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历史>

周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期末历史试卷

夏萍分享

  高二是个重要的阶段,想要高三复习的比较的顺利,学生最好在高二就开始复习,多做试卷是比较好的方法,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二的期末试卷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期末历史试卷介绍

  1.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呜”的局面。 这表明当时

  A.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B.社会分化加剧

  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2.某历史学家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波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 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 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对应的学派分别是

  A.儒家 法家 道家 B.墨家 儒家 道家

  C.儒家 法家 墨家 D.道家 儒家 法家

  3.在古代史籍中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者皇帝施改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材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封建迷佶思想 B.君权神授 C.自然规律 D.天人感应

  4.“春秋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A. “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退到严重破坏

  C.春秋以来百家争呜局面的终结 D.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5.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成,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道教地位上升 B.储、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C.道教凉变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6.朱孫与陆九拥曾在信州“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 B.理气关系之争 C.治学方法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7.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D.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8.明未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 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天子始而天下威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A.“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苷遍认同 B.国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C.西方君主玄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9.古希腊神话中,希腊诸神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亦与人类毫无二致。他们不仅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更富于虚荣心、更加忌妒成性,更加贪婪好色。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

  A.造成了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 B.加深了对神权的内在恐惧

  C.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 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

  10.亚里士多德有许多名亩,如“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这能反映出他

  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B.注意了对自然界的探讨

  C.哲学思想中含有理性内容 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11.学习文艺复兴时,有同学发现:但丁、彼特拉克等许多人文主义者都是基督徒,拉斐尔等人画的主要还是宗教画。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他们抨击教会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B.他们用人的眼光来看这一切

  C.画是宗教画,但他们想到的是现世 D.当时他们总想着彼岸,想着天国

  12.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____贵族公开书》说基督____,尤其是德意志的各个阶层正备受煎熬,.处境艰难……祈祷上帝降灵于某人,并引导他向这个可怜不幸的民族伸出援助之手。……上帝已赐予我们一位出身高资的年轻君主(査理五世)…… 我们应该把握机会,并充分利用这一上帝恩赐的时机”这反映了他

  A.提倡王权,否定天主教的教权 B.否定封建神学“创世说”

  C.宣扬信仰《圣经》而得救精神 D.倡导人的自由和解放

  13.有学者认为,伏尔泰如果没有前往英国.并且接受了英国思想和社会的影响,他的人生大约不会那么辉煌。以下伏尔泰的思想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倡导君主立宪制 B.提倡“天赋人权”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称教皇是两足的禽兽

  14.孟德斯鸠托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徳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 B.法律地位至上 C.法律并非万能 D.司法必须公正

  15.梁启起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这表明《海国图志》

  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 B.为维新变法莫定了理论基础

  C.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16.王韬在《致园尺牍》指出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以器胜,如徒颂西人,而贬己所守,来窥为治之本原者也。”与王韬的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

  A.张之洞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魏源

  17.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18.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19.《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宜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宜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20.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 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A.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C.没收外国资本 D.调和劳资关系

  21.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现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

  A.明确指出工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

  B.实际上否定了当时部分“左”倾领导人奉行的“城市中心论"

  C.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人研究 D.对中囯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

  23.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 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A.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正武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4.中囯古代医学家在行医过©中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庙朝的孙思邈 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以錨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C.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徳的约束

  25.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寊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该主张

  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C.符合当时经济建设客观需要 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

  26.《诗经》天降丧乱,饥馑荐揉,无以卒岁”,清朝《履园地话》“蝗旱不登,饿殍载道”。下列有助于解决这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杂交水稻的广泛推广

  C.两弹一星”战略的实行 D.优先发展教育的实施

  27.“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自然科学在当时

  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C.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28.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认为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是由新范式代替旧范式所构成的,当旧的范式变得日益不能解释新的或新发现的事实时,能用更加令人满意的方法来说明那些史实的范式就取代了它。”下列对应能支持该论断的组合是

  ①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一达尔文的进化论 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普朗克的里子理论

  ③牛顿力学体系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④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9.1998年5月,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说时宣称当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这反映出

  A.美国军事强国优势地位的动摇 B.美国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控制

  C.美国世界科技中心地位的弱化 D.美国准备调整全球战略目标

  30.这种西方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这种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这种西方文学”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动荡、黑暗、不平等的现实与原先的设想差距太大

  B.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人们对现实极为不满

  C.殖民压迫与封建压迫沉重,民族解放运功高涨

  D.两次世界大战和严重的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精神危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包拮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1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朱在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已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付播。朱熹极为重梘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 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藉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胡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孩、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 》(第七册)

  材料二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梓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投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凊《中国:传统与变迁》

  (1)据材料一归纳朱熹推广理学的待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理学传播的有利条件。(6分)

  (2)据材料二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加以论证。(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____、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材料三与而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名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 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这样做的原因。 (4分〉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沿蒙运动在内容上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5分)

  请考生在笫33 -34题中任选一超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约公元前360年,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室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 宋人《元城语录》记载了玉安石和司马光就用人问题的一段对话:公(司马光)常谓安石曰:“介甫行新法,乃引用一副真小人或在清要或为监司,何也? ”安石曰: “方法行之切,旧时人不肯向前,因用一切有才力者。候法已成,即逐之,却用老成者守 之,所谓‘智者行之,仁者守之’。”公曰:"介甫误矣。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反是。若小人得路,岂可去也,必成雠敌,他日将悔之。”

  一一(清)张彦士《读史辩疑》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产生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之初的用人原则并进行简要评价。(9分)

  3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上海《中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交,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 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

  材料二 他(甘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燸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由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导,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因此我并不是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粮神品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和甘地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异同。(9分)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379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