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题常考的题型介绍
语文的阅读题是高考必考的题,想要做好这类型的题,学生要知道这类型的题是怎么考的?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阅读题的常考类型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阅读题常考的题型
一、语文阅读题成语使用题目。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调动知识积累,明确成语的大致意义和感情色彩;然后聚焦语境中的关键词,就其大致意义和感情色彩做出判断。
[例1·2013年全国课标一卷·13]
下列各句中,双引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振振有词”,自以为理由充分,强词夺理,说个不休(贬义);语境关键词:欢迎(褒义)。感情色彩不恰当。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中性);语境关键词:诗词文章(中性)。意义对象不恰当。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电光火石”,比喻事物瞬息即逝(褒义);语境关键词:顿时消散(褒义)。意义对象恰当。答案为C。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中性);语境关键词:几家(中性)。意义对象不恰当。
这道题目,四个选项,200字左右。但考查的实质是: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振振有词,很受欢迎 B.浩如烟海典籍中的诗词
C.如电光火石,顿时雾散 D.只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其实,这四个选项里,有正面判断意义的“答案信息”,只有“顿时”一个词,其他仍然是干扰性的次要信息。
二、语文阅读题近义词语题目
首先聚焦近义词语的相异语素,比较差异;然后聚焦语境中与填入词语横线关系密切的词语,明确判断的依据。
[例·2013北京课标卷·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
第①组,聚焦“形”和“型”比较差异。形,形态,泛指;型,模型,特指。语境关键词:创作,特指的“原型”正确。
第②组,聚焦“治”和“置”比较差异。治,整治,对人;置,放置,对物。语境关键词:事故,对物的“处置”正确。
第③组,聚焦“融”和“熔”比较差异。融,消融,还原成液态;熔,熔炼,固态变液态。语境关键词:保险丝,“熔化”正确。
综上,答案为C。
这道题目,三个句子,150多字,再加上三组近义词语。但考查的实质是:
填入横线的词语,正确一项是
①以真人为创作,②对事故做出 ,
③保险丝会。
A.原形 处置 融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
如果用这样的题目来考,那每个考生都会,甚至小学生也不会错误。那么,考生失误,并非重要信息把握不住,而是被次要信息干扰所致。从这个意义来看,次要信息的干扰力量,足以把一位高考考生的智力水平降低到小学以下。
三、语文阅读题语言连贯题目
首先聚焦语句中关键性、相关性、关联性的词语(重要信息);然后依据重要信息寻求突破点,组合排序或作出判断。
[例·2013北京卷·4]
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出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④①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首先,聚焦四个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①较弱的电磁辐射,②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③不太强的电磁波,④强电磁波。
将重要信息分组归类,显然,②④应属同类,而四个选项里,②④连在一起的,只有D。据此可知,答案为D。
这道题目,四个句子,170多字。但考查的实质是:
下列各项,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较弱的电磁辐射。②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
③不太强的电磁波。④强电磁波。
A.④①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十分清楚,聚焦重要信息是准确、快速完成题目的关键。
这种认识,是和语文学科的性质完全一致的。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一辈子就在做一件事:分割两类信息,聚焦重要信息。只是我们往往处在“自发”状态,而非“自觉”状态。你认为重要的,并不见得重要;谁认为重要的才重要呢?题目认为重要的才重要。语文高考,一份试题,七八千字,二十道左右的题目。根据题目,到相关文字中筛选、转化信息,不就得了吗?只是我们不再是“自发”,而是“自觉”。
阅读类题目的实质二
现代文阅读是集中体现高考阅读类题目实质的题目,各地高考试题对现代文阅读文本的称呼略有差异。
俗称“小阅读”的文本,大多为必考题目,一般被称为论述类文本。“小阅读”题目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目。
俗称“大阅读”的文本,有选考题目和非选考题目两类。选考题目的文本一般在实用类文章(传记为主)和文学类作品(小说为主)中选择;非选考题目的文本一般为文学类作品(散文为主)。“大阅读”题目的形式主要是简答题目。
谈阅读类题目的实质,我们更看重题目形式。
正因为“小阅读”文本的考查大多采用选择类题目,所以,“小阅读”名为阅读,实非一般意义的“阅读”。文本并不是阅读的目的,只是设置题目的依托;选择题和文本之间很少有深层联系。造成选项不符合文意的手法只有两种:“颠倒黑白”或“无中生有”。
[例1·2013年全国课标一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本阅读:2—3分钟准确把握文本思路。
大致步骤:①各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③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例: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文本思路要点
一、期待老子时代新的解决线索
二、出土佚籍使老子时代得重考
三、汉帛书改变对早期道家认识
四、《老子》应不晚于战国时期
五、古书老子长于孔子说可确信
据题精答:选择题目——排除干扰,认清实质
①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
②对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对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③判定——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
1.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A.相对应文句: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问题实质是:“如××”是表明“××以后”。
B.相对应文句: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问题实质是:“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的意思是“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
C.相对应文句: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问题实质是:“受到辨伪家的怀疑”意思是“被人指为伪书”。
D.相对应文句: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问题实质是:“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是“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
参考答案:A
这篇论述类文章1100多字,三道题目12个选项有870多字,约2000字。
高中语文作文比较好的结尾典例
1.怆然的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而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振奋人心,撼天动地的团结?《史记》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何愁家不安,何愁国不兴?
2.记着——失落时,掬一捧清泉,去荡涤胸怀;困惑时,挽一缕清风,去唤醒理智:迷茫时,撷一点星光,去装扮心灵——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
3.带着感动出发,每一天都会将行囊充实,无论是喜还是忧。我都会觉得那是自己阅历上的一个个字码。
4.成败荣辱,皆是过眼云烟,只有心灵的快乐才是永恒的。学会留心吧,于平淡处体会生命的爱与美,你会发现向日葵在朝你微笑,鸟儿在为你歌唱,小树在和你招手……学会留心吧,你的眼前会出现明亮的阳光,你的鼻子会嗅到诱人的花香,你的肌肤会享受春风的柔情……学会留心吧,你的生命会因此而充实、快乐,你的心中会燃起希望!
5."不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的这首小诗所说,我们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洁白,坚守住自己的芳香,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6.你可以用发现美的眼睛留心生活,你也可以用好奇的心理观察生活,你也可以通过好坏、善恶、美丑的对比认知生活。总之一句话:我们要学会留心,为人生创造更大的价值。
7.带着感动出发,每一天都会将行囊充实,无论是喜还是忧。我都会觉得那是自己阅历上的一个个字码。
8.在一阵惊喜与称赞声中,我闭上眼睛。历经了千年,在这森然寂寞的博物馆中延续着千年以前的梦。梦中一名孩童悄悄地打开窑门,看见我微笑的嘴角后惊呼。我望见他纯澈的眼眸,那里灵动着两个字--好奇。
9.家北沟,你装满了我童年的欢笑,承载着我永远美丽的记忆,在你的身边,我收获着成长的幸福。
10.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蕴于其中,人类也是世界生命的一环,我们应当遵守这一准则。也许,那怜悯的一挥手带来的是更多的灾难;也许,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并非是冷漠,而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敬意和对这天然法则的恪守。
11.有了品茶这把心灵的钥匙,我也可以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和“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的决心。
12.泡一壶清茶,倚着那棵古槐,仰天望去,青空上纵使无浮云朵朵,无驯鸽飞过,但也许,你品味到的,是那个哀怨的宋朝女子浅浅的吟唱,是那个多情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是那份空白,宁静而又深远。
13.风吹过窗台,有花落的痕迹,但愿别再有花落的迹象。因为我已委托明月的清辉轻轻告诉花儿:不要轻易说"不"。
14.妈妈的手,曾扶着我学走路;妈妈的手,曾为我缝补衣裳;妈妈的手,曾给我拿过书包;妈妈的手,温暖着我的心房。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妈妈的手。昨天,妈妈牵过我们的手;明天,让我们勇敢地牵起妈妈的手!
15."人间有味是清欢。"抓不住明月的影,但求留住一颗琥珀的心。繁忙的生活中,饮一杯淡淡的矿泉水,哪怕是片刻的清欢,也会带给你一番别样的感受。
16.掌声,让我从失败中站立起来;掌声,让我从退缩中勇敢起来;掌声,让我从成功中自信起来。成长的路上,我不断地收藏掌声,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精彩的人生增添一串快乐的音符。
17.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18.春风里,友情如一股股细流,滋润了大地,唤醒了万物,它创造了生机。夏日里,友情如一只只蝴蝶,点缀了花园,传播了生命,它播撒了快乐。秋天里,友情如一阵阵轻风,吹熟了高粱,染红了苹果,它带来了收获。冬雪里,友情如一缕缕阳光,温暖了心灵,保存了圣洁,它传递了幸福。
19.生活的智者总会在如流的岁月中坐观红尘,拈花微笑。纵然失意如张继,悲古如屈原仍能品出生活的朦胧意韵,我们又何苦去破坏呢?懂得领略朦胧之美,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谛。
20.滚滚红尘,不尽爱恨情愁,芸芸众生,谁能乘云归去?与其在世间滚打,不若畅饮山巅,共红日沉浮。南山下的名菊,映着一张沧桑而同样有花般笑容的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污浊的尘世,无尽的诱惑,金钱、爵位、声名,然而,这些海市蜃楼般的期盼,谁又能看得清呢?有时,回头不顾,在青山外眺望这似云似雾的一切,也是一种勇气。人都会有追求,也都会有一探究竟的渴望,然而,有时努力追求的是一种残缺,而在远处眺望时,你收获的却是完美。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