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历史>

湖北省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备考试卷

丽仪分享

  湖北省的同学们,很快又过完了一学期,期末考试很快也来了,历史学得怎么样,一份历史备考试卷就能知道。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湖北省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备考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湖北省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备考试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  )

  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 C.树立法律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

  2.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如秦朝丞相王绾、御史大夫李斯等上书建议用最尊贵的“泰皇”为帝号也要称“臣等昧死上尊号”。这表达了(   )

  A.臣子张扬道义的抗争精神 B.权威文化的绝对服从意识

  C.对无道君主的恐惧和懦弱 D.古人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

  3.战国李悝《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订法律的蓝本。有《盗》、《贼》、《网》、《捕》、《杂律》、《具律》六篇。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若将这两者比较。罗马法(   )

  A.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

  B.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

  C.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D.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4.古罗马的立法官赋予父亲对儿子的绝对权力……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让他在农场做工,甚至有权处死儿子。十二铜表法中,有如此鲜明的暴力成分,合理的逻辑是(   )

  A. 罗马扩张伴随残酷战争 B. 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C. __兴起借武力传教 D. 法律维护贵族等级制度

  5.法国学者费奈隆在评价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雅典全体民众对国家大事享有决策权 B.演说辩论是雅典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C.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误导煽动 D.智者学派引导雅典城邦民主繁荣发展

  6.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其中《宋史》最为浩繁,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卷帙浩大,为二十四史之冠。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

  A.文官制度的影响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达 D.中央集权的加强

  7.关于租界的管理,在征求各国公使的意见时,美国公使蒲安臣表示:“对通商口岸(上海)的保护以条约利益为限,对外人管辖的中国海关的管理以行政利益为限……在条约规定范围内占用租界以不干涉中国政府对内管理,保证中国领土完整为限”对于租界,美国公使主张(   )

  A. 将上海发展为近代大都市 B. 列强在租界拥有司法主权

  C. 确保各国利益在租界最优 D. 土地主权仍然为中国所有

  8.清政府1911年将商业铁路收归国有引发的保路风潮,是晚清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危机。决策者预设私意,办理不善,主政者预判失误,协调不力,政府危机应对无序,使得保路风潮最终(    )

  A. 地方疏离中央 B. 铁路收归国有

  C. 妄议政府升温 D. 转向武装革命

  9.为了苟延残喘,“满族朝廷”作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的唯一希望。材料认为( )

  A.戊戌变法失败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辛亥革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支持 D.宪政改革加速了清朝灭亡进程

  10.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曾致电中共中央: “我们认为,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这个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在现阶段,一切都应服从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共产国际的指示( )

  A.未认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有利于促进中共中央的政策调整 D.认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严重后果

  11.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这反映出国民政府(  )

  A.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 B.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

  C.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D.企图圧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12.1942年10月,美英两国公开声明,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订立平等条约。1943年5月,中美英正式交换批准文本,新约开始生效。其主要内容有美、英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辛丑条约》等。中国外交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努力的结果 B.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提高

  C.中国遭受沦陷,美英特权形同虚设 D.美英通过外交行为打击汪伪政权

  13.1953年中国在抗美援朝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打击了美国的战争政策;又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挫败了美国的图谋,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其国际关系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有利于与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 巩固了中国与朝鲜和东盟的传统友好关系

  C. 有效避免了在中国周边出现敌对政权的危险

  D. 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14.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国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不能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材料说明(  )

  A.美国极力支持台湾独立 B.““””错误影响到中国外交

  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D.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15.1853年5月,马克思撰文指出:“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马克思在材料中主要说明(  )

  A.中国革命将加剧欧洲工商业危机 B.太平天国运动将阻断中外贸易

  C.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将落空 D.中国发动自卫战争以抵抗列强

  A. 宗教冲突 D. 民族主义 C. 美苏冷战 D.经济秩序

  17.受“脱欧公投”的影响,英国首相卡梅伦于2016年7月13日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为了研究英国的首相制度,南京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出示了与之相关的图示。该图反映出近代英国(   )

  A.内阁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 B.国家机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C.英王受到内阁及首相的监督 D.责任内阁制日益发展和完善

  18.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沙俄政府内务大臣玛克拉科夫就预言:“可能在新的战争结束之后俄国骚乱重起。”这主要是因为(   )

  A.垄断资产阶级掌控国家政权 B.自由主义思想在俄国影响深远

  C.战争会加剧俄经济和政治矛盾 D.军事失败必然引发俄统治危机

  19.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共识 B.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局面

  C.为亚非国家后来合作奠定基础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20.1956年,我国先后与叙利亚、也门、埃及建立外交关系;1957年,我国与斯里兰卡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我国先后与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外交事件的主要背景是(  )

  A.中国外交原则得到亚非认可 B.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朝鲜战争美国被中朝击败

  21.1948年10月邱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他认为当时并存的三个圆环将西方串联起来:第一环是英联邦;第二环是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英国是唯一一个在每一环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这体现了英国(  )

  A.迈出了西欧联合的关键一步 B.对美固有利用与轻视的心态

  C.强调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 D.力图保持自己昔日大国地位

  2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英发表了《上海公报》。正如尼克松在回国前夕的宴会上所说,他在中国访问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星期。”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  )

  A.建立起中美苏战略关系 B.中美双方联合抵抗苏联

  C.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 D.中美建立大国外交关系

  23.2016年6月,中国外长王毅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谈及近期南海问题时指出,二战期间,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友,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这一点美国朋友应该非常清楚。”王毅谈话的主要意图是(   )

  A.中美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和平 B.批评美日非法干涉南海问题

  C.再次结成中美同盟反击日本 D.论证中国南海主权的合法性

  24.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作者认为(   )

  A.欧洲一体化必须把政治一体化排除在外

  B.欧洲一体化进程必然会面临一系列挫折

  C.欧盟成员国一体化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D.欧洲一体化深度和广度会有一定的限度

  湖北省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备考试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九章律》和其它一系列法律,统称“汉律”。汉律的形式,主要有律、令、科、比四种。律为律条,令为诏令,科为法律适用,比为案例类推。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近代严复曾说:“三代以还,汉律最具。吾国之有汉律,犹欧洲之有罗马律也。”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律和罗马法的不同之处。(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8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就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 网络运动过程,另一学者费正清也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模式是一个西方冲击、东方反应的互动变化过程,没有西方扩张这一“外生变量” ,古老的中国将一直维持传统的状态。

  请解读上述材料及图示中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得寸进尺……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使法西斯侵略阵营与反法西斯阵营更加明朗化。战争也出现了新的情况,美国的处境到了危险的边缘。于是美国转向制日援华的轨道上来,国民政府争取美国建立庞大的援华体系。1940年11月,罗斯福三度连任美国总统后,即宣布对华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1941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摘编自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材料二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日同盟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冷战期间,美日同盟是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美国确立了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完全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对日本实行一系列民主改造计划……鉴于冷战的国际形势,日本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把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接受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石”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日本首相中曾根1983年初访美时对里根总统说,“美日两国是命运的共同体”“日本列岛可以起到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作用,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政策。”在冷战的背景下,日美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需求,结成军事同盟关系。日本在美国的核保护下,为自身的生存和安全赢得了发展空间,客观上促进了美日同盟关系得到实质性发展。

  ——摘编自龙本宁《二战后的美日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15分)

  湖北省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备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DBDAC    6-10ADDDC    11-15BBCDA

  16-20CBCCA    21-24DADD

  二、非选择题

  25. (1)不同:(7分)

  汉 律 罗马法

  “汉承秦制”,由秦律发展而来。 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法律制度;由习惯法到成文法。

  重刑法、轻民法;强调皇权至上,

  重视加强君主统治。 重视民法,重视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儒家经义成为法理基础

  (封建礼教与法律结合,礼刑一体)。 以自然法(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为核心理论

  相对封闭和保守。 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具有开放性。

  加强了君主统治权力;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成为近代法制的渊源。

  (2)(8分)

  影 响(2分) 原 因(6分)

  中华法系 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未能走上近代化道路,对近代立法影响甚微。(1分) 中华法系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以封建纲常礼教为指导思想;

  近代时期受到西方法律观念的冲击。(3分)

  罗马法系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以及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1分) 罗马法系深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在罗马帝国的扩张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逐步完善;

  自由、平等、公正的自然法观念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

  适应了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需要。(3分)

  26. 【答案示例】

  示例一:(从近代化原因的角度)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大肆对外扩张。为把中国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几次大的侵略战争,把中国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深受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影响。(5分)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开始救亡与近代化的探索。(列举史实:举近代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潮流均可)(5分)

  示例二:(从列强侵略扩张的客观积极影响的角度)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扩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2分)

  列强的侵略扩张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发生。(促使传统社会结构逐渐瓦解、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思想启蒙、社会生活习俗变迁、融入世界近代化潮流)(5分)

  列强的侵略扩张引发中国社会革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革命运动冲击腐朽政治统治;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导致新兴阶级力量产生、成长,推动民主革命进程,促进社会政治变革。)(5分)

  示例三:(从列强侵略扩张消极影响的角度)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扩张阻碍了中国的近代代进程。(2分)

  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边缘化。(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压制民族工业,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附庸)(5分)

  西方列强侵略导致中国社会发展衰败化。(传统经济遗到破坏,但未有变革;列强勒索赔款、商品、资本输出,造成国家积贫积弱;列强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控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分)

  示例四:从“建设”与“破坏”两个角度评价列强侵略的影响。依据示例二、三。

  (其它言之有理的,可斟情给分。评卷的基本要求是观点2分,论述10分)

  27.(25分)

  (1)特征:中美逐步结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2分)

  原因:日本步步紧逼,欲吞并中国;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德意日三国结盟使美国国家安全受到巨大威胁;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8分)

  (2)特征:美日结盟共同遏制中国。(2分)

  影响:①对中国:亚太地区中美对抗局面形成,新中国面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经济发展和安全环境形势严峻,国家统一进程受到影响。(4分)

  ②对日本:有利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和社会改造,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实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同时也为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复活埋下了祸根。(3分)

  ③对亚太国际局势:亚太地区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冷热战交织,不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

  ④对美国:美国在东亚加强了对日本的控制,和对中、苏的围堵和遏制,从而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3分)


猜你喜欢:

1.高一上册历史期末练习试题

2.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3.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模拟测试题

4.高一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5.高一下学期历史定时练习试卷

    37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