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三上学期历史试卷答案
合肥市的同学们,高三上学期马上就要考试了,历史都复习了吗?历史试卷都有做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合肥市高三上学期历史试卷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历史试卷选择题
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2.雅典执政官最初有王者执政官、军事执政官和名年执政官,终身任职。公元前683年改为一年一任,且增加了6名司法执政官,人数增至九人,但拥有选举权和当选为执政官的都是贵族。这些变化
A.确保了贵族各项特权 B.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效率
C.保障了公民政治权利 D.推动了雅典民主化进程
3.《晋书》记载:“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 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材料表明的观点
A.主张正视儒学 B.否定佛教传播
C.肯定道教影响 D.主张三教合流
4.《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史官个人才识 B.史著编撰意图 C.史料运用方式 D.史著编撰体例
5.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数据变化表明英国
时间 被修正总数 年平均数
1867——1869年 17项 5.7项
1880——1885年 11项 1.8项
1896——1900年 1项 0.2项
A.内阁对议 会的影响力增强 B.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
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6.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伯曾说:“贸易公司是国王的正规军,法国的工场则是他的后备军。”材料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
A.商业资本逐渐转向工业资本 B.专制王权能保障经济持续发展
C.工业生产向城郊和乡村扩散 D.推行重商主义发展海外资易
7.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路德的只把上帝等同于人的信仰,使人在获得思想的神圣性的同时牺牲了人的行动自由的宗教思想,加尔文的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活、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由此可见加尔文的思想主张
A.与路德的主张有着本质不同 B.比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
C.限制了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8.爱因斯坦在广岛、长崎事件发生后警告世界:“原子弹的杀伤力已改变除我们的思想方法以外的一切,这样,我们会逐渐陷入空前的大灾难中。”这里的“思想方法”是指
A.尊重科学的思维模式 B.科学工具化的思维模式
C.批判性思考的思维模式 D.追求理性的思维模式
9.美国从1805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全统计,1805~1837年的30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14169箱。为此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一样,成为许多美国大资产的基础”。这说明美国对华输入鸦片
A.主要是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 B.主要目的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
C.主要是为美国经济发展积累资本 D.为美国黑奴贸易提供资金支持
10.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徽州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超过其它地区 B.徽州地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了地价 D.徽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理念
11.《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题为:“ 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 ,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 B.大米成为了主要的商品
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
12.面对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混乱,梁启超提出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级。章士钊认为:“代议政体制,本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非任多数人自谋幸福之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
A.主张君主立宪 B.主张贤人政治 C.强调开启民智 D.反对民主政治
13.现代新儒家贺麟先生说:“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和形式末节,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的工夫,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更是呈露出来”。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有助于把握儒学的根本精神 B.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启发了多数国民的自觉意识 D.全面否定了落后的儒家思想
14.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
A.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B.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
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15.苏联的粮食收购率在1927——1928年是14.7%,到1938——1940年达到41.2%。对这一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农民的全部余粮收归国家所有 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
C.苏联牺牲农民利益推进工业化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
16. 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法币的发行
A.维持了银本位制 B.维持了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
C.加速了白银外流的现象 D.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17.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18.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C.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19.美国农业机械化在20世纪20年代的进展较为显著,1930年农业动力中机械动力比重上升到56.2%;另一方面,农村的贫困在20世纪20年代一直是美国经济中的一个阴暗面。类似情形在工业领域同样存在。这种状况说明美国
A.生产和市场矛盾逐渐加剧 B.机械化拉大了城乡间差距
C.农业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大 D.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有限
20.198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该政策的制定
A.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B.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
C.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 D.增加了雇主的税收负担
21.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但从195 3年起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农民个体所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迅速重新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是因为
①适应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发展的需要
②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③粮食供应问题严重,国家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
④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贫富分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从1973年开始,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成套设备和单机,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项目。这些项目主要说明
A.我国已经开始局部实行开放政策 B.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重视纠左
C.我国坚持继承和发展斯大林模式 D.国家经济政策相对偏向重工业方面
23.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 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D.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24.20世纪60年代以来,过去的那种“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者说“北方”工业与“南方”农业的对立,已经逐渐演变成“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力的对立。这说明在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
A.各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 B.南北方经济对立的形势严峻
C.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拉大 D.世界城乡间的对立基本解决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历史试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开始就由外国在华的洋行垄断,不但进口全部由洋行经营,即使出口,也是中国将商品卖给口岸的洋行,而非运销国外。洋行雇用华人做买办,建立买办制度,并通过买办建立了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商业网,为洋行推销洋货和汲取出口物资。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除鸦片外,并未能很快在中国打开销路。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金等特权后,市场才逐步扩大。1895年甲午战争时,进出口总值达3.1亿余海关两(1海关两合1.558银元),而入超达2840万海关两。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的对华贸易也急速膨胀。
材料二 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商国际贸易业日兴, 分享部分利益,但未能改变洋行垄断的局面。1936年,国民党政府应外国政府要求,管制锑、钨等战备物资作为偿还外债之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易货偿债范围扩大,国民党政府管制了所有重要出口物资,出口贸易遂大部转入官僚资本之手。旋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贸易额锐减,到1936年仅有10.5亿余海关两。
——均摘编自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
(l)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及其原因。(1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1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
——《时代周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 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是御史监察制度比较发达和完备的时代。设置目的在于监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言行职事是否合乎法律规范。所谓“正朝廷纲纪,举百司紊失”。(初始)“御史台……有弹邪佞之文,无受词讼之例”。开元十四年始规定受事御史之制,弹奏前往往是“推覆理尽,然后弹之”。御史台推鞠狱公(包括举弹前的推覆)和受命推按,往往不是一日而毕的事,这就需要“留问”——暂时拘捕,于是设置监狱,称为“台狱”。御史台初期只审判皇帝交办的案子,即所谓“制狱”。它与刑部、大理寺联合组成“三司”,具有联席会审的性质。一般说来,几经御史台推鞠落实后的案子,还得移交大理寺法官详刑定谳,量罪判处。终唐之世,御史台并没有发展成为纯粹的司法机关。唐后期,御史台的职权渐被侵削。在地方上,御史台对割据和跋扈藩镇是难以行纠举之职的。在中央,宦官势力是御史台不得侵犯的禁区。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官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御史台的职权范围。(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御史台的作用。(9分)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历史试卷答案
1——5BDABA 6——10ADBCD 11——15DBABC 16——20DBCAC
21——24CDDA
25. (1)特征:关税主权丧失且税率不断降低;对外贸易由外国洋行垄断;中国逐渐出现入超;半殖民地色彩严重。(任答三点7分)
原因:列强侵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民族工业不发达;自然经济逐渐瓦解。(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由于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推动和国民政府的努力,关税基本实现白主,提高了进口税率,增加了关税收入;华商和中国政府参与对外贸易,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列强 之间的矛盾,使日本侵华加剧,在与中国贸易中,日本份额加大。(8分)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在外贸方面的措施和成果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国际形象的改善;但加速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也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4分)
26. 示例1:
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3分)
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了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 。中国人民 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
可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鸦片战争,这是无法回避的史实。(9分)
示例2:
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从十七八世纪的明清时期起,中国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变革的因素。(3分)
理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明清之际的理学家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产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9分)
27. (1)范围:监察百官;起诉和审判案件;拘捕官员;弹劾官员。(6分)
(2)作用:对官员的监督,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初期对地方官 员的监督,有效防止地方割据,维护中央集权;(2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司法机关,职权容易被牵制削弱;后期由于专制主义集权的削弱,其监察作用受到抑制。(3分。指出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司法机关,其监察作用有限即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