实在是令人兴奋。

  四、写一写,积累优美词句

  藏北草原的美景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们也来学着作者的方法抓住几个景物,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写一写吧!

  生自由写

  指名读,适时点评

  师总结:我们没有去过草原,却也能把草原写得如此的美丽,看来你们也和作者一样“情由心生”啊!

  无论作者走到哪里,他都会动情的说:齐读: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一、 教材依据

  本篇课文为人教试验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四课《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课文如画,课堂如诗。依靠课件、音乐等媒体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促其积累。让阅读过程个性凸显,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听中想象,读中想象,移情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

  教材分析: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文意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在概括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从而,使学生感受索溪峪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能够自主预习,自主识记生字词的习惯。但对关键的词句还不会正确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记忆“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方法与途径

  1、让学生充分质疑,说说自己见解。

  2、尽量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讨论交流,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想象,读中感受,领悟表达方法。

  情感与价值

  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重点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五、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六、教学准备

  以张家界森林公园图片、索溪峪风景区图片,课文朗读,轻音乐制作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我们最佳的出游时光。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到湖南的张家界,领略一下索溪峪的独特风光。

  (二)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2、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3、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4、读课题,抓题眼。

  (三)初读课文,把握“野”字

  1、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顺文章。

  (2)边读边圈。思考索溪峪的“野”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每一部分中心句。

  2、讨论交流。

  (1)记忆“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3)按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2-5自然段的开头句就是中心句。

  (四)讲读第2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山“野”?(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2、你从哪句话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哪些词可以凸显呢?(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3、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小组合作,感受索溪峪的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1)选择其中一个部分,根据分析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在多媒体上进行教学

  1、体会水“野。”

  ①多媒体出示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②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什么地方?

  ③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④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⑤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2、体会“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①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野的句子。

  ②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

  3、体会“游人也‘野’了起来。”

  ①人们亲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动物的十足“野”性后,也变得“野”了。读最后一自然段,那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返璞归真)

  ②再读最后一段,看看游人们“真”在何处,“野”在哪里?

  (五)跟随课文朗读,品“野”

  1、跟着朗读全文,体会索溪峪的“野”。

  2、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收获?

  3、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本文的好词佳句。

  2、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七)板书设计: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 动物野 畅游大自然的愉快

  游人野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了整体处理。首先,我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了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索溪峪的“野”,与同学合作学习,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

    244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