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5)

郑晓分享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

  第I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C

  2、A

  3、B

  4、B

  5、D

  6.默写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⑵.年少万兜鍪;天下英雄谁敌手。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⑷.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⑸.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⑹.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7.仿造下面例句再补充一句

  【例1】初中生活,如一首欢快的歌曲,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例2】初中生活,如一条蜿蜒的小径,每一只脚印,都是拼搏的证明。

  【例3】初中生活,如一个打翻的五味瓶,每一种味道,都是刻骨铭心的经历。

  8.名著阅读

  ⑴.智取生辰纲 爽直、不进女色、勇于认错

  ⑵.略

  二、阅读(53分)

  ㈠文言文(20分)

  9.⑴“说”通“悦”,高兴 ⑵“距”通“拒”,抵抗

  ⑶“圉”通“御”,防守 ⑷“诎”通“屈”,理屈(通假字0.5分,解释0.5分,找出两个即可。)

  10. ⑴希望  ⑵明白事理  ⑶聪明  ⑷引见

  11.⑴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先生想吩咐(我)什么,(叫我)干什么呢?

  ⑵即使如此,可公输盘给我造好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关键词:虽然、必)

  12.仁 知类 比喻说理 必为有窃疾矣 攻械尽 守圉有余   诎(公输盘诎) (各1分,共8分)

  13.善于将道义和实力结合。(1分)结合实际谈(2分)。

  ㈡《论迅速》(12分)

  14.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采纳)听取有益的意见(2分)

  15.做事迅速而有成效 (或:敏捷而有成效地工作)(3分)

  16.表面上的迅速不可提倡(1分)⑴欲速则不达(1.5分) ⑵磨刀不误砍柴工(1.5分) (共4分)

  17. 【例1】司马迁广泛收集材料之后,再去著《史记》。(3分)

  ①落日缓缓西沉,从美艳的晕黄到苍凉悲壮。②高大的红柳异常醒目地突兀在沙丘上,充满生命的力量。③维族村冬不拉的弹唱,是红尘的深情梵唱。

  18.[解析](4分)

  ①在寂静的沙漠中,落日义无反顾地西沉,我感觉到孤独。②我欲呼唤,得到的却是自己的回声,我才明白,生命中许多寻找都是徒劳的。这瞬间得到的禅悟让我绝望。③这时,高大的红柳倔强挺立,暗示生命的力量,我孤独的心得到一丝慰藉。④维族村的冬不拉的弹唱,传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自信。于是,我不再孤独,为自己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我绽开了笑容。

  19.[解析](6分)

  ①本题是一道半开放性试题,“一双深情的眸”,学生可以有多种解读,只要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解读:“一双深情的眸”可以理解成灵魂深处另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自我,也可以理解成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充满力量和温暖的人或者事物的精神。

  ②这句话,主要表达出“我”因为触景生情而感受到生命力的强大和生活中对甜蜜、自由、温暖等这些美好感觉的向往之后,从而内心充盈宁静的幸福欣慰。

  20.(6分)

  示例:①删去为好。因为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文章从述说喜欢孤独起笔,写沙漠之暮,独坐天边,因孤独而禅悟而绝望忧伤,又因为沙漠中的见闻而终于不再孤独。这样,到“在孤独的天边,留下了我动人的微笑与晶莹的泪光”时,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思想感情上,文章都已经达到了圆整融合。

  ②不删为好。因为最后一段乃点晴之笔。文末鹰的形象更集中也很鲜明地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与开头的渴望孤独相呼应;而“那双眼睛”则是再次点题,呼应“一双深情的眸”,心灵独白则体现出“我”终于寻找到心灵的充盈宁静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从而升华主题。

  21.[解析]示例: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竞相开放,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的白色杏花之中。


看过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的还看了:

1.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3.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4.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332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