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2)

凤婷分享

  师:林冲的杀人,写得很有讲究,谁来说说。

  生16:林冲杀死其他的人,都是用花枪,而杀陆虞侯却是用解腕尖刀,因为这把尖刀就是为他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控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革命造反的正义性,读来痛快淋漓。

  生17:我也觉得林冲结尾的杀人,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雪与火,让我很受启发。文章中哪几次写到雪,作用是什么?

  生18:从林冲接管草料场开始,大雪初起“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沽酒时,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回来时,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还有,林冲进庙“把身上雪抖了”,雪地杀仇,把陆虞侯“丢翻在雪地里”,最后,雪夜上梁山。

  师:风雪写得很有层次,很有讲究,谁来说说?

  生19:直接写雪,比如卷起大雪,雪下得紧,雪越下得紧了;还有侧面写雪,比如林冲沽酒背风迤俪而行,回来迎着朔风,还有风雪压倒草厅;而人物行动描写也时时不忘风雪。

  师:风雪描写的作用,有何作用?

  生20:雪越来越大,是不是预示情况越来越危急,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

  生21:阴冷的雪还是林冲孤苦命运的一种象征。

  师:有意思,我看《水浒传》电视时,发现导演把雪和火结合得很好!你看,在冰天雪地里,草料场熊熊的烈火,一个孤寂、阴冷,一个迸发、暴烈。草料场的大火终于点燃了林冲复仇的烈焰!同学们接着说。

  生2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风雪无情天有情!

  生2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比如不是风雪,林冲不会沽酒御寒,不沽酒御寒就见不到山神庙。见不到山神庙后来就不会到那里栖息。而没有风雪,草厅就不会倒塌,林冲也不会逃过一劫。另外,如果不是风大雪紧,林冲可能不会用大石头抵住庙门,那就听不到仇人的自供,林冲由懦弱到坚强,由屈辱到反抗,也就失去了依据。

  生24:烘托人物心理。最后,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师:你刚才的那个画面,让我想起了一首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个美人究竟长得如何,作者并未告诉我们,但借助于娇艳鲜嫩的桃花,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还有《荷花淀》中开头的景物描写,干净、清爽、清灵,能够很好映衬水生嫂的美丽心灵;而且能够为下文的温馨夫妻话别渲染气氛;在主题上表达上,如此美好的家园,岂容敌人来践踏!这就是水生嫂深明大义的原因。好了,现在谁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的探究成果?

  生25:我们通过情节的发展史,研究了林冲从妥协忍让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

  师:归纳得很到位!那么,林冲如此妥协忍让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奋起反抗的基础又是什么?通过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塑造,作者要反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生26:林冲妥协忍让的性格,是和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林冲出身枪棒世家,而且还是一个中层干部,家有娇妻,丰衣足食,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是不会起来反抗的。比如,李逵上山是最简单的,因为不造反他连裤子都没得穿!而杨志是金刀令公杨业的后人,家庭出身使得他有忠君思想,总是幻想光耀门楣、重振家业、封妻荫子,一开始也和林冲一样,对统治者抱有幻想,失了生辰纲之后,无路可走了,才不得不上梁山。

  生27:我觉得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等只是形成性格的一个因素,不能过分夸大!个人的气质因素也不可忽略。比如鲁智深就没人欺负他,他是主动出击,军官做不成就做和尚,和尚做不成就上山,他的头脑里很少有提辖职位,有的只是疾恶如仇、拔刀相助!

  师:说得好!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比较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了。鲁智深和林冲除了个人气质上的因素外,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还是有一些差别的。鲁智深毕竟是下层军官,从最底层民众中出来,斗大字不识一筐,光棍一条,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他老是担心坐牢时没人送饭,就说明了这一点。

  生27:老师说得对。

  师:后来,林冲在高俅的步步紧逼下,终于奋起反抗。高俅的步步紧逼是外因,林冲反抗的内因的基础是什么?

  生28:林冲不得志,感觉到很压抑。

  师:何以见得?

  生28: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一个是正面交代,林冲曾经对陆虞侯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瓒的气。”这就是说林冲虽然是一个中级官吏。但在受压迫上与下层人民有相通之处。林冲帮李小二和陆谦,可能就是看到他们落魄,看到他们尴尬,才挺身而出的。这也可以理解成同病相怜。

  师:就是说,林冲也是被压迫者,也感到不平,而不平则鸣,是吗?

  生28:对,这是个火种,虽然沉寂,但始终在顽强的生根发芽。

  师:还有哪些基础?

  生29:我来说说,林冲特别讲究“义”,比如帮助李小二,扶助陆虞侯,这都是林冲“义”的一面。李小二能够豁出生命危险,帮助林冲,既是报恩,当然也有“义”的因素在支撑。而林冲特别愤恨陆虞侯,也就是因为他不讲义气,恩将仇报。可见讲义气是林冲性格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这是林冲能够奋起反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师:就是说,林冲的讲义气,在某些时候代表的就是正义,而正义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所以,这也就是林冲最后“不忍”,奋起反抗的内在原因。作者塑造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呢?

  生30:首先,就是能够认识到那个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应该说,是有一定地位的人,而且他自己又是那么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尚且被逼得无路可走。可见小老百姓的处境更为艰难。

  师:这种以一当十的写法,能否举例说明。

  生31:好的,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就以乐景写哀情,写出了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的衰落和百姓的颠沛流离。

  师:百姓的颠沛流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32:杜甫和李龟年,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一个是如日中天的大音乐家,他们是歧王宅里的常客,崔九堂前的红人,但如今连他们都流亡江湖,狼狈不堪,那么,那些小百姓的生活可以想见是怎么一番光景了。

  师:解得好!还有呢?

  生32:还有就是百姓反抗的必然性。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一个“逼”字,正是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上反抗道路。所以说林冲性格的转变,还揭示了《水浒》的主题——官逼民反。

  师:《水浒》的主题是“官逼民反”,有没有不同见解?

  生33:基本上差不多,但最好是写成“逼上梁山”。

  师:理由何在?

  生33:首先,林冲等人是不是“民”,这一点值得推敲;还有,就是有的“人”上梁山,不是“官逼”,而是“民逼”。比如,金枪将徐陵、玉麒麟卢俊义等,就是被梁山上的“民”逼上山的。所以我的观点是“逼上梁山”比较好,而且民间也有“逼山梁山”这种说法。

  师:说的有道理,林冲这个“逼上梁山”的英雄在我们的眼里和心里活起来了,假如你是一个编剧,能不能在电视中,为林冲写一首歌,一首礼赞英雄的歌,我相信你们的才华!……

  生34:“漫天风雪,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

  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

  生35:“也曾做狗,凄凄惶惶;

  壮志雄心都付与校马场。

  忍千古奇冤,

  只为那名利红颜

  怎知我魂断肠?

  巾帼聚首,英雄一堂!

  从此后,我去也

  换一方天地,

  轰轰烈烈干一场,

  好男儿,

  就应该志四方!

  师:两个才子,写的歌精彩绝伦,很好的突出了林冲内心的挣扎和逼上梁山的真实心态,课后容我修改一下,交给胡明老师谱曲,下次放给同学们欣赏,这是我们高三(4)的《好汉歌》!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王老师再见!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人教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2.高中语文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及原文(2)

4.高中语文读本必修苏教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解读

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及原文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课文预习教案

251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