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数学备考复习建议
初三同学离中考越来越近,中考数学的备考是否已经准备好。数学的复习建议大家想听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初三中考数学备考复习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三中考数学备考方略
(一)重视创新试题,重点研究突破。这类题主要考查的内容为运动型问题、分类讨论问题和学生比较少见的题型或是新题型。
试卷的创新部分会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最后几题,我们要重视创新试题,重点研究突破。这类题大致类型有:
(1)平面图形的运动问题:考查平移、翻折、旋转的本质属性:运动中的不变量。关键是按照题意正确画出图形和进行基本图形分析。
(2)分类讨论问题:考查如何分类,怎么做到分类的不漏、不重。
(3)新题型:一类是寻找规律,另一类是阅读理解。但试卷绝大部分题目都是基本题型。
(二)规范解题步骤,正确书写表达。
简答题一般在以下几种题型中选择:实数的计算和式的运算;解方程(组)或解不等式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锐角三角比;解直角三角形的运用。一些同学在考这类题时,题题都会做,题题被扣分,就其原因,大多是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思维不严谨所致。这与平时只顾做题,不善于归纳、总结,不会用正确、简约、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有关。
(三)掌握思想方法,突破思维障碍。
中考数学拉分的四大版块:1.联系实际问题;2.几何论证题;3.函数综合题;4.几何探究型综合题。中考中对几何论证题的难度有所控制,但是几何论证题作为考查考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考中仍占有相当的比例
。以几何知识为载体,设计有一定层次、一定长度的推理过程,以检测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基本图形分析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仍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之一。试题中出现的几何图形全是学生平时学习中常见的基本图形。填辅助线也体现出常规要求。几何证明分层设置,立足于常规思路掌握情况的考查。
在中考几何论证题中,留出空间,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做数学,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几何探究型综合题通常会考查学生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和几何运动变化等数学思想。注重考查学生的猜想、探索能力;解题灵活多变,能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中考数学试卷重难点
选择题的最后一题,第10题,考查的函数图像,这一点基本可以确定下来,但是北京的考查形式,不能单纯的考训练来提升解题能力,尤其是其他省市的函数图像,不能因为难就拿来练习。即使是北京各市区的模拟题,也有很多是与中考考查方向不一致的。考生把北京近三年的题目拿来一比较,立马就会发现,北京的题目,特点很鲜明。
填空题,难点分布均匀,与之前年份相比,最后一道填空难度下降,但是6道填空题难度整体上升,就是说,很简单的填空题没有了,很难的也没有了,“掐掉了两端极易和极难的”题目。考生需要重视的,是答案开放不统一的题目、答案不止一个的分类讨论题目、需要通过“阅读材料”和“读取图像”获取信息的题目,以及图纸操作、作图原理探究等类型的题目。
解答题,2015年开始不再分类,之前的年份是三部分(6+4+3,分别说明)。这一部分,从17题道25题,这9道题目,每年考查的类型基本固定,变化不大。
初三中考数学复习建议
(一)狠抓“双基”训练。
“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技能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已经程式化了的动作,初中数学基本技能包括运算技能、画图技能、运用数字语言的技能、推理论证的技能等。只有扎实地掌握“双基”,才能灵活应用、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二)注意前后联系。
初三数学是以前两年的学习内容为基础的,可以用来复习、巩固相关的内容,同时新知识的学习常常由旧知识引入或要用到前面所学过的内容,甚至是已有知识的综合、提高与延续。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便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三)重视归纳梳理。
初三数学各章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归纳梳理,以便于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掌握,灵活运用。要学会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归纳梳理知识。纵向主要是按照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总结归纳,如学完函数,可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归纳知识。横向是平行的、相关的知识的整合,通过对比指出其区别与联系,如学完二次函数之后,可把二次函数y=ax2+bx+c(a≠0)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这样既可以巩固新、旧知识,更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掌握基本模型,找出本质属性。
中学的“数学模型”常常是指反映数学知识规律的结论和基本几何图形。初中代数中,运算法则、性质、公式、方程、函数解析式等均是代数的模型;平面几何中,各类知识中的基本图形均是几何模型。通过对这些基本模型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重要的公式、定理是知识系统的主干,我们不仅要知其内容,还应该搞清其来龙去脉,理解其本质。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不仅体现方法,而且由此公式可得出两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可类似地推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所以一定要掌握推导过程。再如,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尽管形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之间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联系1:由两条弦的交点运动及割线的运动将四条定理结论统一到PA·PB=PC·PD上来;
联系2:结论形式上的统一:PA·PB=22OPR-(O为圆心,P为两弦交点)。
所以也把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统称为“圆幂定理”,这也是几何的一个基本模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