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介绍(2)

夏萍分享

  高三语文文言文练习

  一、阅读下列文章,翻译划线的句子

  1、和氏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1)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2)“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刖:古代一种把叫砍掉的刑罚。

  (1)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厉王派玉匠察看(那块玉璞),玉匠说:“(这是一块)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因而就砍去了他的左脚。(相、判断句石也,诳、而)

  (2)“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被动句、奚、之)

  (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悲叹的是那宝玉却被叫做石头,忠贞的却被叫做撒谎的骗子,这就是我悲伤的原因。(夫、而、题、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武王就派人雕琢那块玉璞,然后就得到一块宝玉,于是就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理、而、命)

  2、危如累卵?

  晋灵公造九层之台,费用千金,谓左右曰:“敢有谏者,斩!”荀息闻之,上书求见。灵公张弩持矢见之。曰:‘臣不敢谏也。臣能累十二博棋①,加九鸡子其上。”公曰:“子为寡人作之。”荀息正颜色,定志意②,以棋子置下,加九鸡子其上,左右惧,慑息,灵公气息不续。公曰:“危哉!危哉!”荀息曰:“此殆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公曰:“愿见之。”荀息曰:“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国用空虚,邻国谋议将兴,社稷亡灭,君欲何望?”灵公曰:“寡人之过也,乃至于此!”即坏九层台也。?

  注释:①博棋,妻子②定志意:镇定情绪,即聚精会神的意思。

  晋灵公命人为他花费千金,建造一座供游赏的九层高台,并对左右下令说:“谁敢谏阻,定斩不饶!”?荀息上书求见,灵公让卫士们张弓搭箭,然后召见了荀息。荀息故意说:“大王,我不敢来劝说您,我是来为您消愁解闷的,我能把十二枚棋子垒起来,上面再加置九颗鸡蛋。”灵公一听高兴地说:“那你就为我演试一下吧!”?荀息一本正经,专心致志地表演起来。先把十二枚棋子垒在下边,再把九颗鸡蛋垒在上面。灵公左右的人都很担心,屏住了呼吸,灵公自己也紧张得喘不过气来,连声说:“好险哪!好险哪!?

  这时荀息说:“这不算什么,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灵公便说:“那就快让我见识见识。”荀息这才严肃地说:“大王要筑九层高台,没有三年不成。三年之中,百姓来服役,男人不耕田,女人不织布,弄得钱财耗尽,国库空虚。邻国将乘机侵略,我们就会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到那时)你还指望什么呢?”?

  灵公听了说:“这是我的过错啊,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于是下令毁坏了九层高台。

  (1)此殆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

  这大概还不是最危险的,还有比这个更危险的(殆、状语后置)

  (2)邻国谋议将兴,社稷亡灭,君欲何望?

  邻国将会起议谋划(攻打我国),国家将会灭亡,您还指望什么呢?(兴、宾语前置)

  (3)寡人之过也,乃至于此!

  这是我的过错啊,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判断句,乃、至于)

  3、晋平公与师况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①“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②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③“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④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没有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别人)没有敢违背。(莫、宾语前置句)

  ②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

  师旷在前面陪坐,拿琴撞晋平公,平公披衣躲避。(状语后置、援、被)

  ③“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现在有小人在旁边说话(胡言乱语),所以撞他。(今者、状语后置)

  ④释之,以为寡人戒。”

  放了他,让他来作为我的鉴戒。(释、以为、戒)

  二、阅读下列文段,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而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何况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2)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3)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4)青于蓝。婉贞博学而(5)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6)思也。众应之。顷之,婉贞率诸少年束甲而(7)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8);其行,巾帼英杰而(9)。

  解析:

  (1)(2)

  (3)(4)

  (5)(6)

  (7)(8)

  (9)

  而

  (1)连词,表并列。(2)连词,表假设。(3)代词,你,你的。(4)连词,表转折。(5)连词,表递进。(6)连词,表修饰。(7)连词,表承接。(8)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11)语气助词,不译。

  翻译:

  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要同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不是蛇鳝的洞穴却没有可以寄托的地方,何况是战争啊?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如果有意,只需看着我的马头跟着我走就是了。”婉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个豪杰,但是青出于蓝却胜于蓝,婉贞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反醒自己,不只是(为了)仿效书生的终日思考。(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众人都答应了她。不久,婉贞带领着村中的少年捆好铠甲之后就出战去了,果然取得了大捷,众人都赞叹说:婉贞,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罢了,她的行为,真是一个巾帼英雄啊。

  2.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解析:

  (1)(2)

  (3)(4)

  (5)(6)

  (7)(8)

  (9)

  (10)(11)

  (12)(13)

  其:

  (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形容词词头,起强调作用,可以译成“多么”)(2),连词,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翻译:

  狐狸对狼说:“羊肉大概很鲜美啊。如果你有意品尝,不妨叼一块吃吃,饱饱口福。”狼说:“有凶狗守护着羊群怎么办?”于是狐狸挑拨离间地对凶狗说:“羊多次在背后骂你,那些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还是怕你的主人?等到哪一天它们追逐嬉戏的时候,我也愿意为你一雪前耻。你一定要答应我。”凶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还怕找不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逞,悻悻离去了。

  3.以

  “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

  解析: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

  以、

  (1)名词,原因。(2)动词,认为。(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4)介词,把。(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6)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13)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任用”。

  翻译:

  “秉烛夜游,确实是有原因啊”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还美,那么出门就不会有什么伤害,如果不这样,那么,凭借我的容貌在出现在大街上,那么一定会恐吓惊吓人们。所以我自己就把书作为自己的伴侣,(在书中)抛弃危险而且路途远而不敢去的怯懦,羡慕举着火把进入深洞中的勇气,陶醉在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流淌的美景……畅游书海来极尽天地间的乐趣,象这样的话,即使把帝王之位给我,我也会舍弃它,怎么能因为一个皇冠的原故而放弃精神的安逸呢?因为我有这样的心意,所以长能长期享受安逸的乐趣。我虽然在康熙六年来到京师,但是最终没有跟权贵们交往。以上是我的内心独白,希你们能理解我,所以不必有“贤能之人不被重用,忠臣不能重用”的感叹!

  4.焉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有伏焉(3),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5),骄而轻敌若此,焉(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

  (1)(2)。

  (3)(4)。

  (5)(6)。

  (7)。(8)

  焉

  (1)(2)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3)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4)音节助词,不译。(5)语气助词,不译。(6)疑问代词,怎么,哪里。(7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8)代词,相当于“之”,他们。

  译文:

  秦军通过崤山山谷,只见山势陡峭,山谷狭窄,没有料到在此地竟然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搏击战斗,但无奈进退两难,没多久,死亡将尽,因而导致大败。在这件事上我有些感慨,像这样骄傲轻敌,怎能不败呢?即使万千兵马又对他们有什么益处呢?单单是他们的骄纵,若要斥责的话,他们必然没有脸面活在世上了。

  三、(附加题)诗歌鉴赏

  (一)晓至湖上(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①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②。

  注释:①折:弯曲②景:同影

  1、本文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一些情感?请简答

  (1)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2)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

  (3)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4)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2、请写出本诗三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对比

  直抒胸臆


猜你感兴趣:

1.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必备知识汇总

2.高中语文文言文必备常识汇总

3.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

4.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知识汇总

5.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6文言文常识归纳

377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