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一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诗盈分享

  语文的学习是大家需要多多参考一下的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语文,欢迎大家来一起收藏哦

有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要强化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弄清我们自信的底气何在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存在。我们的文化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一种没有创造力的文化,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躯体。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要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历史证明,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怎样丰富,后代都不可能坐享其成。这是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告诉我们的真理。

  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传统的辉煌,而且更有赖于现实的灿烂。当代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红色文化承载着多少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心血,无论是昂首阔步带镣长街行,或是被暗暗处决,或者是战死沙场,都是在为理想和信仰而牺牲。这种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牺牲的理想和信仰,是神圣的和超越自我的。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文化,是为了人民过上最美好生活的文化。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既来自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也来自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红色文化的革命性、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导向性。在当代,如果不重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构成这一现实,就很难全面理解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由何而来。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底气来自中华文化的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各个流派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

  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性和神圣性,其集中表现为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

  C.中华传统文化要发挥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离不开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D.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恩格斯关于希腊哲学的论断,论证了早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B.文章第四段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之力的内在联系。

  C.文章用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为例反证了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性。

  D.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从多个角度逐层进行分析,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清楚地知道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才能真正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B.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

  C.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

  D.要弄清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就必须认识到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文化重要构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小题,1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枪王 胥得意

  就在新兵老兵汗淋淋地背着枪唱着歌从操场上归来的时候,中尉出现在了连队的门口。踏步的队伍立定后,向左转。中尉正好在队列前站着。

  干部科的干事指着中尉说这是新来的指导员。连长从队列一旁跨出,三步并成两步。连长的手握住了中尉的手。

  连长一脸的欢迎。在干部科干事介绍过中尉的经历和优点之后,连长的掌声就像是点燃了爆竹一样,连队的门前响起一片掌声。经久方息。中尉的脸被掌声击得通红。中尉把左右两侧的眼镜腿正了两下后,又在鼻梁上推了一下。中尉点了一下头。算是和战士们认识了。然后,中尉退到了队伍的尾上。

  战士们在值班排长“解散”的口令音还没落时,大喊一声“杀”后,一下子就散在了楼里。中尉在连长、排长们的陪同下往楼里走。

  老兵端着一盆水从走廊急急地走。水珠从盆里跳出来,在中尉的脚前溅成了水花。急什么你?连长吼。老兵刹住身,放下盆,贴墙站住,一动不动,紧绷着嘴。连长拿手指在老兵眉心处用力点了一下后和中尉一起往楼梯上迈。中尉回头看了一眼,老兵吐了下舌头,把拇指和食指勾成两个圆圈罩在了眼睛上。中尉心中顿时有了一种被枪刺扎了一下的感觉。

  中尉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已经把老兵从家庭到爱好了解透了。其中仅有的一次和战士洗澡时,中尉还发现老兵的肚脐处有三个痦子呈三角形长着,一大两小。大的像黄豆般,小的如绿豆,左边的小痦子上还长了一根一厘米长的汗毛。由此可见,中尉对老兵是相当“关心”了。同时,中尉还发现,老兵在连队有着极高的威信。可以说,一呼百应,包括连长也高看他一眼。因为老兵的档案里装着三个三等功。团里、师里、军里三级比武的,都是第一。在他班里待过的兵,再孬的军事训练在连队也能排个前十名。老兵跑五公里时,在腿上缠两个沙袋落谁几百米不叫欺负人。尤其老兵打枪,瞄七不打八,说十不是九,指哪儿打哪儿。人称枪王。老兵的缺点就是文化少,脾气暴。

  中尉每次见了老兵都笑。老兵感觉就是皮笑肉不笑那种笑。有时笑得老兵心里就没了底。

  因为老兵是老兵,是连里最老的兵,老兵就要拿出老兵的架子。那次射击之后,老兵把枪在空中抛出一条弧线。枪落在了中尉手里。老兵说,让指导员给大家表演一下枪法。空气一下子凝住了。兵们愣愣的。中尉从左边正了一下眼镜,从右边正了一下眼镜,从鼻梁上又推了一下眼镜。中尉笑了。这么多人,都留点面子。枪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弧线又落在了老兵手里。

  老兵一屁股坐在地上。枪托“啪”地折了回去。老兵挥手骂,你们新兵蛋子看什么热闹,训练去。

  火辣辣的太阳正当头的时候,老兵枪膛里的子弹在靶子的中央穿出了五个洞。老兵把迷彩帽倒扣在头上。老兵把靶子往中尉眼前一扔。老兵冲中尉嘿嘿地笑。老虎连可不养不行的人呢。

  中尉接过枪。一个点射清脆地响过。中尉问,我眼神不好使,打两枪服不?

  打一百枪老虎连也有子弹。

  通信员从远处靶沟边跑了过来。两只血淋淋的麻雀落在了老兵和中尉之间。老兵看见麻雀的眼睛已被穿得血肉模糊。

  老兵背起枪走了。

  圆满完成任务。通信员把一支沾着鸟血的长铁钉举在了中尉的面前。中尉和通信员相视一笑。

  老兵再从训练场上出现时比以前训得还认真,辅导新兵比以前更耐心。老兵再也不允许任何人叫他枪王,只不过他一直没弄明白,指导员看似无意的两枪怎么就那么神奇地击中了两只鸟的眼睛。而且有一次指导员和他唠嗑时,还讲到他肚脐处长了三个两大一小一个长着一根一厘米长汗毛的痦子。老兵觉得中尉的身上有一种威慑,尤其是他习惯性地用手左边一下右边一下中间再一推眼镜,然后一笑时。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尉把左右两侧的眼镜腿正了两下后,又在鼻梁上推了一下”一句运用动作等描写,勾勒出一个文质彬彬的指导员形象。

  B.中尉心中有“一种被枪刺扎了一下的感觉”,是因为他受到了老兵的羞辱,这也为后文他接受老兵挑战埋下伏笔。

  C.中尉仅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对老兵有了通彻的了解,哪怕是身上的痞子也了如指掌,可见中尉对工作细致认真的态度。

  D.结尾写到“老兵觉得中尉的身上有一种威慑”,表明老兵心中已认为枪法过硬的中尉才是真正的“枪王”。

  5.请简要分析老兵这一人物形象。(6分)

  6.有人认为画线段有多余之嫌,可以删除;也有人认为该段内容是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可删除,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全国两会期间,“三点半难题(学生三点半放学后的托管问题)”备受关注。

  全国范围内的学校,是否要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办托管班,在过去十年里经过了一个反复的过程,从儿童成长发展利益最优化的角度看,大量实证显示,由学校延时看护的解决问题方式,总体上并不利于儿童成长发展。

  之所以有很多人倾向于学校看护,是由于他们在观念上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孩子只能在学习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空间里生活,要么在学校,要么在家庭,父母没有时间看管的时候就交给学校。

  事实上,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中国儿童损失了很多成长发展中必要的亲身体验。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最为敏感,需要机会去感受自然,当下除了农村孩子还有些这样的机会,城镇孩子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造成孩子后期成长发展的缺陷;中学段的孩子开始对社会敏感,使他们了解社会问题的最佳时期。

  而当下由于把孩子几乎封闭在学校和家庭里,只有闻知,缺少亲知,养成大量宅男宅女。知性不是和性格缺陷,让他们此后的发展受到局限,这也是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存在差距的一个方面。

  (摘编自储朝晖《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学校》)

  材料二:

  下面是一小学生对同学进行的调查数据统计:

  你三点半放学后常做些什么(选择最主要做的三项)?统计结果是:

  如果你能任选而且条件差不多,三点半放学后你愿意常在哪里学习或玩耍(可以多选)?统计结果是:

  材料三:

  我国有不少群国组织。这是一种独特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技以来各类社会组织日渐发达.构筑了广阔的社会空间。不妨借着改革的东风。把”三点率之后”的时间交给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各级共青国.少先队组以可以通过丰富多形的团日,队日活动进行植心价值观教育。妇联可以开展青少年自教育.科协为孩于们半办科晋讲座,文联开设文艺课堂,作协的老师讲讲文学经典,记协拉起小记者的+*其化各类专业性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也可以各尽所长专与其中。

  (摘编自胡一峰(“课后三点半”不应成为一种负担》)

  材料四: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尝试通过“弹性离校”的办法,破解“三点半难题”。据报道。自2017学年开始,上海市教委就在全市小学逐步试行放学后“快乐30分”活动,供学生自愿参加,一般每周安排四天,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快乐30分”结束后,为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提供看护服务,并鼓励适度延长放学后看护服务时间。2017年2月,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合法化,并明确定位: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破解“三点半难题”需综合施治。一方面,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听到民众的呼声,并从政策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确保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引导各地、各学校通过适度提供校内课后服务,来缓解家校之间的时间冲突。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学校适当补助,也可以采取向家长适当收费等方式保障三点半课后服务活动经费。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对各类第三方机构的性质,安全级别以及收費等进行鉴别,并建立起健全的考核机制和追责机制。此外,家长不要一提收费就神经高度紧张,学校也不要一旦允评适度收费就失去约束。当下的问题在于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而并非将这段时间搞成有偿教育。

  另一方面。在三点半之后的活动内容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还要精心谋划,科学合理配置内容。比如像天津市教委要求的,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体育、艺术、科学普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及 兴趣小组活动,播放适宜儿童的影片等。 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摘編自胡印斌《破解"三点半难题”需综合施治》)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能在学校和家庭两点-线的空间里生活的观念导致他们倾向于三点半后由学校看护。

  B.从儿童成长发展利益最优化的角度看.学校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办托管班不是解决三点半问题的最好 方式。

  C.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最为敏感,当下城镇孩子亲身去感受自然的机会少之又少,造成城镇孩子后期成长发展不如农村孩子。

  D.当下有些孩子只有闻知,缺少亲知,存在知性不足和性格缺陷的问题,这与孩子几乎封闭在学校和家庭里是分不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显示,选择“在家看电视、上网.玩耍”的超过四分之一,选择“帮父母千活”的近四分之一,说明小学生三点半后活动贫乏。

  B.材料二显示,三点半放学后选择愿意在同学、朋友家”学习和活动的学生有32. 3%,选择愿意在“家里”学习和玩娶的同学最少。

  C.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可以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可以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D.天津市各学校采用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等多种方式,已较好地解决了三点半难题,值得全国各地学校学习和借鉴。

  9.结合材料概括如何破解“三点半难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颖胄,字云长,弘厚有父风。起家秘书郎。高帝谓萧赤斧曰:“颖胄轻朱被身,觉其趋进转在美,足慰人意。”迁太子舍人。遭父丧,感脚疾。数年然后能行,武帝有诏慰勉之,赐以医药。

  颖胄好文义,弟颖基好武勇。武帝登烽火楼,诏群臣赋诗。颖宵诗合旨。上谓颖胄曰:“卿文弟武,宗室便不乏才。”上以颖胄勋戚子弟,自中书郎除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得入便殿。出为新安太守,吏人怀之。后除黄门郎,领四厢直。迁卫尉。

  明帝废立,颖胄从容不为同异,乃引颖胄预功。建武二年,进爵为候,赐以常所乘白瑜牛。明帝每存俭约.欲铸坏太官元日上寿银酒枪,尚书令王晏等咸称盛德,颖胄日:“朝廷盛礼,莫过三元,此一器既是旧物,不足为侈。”帝不悦。后预曲宴银器满席,颖胄日:“陛下前欲坏酒枪,恐宜移在此器也。”帝甚惭。

  后为庐陵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行衮州府事。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向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和帝为荆州。以颖胄为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时江祏专执朝权。此行由祏,颖胄不平.曰:江公荡我辈出。”

  初、梁武之起也,巴东太守萧惠训子瓚、巴西太守鲁休烈弗从,举兵侵荆州,败辅国将军任漾之于峡口,颖胄遣军拒之,而梁武已平江、郢,国建康。时颖胄辅帝王,有安重之势。自以职居上将,不能拒制瓚等,忧愧发疾而卒。州中秘之,使似其书者假为赦命。及建康平,萧瓚亦众惧而溃,和帝乃始发丧,诏赠颖胄丞相。丧还,武帝车驾临哭渚次.葬依晋王导、齐豫章王故事。谥日献武。

  (选自(南史.萧颖胄传》有时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教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 行/魏军亦寻退

  B.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救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C.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抡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D.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收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帝:帝王溢号,正式的名称为高皇帝,与“太祖”庙号一样通常给予王朝的创始者。

  B.烽火楼我国古代边防作为嘹望或利用烟雾或火光来报警而建造的高楼。

  C.候:封建制度中的爵位等级。我国春秋时期将爵位等级刘分依次为公候、伯、仲、季。

  D.三元:“元”为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为年 .季.月之始.故称“三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颖胄孝行感人。父亲去世后,他因伤感患上脚疾。数年后才能行走,武帝下诏书安慰劝勉他,并赏賜他医药。

  B.萧颖胄文采出众。齐武帝登烽火楼时,下令朝廷群臣赋诗.颖胄所写的诗十分符合武帝的心意.得到了武帝的高度称赞。

  C.萧颖胄敢于直言。萧颖胄参加官内宴会,见银器满席,就直言陛下应把节俭之念放在这些银器上.明帝听了后很惭愧。

  D.萧颖胄忧愧而死。和帝时,萧瓚举兵进犯荆州,颖胄亲自带兵迎敌却被萧瓚等击败.以至于忧愧交加发病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明帝每存俭约。欲铸坏太官元日上寿银酒枪,尚书令王晏等成称盛德。(5分)

  (2)时江祏专执朝权,此行由祏,颖胄不平,曰:“江公荡我辈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①

  刘长卿

  前朝旧业想遗尘,今日他乡独尔身。

  鄖地国除②为过客。社陵③家在有何人。

  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

  西去茫茫问归路,关河渐近泪盈巾。

  [注]①这首诗作于刘长卿任随州刺史之时,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也已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②国除。指书司士的爵位被废除。③杜陵:诗中指书司士的家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旧业”和“他乡”点明了友人韦司士的游子身份。

  B.“独尔身”三字既写出了对友人处境的同情.同时寄寓了自己的羁旅愁恨。

  C.“杜陵家在有何人”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担优,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D.本诗将身世变迁与家园旧业兴衰融人一-体.给人挥之不去的感伤情绪。

  15.“关河渐近”应该是高兴,但诗中却说“泪盈中”,这矛盾吗?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自感苍老,与年轻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形成对照的两句是

  “ , ”。

  (2)苟子《劝学)中认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 ”。

  (3)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陶渊明的诗文表面平淡补实,有时甚至感觉味同嚼蜡.但是当你细细品味,却分明有测洌甘泉、缕缕清香。

  ②在第23届技能大赛上,他作为华电四川公司代表队的一员,为团队荣获大赛团体前三名立下了贪天之功。

  ③时间真快啊,一转眼,当初非阁着要坐在爸爸肩膀上的小丫头就长成了玉树临风的大姑娘,也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

  ④大片有大片的鸿篇巨制,短视频有短视频的短小精悍,不能用大小长短来街量视频存在的价值,而是要以内容为王。

  ⑤近年,该镇充分发挥城乡接合部的优势积极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对集镇改头换面,集镇品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⑥如今,读书也不再受限于书籍本身,电子书、网络阅读微博、微信等大行其道,许多读客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被列为肥西县2018年大建设波工项目之一的董氏宗祠修缮工程,目前工程勘探设计等前期工作已完 成正在招募施工图设计单位。

  B.当前正值汛期。各地面临严峻的防讯抗灾形势我们相信,有了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有了全民动手参与,任何灾害都可以解决.

  C.在无人机“黑飞”愈发猖鳜的今天,部门性规章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及时出台法律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航空安全已刻不容缓。

  D.各个村组都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组”.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村里有今天这样优美的环境靠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才实现的。

  19.下面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诗《苔)的四句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苔花如米小②白日不到处③也学牡丹开④青春恰自来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老百姓经常说多吃菠菜有助于补铁,这是有一定的误区的。其实,_①,每100克中仅为2.9毫克。另外,② ,如菠菜中的草酸含量较高。草酸含量较高使得口感比较涩,也会影响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所以有人提出菠菜不能和豆腐等一起吃。其实只要先把菠莱在沸水中掉一下。再和豆腐等一起主调,这样既可以享受到菠菜的美味,③_。21.请阅读下面文字.仿照示例展示文中的推理过程。(5分)

  21.请阅读下面文字,仿照示例展示文中的推理过程。(5分)

  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有财产的是贪污罪。法院现已查明.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张某利用职权侵吞了国有财产。判处张某犯有贪污罪。,

  示例: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大前提)他有选举权。(小前提)所以他年满十八岁。(结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芬兰教育部宣布正式放弃使用了几个世纪的书写系统,全面取消写字课,采用包括发短信和打字技巧在内的新式教学内容。“抛弃墨水,拥抱键盘”。正式进入数字时代。

  材料二:英国BBC称:“对小学生而言,开始使用钢笔书写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法国心理学家也指出,让学生抄写课文对提高阅读能力有重要帮助,尤其是对于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孩子。

  你认为,在当今时代.取消写字课应不应该?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日,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C(A“各个流源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各有转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可知。B归纳不全面。还包据“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D说法片面)

  2.B(“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错误。应是重点刚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创造力的关系)

  3.C(从原文“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可知这一推断错误)

  4.B(“受到了老兵的羞辱等”说法欠妥。老兵“吐了下舌头,把拇指和食指勾成两个圆圈罩在了眼睛上“并不是对中尉的羞辱,而是挑战,中尉感受到这种挑战)

  5.①技术过硬。老兵是连队最老的兵,资格老,枪法硬,团里、军里比武都是第一,档案袋里装着三个三等功,是连队里的“枪王”。②老兵有威信,训练有方。在连队一呼百应,连长和士兵们都高看他一眼。他所带出的兵再孬的军事训练在连队也能排个的前十名。⑤老兵傲慢。有一股蛮气。第一次见到中尉时,老兵做出了不算礼貌的动作。后来.又主动地挑战中尉,都可以看出老兵的蛮气。(每点2分)

  6.观点一:不可以删除。结构上.该段承接上文的内容。对上文有一定的补充交代作用.使得情节发展不至于突兀。(3 分)内容上,该段内容使读者能了解中尉为了收服老兵运用了智慧与手段,体现了中尉对士兵管理的谋略,(3分)

  观点二:可以制除。结构上.除去该段后的后调段内容衔接自然.并不影响全文的阅读。(3 分)内容上.如果没有该段的交代中尉的形象会更加完美.读者会感受到-个文武双全的中尉。(3分)

  7. C(造成城镇孩子后期成长发展不如农村孩子”说法错误,原文说“造成孩子后期成长发展的缺陷”.并无与农村孩子比较的信息)

  8.D(文中只是说天津市教委要求,并无“各学校已较好地解决了三点半难题”的信息)

  9.①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帮助解决”三点半问题”。 (2分)②尝 试通d“弹性离校”的办法,破解“三点半难器”。<2分)③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提高认识、引导各地、各学校是适度提供校内课后服务。(1分)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精心谋划,科学合理配置内容。(1分)

  10. D(原文标点: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赦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11.C(“我国古代爵位等级则分依次为公供、伯、仲奉”错误,应是“公、侯、伯、子、男”)

  12.D(“颖胄亲自帶兵迎敌却政萧瓚等击败”分析错误,颖胄并未亲自带兵迎敌,而是派兵迎敌:“被萧瓚等击败”文中并无此信息)

  13. (1) 明帝常存节俭之念,想把太宫元日上寿用的银酒枪毁掉,重铸银两,尚书令命王晏等人都称颂明帝的盛德。 (得分点:每,屢次,常常:坏,使动用法,使……损坏;咸,都;“盛档”的省略了定语“其";语意理解,各1分)

  (2)当时江祏把持朝中大权,这些安排都由江祏操纵.萧颖胄心中不平.说:“江公是要排挤我辈出京。 (关键词:专执,把持;行,行为指前面的任命;由祏,由江柘操纵;荡,排挤;出,由京城往外地调任;语意理解。各1分)

  【参号译文】

  萧颖胄,字云长。弘仁宽厚,有父亲遗风,自家中征召,授秘书郎。齐高帝曾对萧赤斧说:“颖胄淡红色的官服穿在身上,走动起来更觉俊美,足可称慰人意。”颖胄升迁太子舍人。遣父丧事.因伤感患上脚病。数年后才能行走。武帝下诏安慰劝勉他,并赏赐他医药。

  萧颖胄喜好文学,弟弟萧颖基喜好武勇。一次,齐武帝登烽火楼,下诏群臣赋诗。颖胄所作诗深合武帝意旨。皇上对颖胄说:“你能文。弟能武。宗室中便不乏人才。”皇上由于萧颖胄是有功皇亲的于弟,以中书郎任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能够进入皇上便殿。出任新安太宁。官受百姓都怀念他。后来,又任黄门郎,.领四厢值,迁任卫尉。

  齐明帝图谋废旧君立新君,颖胄举止行动之间安然不迫不表异议。于是认为颖胄有参与之功。建武二年,颖胄进爵为候。明旁将平常所用拉车的白瑜牛赏赐给他。明帝常存节俭之念有一次想把太官元日上寿同的银酒枪毀掉.重铸银两.尚书令王晏等人也称颂明帝的盛德。颖胄说:“朝廷的大礼.莫过于正月初一这三元之礼,这种器物已是旧物,算不上奢侈。”明帝很不高兴,后来萧颖胄参加宫内私宴。见银器满桌,就说。“陛下先前想要毁坏酒枪,这种节俭之念感怕应该移在这些银器上吧。”明帝听了很惭愧。后来,萧颖胄又任庐陵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行南兖州府事。这一年,北魏扬言要攻打南齐。明帝害怕,赦令萧颖胄將城外居民移入城内。百姓大为惊恐。不少人准备举家南渡.萧颖胄认为魏军离得很远,没有立即施行移民计划,北魏军队不久也退了回去。齐和帝镇守荆州时。萧颖胄任西中郎长定、南郡太守,行荆州府事。当时江祏把持朝中大权,这些安排都由江柘祏操纵,萧颖胄心中不平,说:“江公是要排挤我辈出京"。

  自初,梁武帝萧衍起兵,巴东太守萧惠训之子萧瓚,巴西太守鲁休烈都不服从。他们举兵侵犯荆州。在峡口打敗辅国将军任漾之。萧颖胄赶忙派兵抵抗。而梁武帝萧衍已平定江州、郢城,包围建康。此时.萧颖胄辅佐和帝,有安邦定国,举足轻重之势。他认为自己位居上将,竟不能击败萧瓚等人。忧愧交加,发病而死,荆州秘不发丧,派与他字体相似者继续伪造他的教俞命令,等到建康平定,萧瓚也因士兵畏惧而溃败,和帝这才发丧。下诏追赠萧颖胄为丞相。萧颖胄灵柩回到建康,武帝车驾临幸哭迎到江边。安葬仪式依照晋代王等、齐代禄章王旧例,谥号为献武。

  14.C(C“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分析错误,是诗人对友人境遇的担优)

  15.不矛盾。(1 分)最后一句是诗人设想韦司士快要到家时的状态。(1 分)按照常情,快要回到故乡的确是高兴万分,但又担心家人的情况怕家人因为自己的情况遭到牵累.于是就虽现出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各种情绪交织一起,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任凭泪水打湿了衣裳。(2分)而这也正是诗人思乡情结的写照。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烊抒写感人肺腑,真挚动人,真切面富有情致。耐人明嚼。(2分)

  16. (1)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17. B(味同嚼蜡:指食物乏味或境遇、语言。文章等枯燥乏味。使用正确。贪天之功:把上天的功劳归于自己。也泛指把别人的功劳算到自己的账上。使用不正确。玉树临风:比喻年轻男子风度翩翩,秀美多姿。使用不正确。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雨精明强千或形容文艺作品等简短精练。使用正确。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使用不正确。大行其道:指某种思想理论或时尚等盛行一时。使用正确)

  18.C(A中途易轍.可在“正在”前加”有关部门";B搭配不当.“灾害”与“解决“搭配不当,可改为”任何灾害可以战胜":D句式杂糅。"靠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才实现的“应为“靠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或”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才实现的”)

  19. D(根据诗歌的韵脚及语意来确定)

  20.①菠菜中铁的含量不高

  ②菠菜也有自己的缺点

  ③也不会影响到矿物变的吸收(也会提高菠菜的营养价值)(每点2分.大意相同即可)

  2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侵吞国有财产的是贪污罪,(大前提)(2 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张某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小前提)(2分)张某犯有贫污罪。(结论)(1 分)

  22.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本作文题由两则材料构成。材料一是说取消写字课,来取新的书写方式为教学内容;材料二是说要开设写字课.两则材料呈现的内容相反。因此,我们可以综合这些材料进行立意。从应该取消写字课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放弃手写.让教有向前近一步”“取消写字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等;从不应该写字课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手写过时只是无稽之谈”“书写魅力水不过时”书写的作用不可忽视”等。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拿来主义》)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送去主义”是近代中国继“闭关主义“之后实行的另一种对外政策,过去的“闭关主义”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B.送去主义者先是送古董,送画,后是准备送活人,能够只是送出去,可见送去主义者的“丰富”和“大度”。

  C. 在当时“送去”是“摩登”,送去主义者与自诩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的哲学家尼采一样“发了疯”。

  D.送去主义者不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的子孙只好磕头贺喜,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破立结合,①至⑦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⑧至⑩段破中有立,对“拿来主义”做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

  B.文章第④段阐述了“抛给”和“送来”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抛给”即“送来”;第⑥段列举了他国“送来”的大量事实。

  C.第⑨段中文章以“大宅子”设喻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批判了“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D.第⑩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指出要区别对待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重要且紧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对外开放,不实行“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

  B.八十多年前,帝国主义国家“送来”;八十多年后,它们仍有可能给我们“送来“。

  C.否定或者肯定传统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都不利于创造新时期自己民族的新文化。

  D.失去“运用眼光,自己来拿”的要旨,“拿来主义”就不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人与海(节选)

  桑提亚哥老人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夜间桑提亚哥一个人躺在自己的小棚屋里,梦见非洲海滩上的狮子,几年前他航海去过那个地方。

  在第八十五天,桑提亚哥在寒冷的黎明前的黑暗中,把小船划出了港口,快到中午时,一条马林鱼开始啃起一百英寻深处的那块鱼饵来了。老人轻轻地摆布那条上了钩的鱼,根据钓丝的份量他知道那准是一条大鱼。最后他猛拉钓丝把鱼钩给稳住了。但是,那条鱼并没有浮出水面,反而开始把小船拖着往西北方向跑,老人打起精神,斜挎在肩膀上的钓丝绷得紧紧的。他虽然孤身一人,体力也不如从前,但是他有技术,他懂得许多诀窍,他耐心地等待鱼累乏下来。

  日落之后,寒意袭人,老人冷得发抖,有一次那条鱼突然一个侧身,把桑提亚哥拉得脸朝下地跌了一跤,老人的颊部也给划破了。黎明时分,他的左手变得僵硬并抽起筋来了,那条鱼还是一直往北游,一点陆地的影子都瞧不见了,钓丝又一次猛的一拉,把老人的右手勒伤了,老人肚子饿得发慌。就从金枪鱼身上割下几片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等着太阳出来晒暖他的身子和减轻手指抽筋的痛苦。

  第二天早上,这条鱼蹦出了水面。桑提亚哥瞧见鱼的跃起,知道自己钓到了一条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一会儿鱼又往下沉去,转向了东方,在炽热的下午,桑提亚哥节省地喝起水壶里的水,为了忘掉划破的手和疼痛的背,他回想起过去人们如何称他为“优胜者”和他如何在西恩富戈斯地方一家酒馆里和一个大个子黑人比手劲。

  黄昏之际,一条海豚吞食了他重新放上鱼饵的小钩子,他把这条“鱼”提到了船板上,小心不去拉动他肩上的钓丝,休息一会之后,他切下几片海豚肉并且把在海豚胃中发现的两条飞鱼留了下来。那天夜里他睡着了。他醒来时觉得当这条鱼跳起时钓丝就滑过他的手指。他缓慢地把钓丝放松,尽力想把这条马林鱼拖乏。在这条大鱼放慢跳跃时,他把划破的双手放在海里洗,并且吃了一条飞鱼。日出时,这条马林鱼开始打起转来了,老人感到头晕目眩,但他尽力把大鱼在每转一圈时拉得更近一些,他虽然几乎筋疲力尽,终于还是把自己的捕获物拉得和小船并排在一起并用鱼又猛击这条马林鱼,他喝了一点水,然后把马林鱼捆绑在他那条小船的头部和尾部。这条马林鱼比船还长两英尺。哈瓦那港从来没有见过捕到这么大的鱼,他扯起有补丁的船帆开始向西南方向驶去。

  一个小时以后,他瞧见了第一条鲨鱼。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这是一条凶猛的尖吻鲭鲨。它窜上来得那么快,全然不顾一切,竟然冲破了蓝色的水面,来到了阳光里。跟着它又掉回海里,嗅到了血腥气的踪迹,就顺着小船和那鱼所走的路线游去。它飞快地游了过来,用耙一样的牙齿撕这条死马林鱼。老人用尽余力把鱼叉往鲨鱼身上扎去。尖吻鲭鲨打着滚沉下去了,带走了鱼叉,而且已经把马林鱼咬得残缺不全、鲜血直流。桑提亚哥知道血腥味会散开来。他望着海面,看着两头犁头鲨游近来了。他用绑在桨的一头的刀子击中了其中的一条,并看着这条食腐动物滑到深海里去了,他杀死了正在撕食马林鱼的另一条鲨鱼。当第三条鲨鱼出现时,他把刀子向鲨鱼戳去。鲨鱼打了一个滚,结果把刀给折断了。日落时又有一些鲨鱼游过来了,起初他起初他设法用舵把朝它们劈过去,但是他双手磨破了皮在流着血,而游来的鲨鱼多得成了群。在暮色中,他望着地平线上的哈瓦那的微弱的灯光,听着鲨鱼一次一次在啮咬马林鱼的尸体。老人此时想到的只是掌舵,和他自己极度的疲乏。他出海太远了,那些鲨鱼把他打败了。他知道那些鲨鱼除了大马林鱼的空骨架之外,是什么也不会给他留下的。

  当他划进小港,让小船冲上沙滩时,岸上的灯火都已灭了。在朦胧之中,他只能分辨出那条马林鱼白色的脊背和竖着的尾巴。他拿着桅竿和卷起的船帆,往岸上爬去。有一次他在重压下跌倒了,他耐心地躺在地上,积蓄力气。等他进了自己的棚屋时,他一头倒在床上就睡。

  整个下午老人都在睡觉,那孩子就坐在他的床旁边。桑提亚哥正在梦见那些狮子呢。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节选部分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一个,情节主要是围绕捕获大马林鱼以及由此而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展开。

  B.选文中,桑地亚哥与鲨鱼共搏斗了五回,搏斗惊心动魄。最后,老人以伤累的身体只拖回一副鱼骨架,遭到完完全全的失败。

  C.小说的叙述简洁明快,在描写第一条鲨鱼出现的情形时,不用一个比喻句,却写出了鲨鱼的凶猛、快捷和当时形势的紧迫。

  D.小说中的“大海”“鲨鱼”具有象征意义,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捍卫了作为“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5.小说中的老人桑提亚哥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桑提亚哥正在梦见那些狮子呢”结尾,这样安排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每天坚持用手机或相机,定时、定点拍摄,这是河南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郑州空气一目了然”项目,项目于2015年1月启动,从初始王鹏一个人拍摄,到2016年多名志愿者接力拍摄,已经走过700多个日日夜夜,拍摄背景换成更具有地标意义的二七纪念塔。两年来无论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志愿者们都初心不改。作为郑州民间空气质量观察项目的负责人,王鹏说:“两年来,通过项目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用照片记录了郑州的天空历史。相比数据,图片更加直观,给公众一个迅速了解郑州全年空气状况的窗口。”除了拍摄照片,志愿者们还将2016年郑州空气质量做成饼状图(见左附图)等,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附图:20164郑州2气质盘级天数百分比图

  (摘编自2017年2月4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

  材料二:

  据路透社1月3日消息,北京市环保局表示,2017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58微克。2013年以来,政府下令北京市将PM2.5浓度降至60微克以下。此后,该市关闭了近2000家水泥厂、铸造和家具制造行业的工厂,还关闭了燃煤发电厂并淘汰了200多万辆高排放车辆。2017年10月份开始,北京及另外27个中国北方城市采取上述措施,以确保实现2017年的环保目标。

  据德国Energiezukunft网站报道,自2017年10月初以来,由于未达到排放目标,中国数千家工厂和破旧的燃煤发电站关闭。这一措施旨在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在烟雾弥漫的首都北京。中国领导人已经宣布与肮脏的空气做斗争。尽管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近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惊人的变化。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政府首次承诺对气候保护目标进行约束性的措施。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扩张目标甚至指向了超额实现气候目标。从2019年起,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将其10%的汽车销售为电动汽车。此外,从2020年起,北京和其他三个城市将成为一个完全无碳的区域。许多新建燃煤电厂的建设项目将被放弃,并将在可再生能源的扩张中进行大规模投资。

  据新西兰外交事务网站报道,中国政府已经派出100余个环保督察小组,进驻北京周围的二十多个城市,调查雾霾污染源,为当地政府建言献策,携手解决困扰北方地区的雾霾问题。

  (摘编自2018年2月6日《北京晚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郑州空气一目了然”是民间空气质量观察项目,参加此项目的志愿者们用实时拍摄的形式的形式让公众了解郑州全年空气状况。

  B.从2016年郑州空气质量级别天数看,轻度污染天气的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优良天气,重度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

  C.路透社报道突出了2017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的准确数字,显示出2013年以来政府指令的环保目标已经完成。

  D.德国 Energiezukunft网站报道,为了达到排放目标,显著改善空气质量,2017年10月初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治霾力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志愿者用图片和饼状图的形式反映所在城市空气质量,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较之过去数字报道,更直观形象。

  B.路透社和德国 Energiezukunft网站的报道都关注到北京市治污的措施和空气质量达标的成效,说明它们的看法和报道角度一致。

  C.面对中国截至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这一严峻现实,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承诺为实现气候保护目标实行约束性措施。

  D.中国政府勇于兑现承诺,近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惊人的变化,2020年北京和其他三个城市将成为完全无碳区域。

  9.怎样才能确保我国治理大气污染取得良好效果?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B.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C.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D.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在古代与其含文相近的有“授”“除”等。

  B.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称为“上卿”。

  C.臣,本义是男性奴隶,秦汉以前古人常以此表示谦卑,仅用作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D.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亲人:;今义指与自己的家庭有婚烟关系的家庭或个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客见识浅短,误会相如。他们认为相如避让廉颇是因为害怕廉颇,他们为蔺相如感到羞耻,纷纷请求离开他。

  B.蔺相如豁达大度,顾全大局。面对廉颇的羞辱,蔺相如宽容避让,他说如果他和廉颇二人相斗,会对赵国不利。

  C.廉颇居功自傲,心胸偏狭。他轻视相如,认为自己有赫赫战功,蔺相如仅凭口才获得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D.廉顾思于国家,勇于改过。听闻蔺相如的一番话后,他“肉袒负荆”,到相如门前谢罪,之后他二人结为刎颈之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14-15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4.下列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是(3分)

  A.首联写昭君出生地的环境。“群山万壑”“赴”荆门,诗人借描写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这个历史上的奇女子的形象。

  B.颔联写昭君的悲苦命运。“一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永葬漠北。“独留”,一个“独”字表现了对昭君不幸遭遇的同情。

  C.颈联揭示昭君悲剧产生的根源。仅凭画图哪里就能识得佳人的关貌呢?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汉元帝可谓糊涂昏庸。

  D.尾联写王昭君的难言之情。千百年来,回荡在空中、萦绕在后人耳边的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体现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 , ▲ , ▲ 。

  (2)传说中,《望海潮•东南形胜》里让金主完颜亮垂涎三尺的杭州美景是 ▲ , ▲ ,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北伐中的刘裕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两句是 ▲ , ▲ 。

  (4)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君子最终却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模样(mú) 给予(gěi) 畏葸不前(sǐ) 文君当垆卖酒(lú)

  B.聒噪(guā) 马嵬(wéi) 度长絜大(dù) 数罟不入待池(cù)

  C.楔子(xiē) 饿莩(piǎo) 撒手人寰(huán) 谨庠序之教(xiáng)

  D.炮烙(pào) 债券(juàn) 鳏寡孤独(guān) 君子生非异也(xìng)

  1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阑珊 尾鳍 无瑕顾及 垂涎三尺 B.牙膏 寒暄 咀嚼赏鉴 枯躁无味

  C.绚烂 宵坼 人心惶惶 转瞬即逝 D.琐碎 坠地 相形见拙 一蓑烟雨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曹雪芹写贾府众人在贾母面前的敛声屏气是为了更好地衬托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

  ②在困难日子里,她们举案齐眉,相互鼓励,她非常感谢姐姐平日里对她的贴心安慰。

  ③今天餐饮业高度同质化,如果走传统餐饮业的老路,那只能是拾人牙慧,没有出路。

  ④也许我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之人们怕这父爱消失。

  ⑤昨天平顶山风和日丽,令人感觉非常舒服;今天气温有一定的攀升,但体感同样舒适。

  ⑥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定规矩,更不能粗暴地耳提面命,而应引导他、鼓励他、支持他。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本星系群”中的一个星系是M31,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巨大的火轮,成分是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

  B.“418军演”之后,中国军舰可能会巡航台海四周,这表明了中国海军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

  C.有些恒星可能被由岩石构成的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小星球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D.微信有超过六亿的用户,逐渐商业化已经是其发展趋势,在拥有这么多用户的平台做电商想必不是一两个人的想法。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开车时玩手机很危险, ① ,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双重任务的干扰,即当事人同时做两件事时 ② ,这是因为大脑实际上会在两项任务之间来回切换,而不是同时承担两项任务,因此,打电话、听音乐、聊天、看手机上的显示时间等不仅会使跑步姿势变形,而且会分散注意力, ③ ,研究者发现,近五年间,在美国因为边跑步边玩手机而受伤的人,数量每年都大幅度增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右图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A (“导致”强加因果)

  2.(3分)A(“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两句位置颠倒。)

  3.(3分)C (于文不符,“放一把火烧光” 是完全否定,“接受一切”是完全肯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3分)B(“完完全全的失 败”错误,老人只拖回一副鱼骨架,是无可挽回的失败,但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5.(5分)

  (1)机智。对付大马林鱼,“他有技术,他懂得许多诀窍”,“他缓慢地把钓丝放松,尽力想把这条马林鱼拖乏”。(2)勇敢。为了保住自己的战利品,老人先后同尖吻鲭鲨、犁头鲨、游来的多得成群的鲨鱼搏斗。(3)顽强。 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不气馁,坚持出海:在保护自己的战利品的战斗中,鲨鱼带走了他的鱼叉,他用绑在桨的一头的刀子击杀鲨鱼,刀子折断了,他设法用舵把朝它们劈过去,舵把折断,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始终没有放弃和鲨鱼的搏斗,直到鲨鱼把大马林鱼吃得只剩下空骨架。

  (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即可酌情给分。)

  6.(6分)

  (1)在人物刻画上,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狮子为百兽之王,是力量、勇猛、自信、坚强、尊严的象征,代表着一种梦想和激情。文中的狮子就是桑地亚哥,象征了老人的勇敢、顽强、自信和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2)在情节结构上, 照应开头梦见狮子的情节。和第二自然段中他“梦见非洲海滩上的狮子,几年前他航海去过那个地方” 的情节相呼应。(3)在主题表达上,深化主题。“狮子”这个意象在小说结尾处老人的梦中再次出现,表明: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但他决不会灰心,老人 将再次用力量和勇气去挑战困难 ,追求心中的希望和梦想。具有象征性的结尾表达了在生活中人应该勇敢地面对失败,不能被失败打垮的主题。

  (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即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B(3分)(“重度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理解有误,应是“严重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

  8.B(3分)(“报道角度一致”分析有误,德国网站主要从中国政府角度报道,突出减排措施和发展新能源的目标。)

  9.(6分)①由政府发布可 行性行政命令。②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减排治污,发展新能源。③广大民众提高环保意识, 自觉自愿做环保卫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B

  11.(3分)C(“仅用作”错。文中门客在蔺相如前谦称“臣”,而蔺相如并非君主。)

  12.(3分)C(“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错,原文是“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13.( 10分)

  (1)而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其下。

  (“素”“羞”“不忍”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把国家的紧急情况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怨仇放在后面啊!

  (“者…也”判断句式、“所以”和“先”“后”的意动用法各1分,句子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D(结尾两句是附会之语,是作者揣想千百年来那深沉、幽怨的琵琶曲表达的是昭君的怨恨之情,并非实指。)

  1 5.(6分)①环境的烘托、衬托。如第四句写青冢瑟瑟,暮霭沉沉,以凄凉冷清之境衬托王昭君命运的凄凉,表达作者对王昭君命运的深切同情。②用典。颈联用汉元帝按图招幸使小人有机可乘的典故,揭示了 造成昭君悲剧的原因,表达 了作者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理解和对统治者昏庸的不满。③借古抒怀(或 类比)。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之情。

  (各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即可酌情给分。)

  (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即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 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⑵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⑷君 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3分)C(A.给予jǐ,畏葸不前xǐ ;B.聒噪guō,度长絜大duó);D.炮烙páo,债券quàn 。)

  18.(3分)C(A.“瑕”应为“暇”B.“躁”应为“燥”D.“拙”应为“绌”。)

  19.(3分)B(②③⑥不正确,①④⑤正确。)

  20.(3分)D(A.句式杂糅,“成分是……”和“由……组成”两种说法糅合在一起了。B.成分残缺,应在“海洋权益”后加“的决心”。C.语序不当。“由岩石构成的”应放在“没有生物的”之后。)

  21.(5分)

  ①跑步时玩手机也同样如此 ②两方面的表现都会变差 ③大大增加受伤的风险

  (答对一处得1分,两处得3分,三处得5分。)

  四、写作(60分)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人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又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人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英 雄

  佛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等的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C.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D.“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5分)

  6.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它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情况

  [注]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

  材料三: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摘编自《经济参考报》,有删改)

  材料四:

  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城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现 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则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有删改)

  7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C.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

  D.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造成失业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担忧,有人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机器逐渐代替人类的一些事务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18年将会掀起一个发展新高潮,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增长率将超过50%。

  C.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

  D.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埃里克·施密特,他们都承认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至于将来能否超越美国,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

  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0.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衡因上疏陈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

  B.①遂乃研核阴阳 ②乃幽武于大窖中

  C.①宦官惧其毁己 ②武帝嘉其义

  D.①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12. 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戍卒叫,函谷举

  B.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①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D.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大王来何操?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定,不好交接俗人。(5分)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15.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登高》中杜甫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 。”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②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今年5月份商丘、开封地区也可以说是五风十雨,气候出现了异常,恶劣的天气给小麦的产量及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③今天,你吃光盘子里的食物了吗?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已经风起云涌,晒出自己的“光盘”的倡议得到了很多人响应。

  ④在严打整治斗争中,公安干警周密部署,全警动员,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⑤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车手,都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内感到百无聊赖,不能离开车检大厅的他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排遣无聊。

  ⑥从查处的典型案件来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涉案金额动辄成百上千万,个别甚至近亿元,已经到了毫无顾忌、为所欲为的地步。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经典作品,特别是阅读第一手的经典原著,不仅给我们知识的滋养,更给我们智慧的启迪。

  B.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海明威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英雄,他屡次大难不死,佳作迭出,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事业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C.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的诺贝尔奖。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原创真人秀节目,以全新的节目形态、寓教于乐的节目形式,唤醒和弘扬了更多人学习汉字文化的意识。

  19.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一直认为,除了《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 , , 。 , , 。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

  ①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追思、感慨

  ②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③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

  ④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

  ⑤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

  ⑥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A. ②⑤⑥③④① B. ②⑤④⑥③① C. ③⑤④②①⑥ D. ③⑤⑥④②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① 。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② 。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在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无论是用播种还是用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③ 使其在中国的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

  21. 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6分)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3分)

  答:

  。

  (2)请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3分)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

  记住,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

  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他需要爱心,努力,还有热情来浇灌。

  爸爸这样做是为让你们有自由,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阿米尔汗《摔跤吧爸爸》

  读了上述材料有何感想?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D(3分)(以偏概全,不是“都从”,而是“大半”从格律入手)

  2.A(3分)(理解错误,“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3.D(3分)(无中生有,“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文中无处体现。)

  4.(3分)B(运用正面、有外貌、动作等的描写不正确)

  5(5分).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讲述,真实亲切。②“虎子”是个懵懂的孩子,以他的视角观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主题的表达更含蓄、丰富。(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6分)①便于叙事,可借“奶奶”之口讲述“叔叔”生前的情况。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探寻“英雄”的阅读兴趣。③深化主题,“奶奶”面对不幸,坚韧而有大爱,也是英雄。(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3分)D(以偏概全,“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只是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的目的之一。)

  8.(3分)C(“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的表述绝对化,只能说“亟待完兽”。)

  9.(5分)①政府加大相关资金投入:②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重大原创成果攻关与突破:③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形成良好的AT发展生态),进行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④大量培养人工智能尖端人才;⑤建立和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等:⑥推动行业应用,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每点1分,答答出其中5点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10.A(3分)【解析】A前“因”,连词,于是。后“因”,介词,通过。B两个“乃”均为副词,就。C两个“其”均为代词,他。D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

  11.D (3分)【解析】A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B项《两都赋》作者班固,《二京赋》作者张衡。C项“拜”指授予官职。

  12.B(3分)【解析】B项第一句是省略句,第二句是定语后置句。A项被动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

  13.(10分)1.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5分)

  2.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5分)

  14.(5分) B 3分、D 2分、【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说法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15、(6分)首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诗眼2分,情感4分)

  16.答案:(6分)(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7.(3分)解析:选A ①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用在此处符合句意。②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不合语境。③风起云涌:比喻许多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使用对象不当。④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贬义词。褒贬失当。⑤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使用正确。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使用正确。

  18、(3分).解析:选B A项,成分赘余,“第一手”与“原著”皆含有“原始”义;C项,语序不当,“首次”应该在“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前面;D项,“弘扬”与“意识”搭配不当,应该是“唤醒……意识”。

  19. (3分).D【解析】③中的“他”指代的是诸葛亮,紧承前文,放在首位;⑤和③构成转折关系,紧承③后;⑥和前两者构成因果关系。④中“而”,和前面构成转折关系,引出①②;根据关联词“即便”、“也”确定,②在前,①在后。 故正确排序为:③⑤⑥④②① 故选:D

  20. (5分).①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它也能生长 ②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③菊花良好的适应性 (答出1点给2分,全正确5分)

  解析 :第一空,前文提到“它喜欢阳光也耐寒冷”,并说了“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 长得更健康、更茁壮”,所以后句需要说明在“光少、寒冷”的条件下菊花也能生存。第二 空,“在潮湿的环境……都可成活”说明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第三空,从最后的“均能 栽植”看出,菊花有良好的适应性。

  21、 (6分)(1)用了拆字组合的方法,把“食”拆成“人”和“良”,点出了食品安全第一, 要提高商家的“人品”,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食材要用质量过关的“良品”。这则广告反映了广大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食品 安全。以公式的形式出现,更加醒目。

  22、作文(60分)【批改参照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立意提示】本题是材料作文。结合材料内容,提取立意。“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正确认识世界,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一切,正视痛苦,珍惜痛苦的经历;“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不能依赖别人,增强自己的战斗力,不断提升自己;“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相信自己,依靠自己;“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他需要爱心,努力,还有热情来浇灌”,成功是需要努力、奋斗的,正确认识成功,不断追求探索,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文言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高一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相关文章:

1.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3.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4.高一期末考试语文作文题目

5.高一语文春季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418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