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秋季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诗盈分享

  七年级的语文会比数学和英语好学习,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的学习哦,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下七年级语文,有需要的一起来阅读哦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猝不及防(chù)  虐杀(nüè) 宽恕(sù)

  B.言简意赅(gāi) 论语(lún) 乌桕(jiù)

  C.擎天撼地(qí)   迸溅(bèng)  唱和(hé)

  D.忍俊不禁(jīn) 滑稽(jī)  泯灭(mǐ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瘦骨嶙峋 小心冀冀 怡然自得

  B.津津乐道 高不可攀 头晕目眩

  C.恍然大悟 咄咄逼人 问心无愧

  D.举世无双 明察秋毫 人迹罕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很有威信。

  B.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所以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C.我一直迷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D.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 时刻了。

  4.填在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 来了,春天的脚步  了。

  (2)小山整把济南  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

  (3)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  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  成的小球。

  A.来 围 带 攒

  B.近 圈 请 组

  C.近 围 请 攒

  D.来 圈 带 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B.节日的广场上 ,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C.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作品。

  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乐山城市的名片。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2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去后乃至

  (4)尊君在不

  (5)相委而去

  (6)下车引之

  7.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相委/而去

  D.对子骂/父

  8.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2)元方入门不顾

  奋不顾身

  9.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0.“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3分)

  11.阅读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小草偷偷 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

  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

  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 是:杂样儿,有名

  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2.给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2分)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13.课堂讨论中,同学们都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

  精彩。请你说一说它为什么精彩。(2分)

  14.作者为什么要写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3分)

  15.找 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的语句。作者是把花当成什么样的人来描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6.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请写出虚写的句子。(3分)

  17.你一定积累了许多描写“春”的古诗句。请挑选两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微笑的可乐

  ①我7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出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A) 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 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B)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C)

  ②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儿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③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 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们这种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 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④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从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勇气走上马路,噩梦犹在。 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一辆辆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 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7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⑤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 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⑥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 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3分)

  19.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一句插入第①段中合适的位置(在A、B、C中选择),使之上下连贯。(  )(2 分)

  20.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1.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一座山”指什么?(3分)

  22.“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这个句子好在哪里?(3分)

  23.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三、作文。(50分)

  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

  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更

  加明显。现在,你走进了初中的校门,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发生变化了吗?请你

  选择某一个方面,与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上学期重点中学七年级期中检测卷

  参考答案

  一、1.答案:B 解析:A项中 ,“猝”应读cù,“恕”应读shù。C项中,“擎”应读qíng,“和”应读hè。D项中,“泯”应读mǐn。

  2.答案:A 解析:A项中,“冀冀”应为“翼翼”。

  3.答案:D 解析:A项中,“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B项中,“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像花枝那样迎风招展的样子,用在奶奶身上不 合适。C项中,“迷醉”指迷恋、陶醉、沉迷,暗含脑袋不清醒的意思,这里应该用“沉醉”。

  4.C

  5.A

  二、(一)6.(1)约定。(2)舍弃。(3)才。(4)同“否”。(5)舍弃。(6)拉,牵拉。

  7.答案:C 解析:A项正确划分为“陈太丘/与友/期行”。B项正确划分为“元方/时/年七岁”。D项正确 划分为“对子/骂父”。

  8.(1)动词,约定。 名词,约定的时间。

  (2)回头看。 珍惜;顾念。

  9.答案:真不是人哪!同人家相约出行,却丢下人家自己走了。 解析:翻译时,“期行”“委”“去”三个词要翻译准确。

  10.示例一:这样做很无礼。他不尊重客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仍入门不顾,让客人无地自容,是失礼的一种表现。 示例 二:这样做不 失礼。对元方这样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这样做是直率的一种表现,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特点。

  11.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只会自食其果。

  (二)12.春草图 春花图

  13.答案: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春草富有生命活力的特点,“钻”写出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长出的顽皮可爱的情态。 解析:从拟人的修辞手法及作用、“钻”“偷偷地”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

  14.答案:这样写可以从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 写出了人们对春草的喜爱,也写出了春天到来后人们都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解析:人的活动从侧面烘托了春草的长势,也流露出了人们对春草的喜爱之情,写出了人们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15.答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者把花当成争强好胜、热情奔放的人来写,以此表现春天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盎然生机。 解析:找出把花当作人来写的句子,分析其表现的春花争艳的盎然生机。

  16 .答案: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解析:虚写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描写,即文中“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

  17.示例:(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解析:写出包含“春”字的诗句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即可。 譬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 》中的语句等。

  (三)18.答案:童年时因一场车祸而致残的“我”,在爷爷的鼓励下,终于克服困难战胜了自己,穿过马路买来一瓶可乐。 解析:对于记叙类文章来说,概括大意即概括人物、事件, 人物前可以加修饰成分,表明是什么状况下的“我”,事件则要说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19.答案:B 解析:“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 烟灭了”“拒绝在夏天穿短裤”“丑陋的脚踝”等词句都证明了句子应该放在B处。

  20.答案:环境(景物)描写。作用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烘托人物沮丧的心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解析:本题探究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7岁那年”“夏天”点明时间,“故乡”点明地点,“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烘托人物沮丧的心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21.答案:指那场车祸带给“我”的悲观胆怯。 解析:解题时,可知该句中“一座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车祸之后“我”的表现,确定为“悲观胆怯”的心理。

  22.答案:这句话通过心理、动作、神态描写,真实细致地写出了“我”战 胜自己,迈出勇敢一步的 过程。 解析:先考虑描写方法的问题,再分析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3.题目含义:冰镇饮料及其带来的美好、成功的生活。作用:给文章提供了一个线索, 暗示了主旨。

  三、点拨:《我在变》是命题作文,要写好此文须弄懂“变”的内容。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我们接触的人物也发生了变化,知识给予的滋养让心胸、气质也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内容可大、可小,但提取素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把变化后的状态作为详写的内容。写作时,可尝试运用排比段、小标题式结构等,让文章显得新颖活泼。

  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一、(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联,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4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ú)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②焉之:到哪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元方入门不顾  顾:照顾

  C.天又雨,公将焉之 雨:下雨 D.乃往,身自罢之 乃:于是,就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您和您家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B.待君久不至,已去——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去你那里了。

  C.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期待同掌管山泽、田猎的官一起去打猎。

  D.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故事性都很强。甲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乙文更是仅用64个字,叙述了一个故事,刻画了一个鲜明的人物,交代了一个国家强盛的原因。

  B.甲乙两文语言精练。甲文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乙文用“期猎”一词交代了事情,为下文发展埋下伏笔。

  C.甲乙两文表现的主题不同。甲文通过元方驳斥友人的三句对话,赞扬了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乙文通过魏文侯坚持赶到虞人那里并取消酒宴的事情,提醒人们要认真对待双方约定,不能随便毁约,这是我们传统的美德。

  D.甲乙两文均运用语言、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入门不顾”的举止,都表现了元方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魏文侯与左右的对话,“乃往”的执着举动,都表现了其守信用的美德。

  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第5题。

  5.下面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刘备复夺徐州后,担心曹操前来攻击,写信向袁绍求救,袁绍命陈琳写檄文讨伐曹操。曹操使刘岱、王忠前往攻打徐州,但二将分别被张飞、关羽所擒。

  B.鲁提辖在酒楼与李忠、史进一起喝酒,无意中得知郑屠强骗金翠莲,于是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结果三拳打死了郑屠。鲁提辖因此被官府抓走。

  C.太宗道:“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这段内容出自《西游记》第十一回。

  D.一日,王熙凤的远亲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第一次到贾府拉关系,时值风光的王熙凤还算慷慨地接济了刘姥姥,于此种下善因。

  二、(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单车岁月

  毛本栋

  那辆失去主人擦拭照拂的永久牌单车,也日渐失去了往昔的锃亮光泽,被搁停在锈迹斑斑的岁月一隅。

  我的单车情结,大概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改革开放不久,父亲就成了我们村第一个拥有单车的人,当年他凭着外汇券(身在台湾的爷爷所寄)从武汉购买并亲自骑回一辆上海产的永久牌单车,霎时点亮了灰暗①的乡村。

  村人用惊羡的目光看着那辆每天被父亲擦得通明锃亮的单车,父亲荣耀得就像一个凯旋的将军。那时人们出村大多徒步,蜿蜒小路洒满汗水磨破鞋底,少有人能像父亲那样双轮滚滚,铃铛悠悠,来去如风。

  那辆单车是我们全家的骄傲,父亲对它宝爱如命,偶有村民来借,父亲掏出车钥匙后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车被借走后,父亲就跟丢了魂似的。那辆单车也是我们全家的福星,过年过节走亲戚它就成了绝对的功臣,父亲骑着它把母亲、妹妹、弟弟和我,往返辗转地载到大山里的姥姥家。山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父亲的单车如同摇篮,坐在单车后座上的我昏昏欲睡,沿路看到的河流与村庄如同一场梦。②

  我第一次学骑单车就骑的是父亲的永久牌单车。那时感觉车座比我的头还要高,现在我都不能想象当时是怎么样驾驭它的,那种双手紧抓龙头、右脚斜穿过黑色大三角架吃力蹬车的姿势,跟舞台上的滑稽小丑无二。学骑之初,父亲为了避免我摔毁单车,天才般地在后座上横绑了一根粗木棍,摔倒后单车才免于噩运。

  刚刚学会骑单车的那阵子,车瘾大得出奇,村头的水泥禾场就成了我们放学后的练车场。多少个风霜雨雪的日子,水泥禾场上,我和小伙伴们斜扭腰肢、猛蹬踏板,踩着单车兜圈追逐的欢乐身影,成了村里一道鲜活特异的风景。疯踩踏板,车轮飞转,耳畔风声呼呼,大树房屋极速飞旋,蓝天白云美得像首诗……渐渐地,我们的心不愿再囿于禾场了。

  我头一回右脚跨过三角架坐上车座的时候都已经11岁了,那辆已经衰老得不成形状的“永久”,在我上下起伏的蹬踏中歪歪斜斜地朝向那个季节的黄昏行进。那一天,我一鼓作气骑了很远,第一次尝到了一个人在路上的兴奋感觉,也第一次模糊地意识到了远方这样一个让人激动的概念。我骑了很远很远,渠道边的田埂骑完了,池塘边的碎石子路骑完了,沿途栅栏的泥路骑完了……我在一个长年枯竭的小河边停了下来,悠然地回望夜色下的村庄,天黑如锅底,连父亲也看不到,但是一点恐惧都没有,一点孤独都没有。③

  我倔强地推着单车原路返回,那晚的星星特别明亮,几乎是我这一生看到过的最明亮的一回。

  开始到镇上读书,七八公里,一周一来回,单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是展示本领的道具。在女孩子面前双手脱把;把双脚搁到龙头上;或者把屁股坐到后座上去,像只大蛤蟆;或者在脱把的时候,撮着嘴巴悠闲地吹口哨,吹《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花心》……来回的路上,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骑着单车。

  岁月轮转,回望旧时月色,那时我们的心清澈如水,没有混浊不堪的世俗。我们经常骑车滞留在路过的仙鹤桥上,各自把单车往桥栏上一靠,就凭栏观看河岸戴着斗笠专心垂钓的人们,那种悠然,那种心安理得,令人心生无限神往。也许半天并没有鱼儿咬钩,也许一个下午钓不到几条小鱼,但他们依然握着鱼竿,不急不躁,静心垂钓。我常常会被垂钓人的那种坦然感染,我感觉到他们钓的其实就是一种心平气和。

  到县城上高中后我开始住读,少有机会骑单车;父亲罹患心脏病以后,不敢骑也骑不动单车了。那辆失去主人擦拭照拂的永久牌单车,也日渐失去了往昔的锃亮光泽,被搁停在锈迹斑斑④的岁月一隅。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第11期)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灰暗”本义是暗淡,不鲜明。是用来形容色彩的,这里用来形容“乡村”,那么应该是表现乡村的萧条、破败的。

  B.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单车”比作“摇篮”,生动地体现了坐在父亲单车上的舒适感受,充分表现了那辆单车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C.③句运用反复与拟人,写出了“我”的成长:独自骑行,渴望远方,不恐惧,一点孤独都没有。

  D.④“锈迹斑斑”,本义指铜铁等金属生锈形成了很多斑点。这里用来形容自行车历经岁月的“沧桑”。

  7.下列对文中“单车岁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的“单车岁月”:单车是父亲的自豪和骄傲,父亲骑着它载着我们过年过节走亲戚,那段岁月是美好的。

  B.“我”的“单车岁月”:“我”用父亲的单车学骑车,后来“我”骑着仍然崭新的单车第一次走了很远的路,那段岁月刻骨铭心。

  C.“我”的“单车岁月”:“我”长大后,单车是“我”每周一次来回唯一的交通工具和展示本领的道具,那段岁月难以忘怀。

  D.单车的岁月:时光匆匆,在失去“我”和父亲的日子里,也失去光泽,独自停在岁月的一隅,不再风光。

  8.下列对选文主旨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单车岁月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对父亲深深的回忆与思念之情。

  B.文章通过对单车岁月的回忆,感慨于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C.一部单车曾是全家的光荣与自豪,从父亲到“我”,骑行的岁月难以忘怀,所以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那部老旧单车的怀念。

  D.文章通过对单车岁月的回忆,告诉读者“长大”是残酷的事,要忍受孤独,独自远行,所以文中还表现了一个少年的辛酸成长岁月。

  三、(9分)

  阅读下面吕梦妮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9—11题。

  让阳光住进心里

  经过几天的乌云密布、阴雨连绵以后,天终于放晴了。我百无聊赖(A)地将头探出窗外,出神地望着秋日天空洁净的、毫无杂质的蓝,感受着一束束阳光暖暖地打在我的脸上。

  我扭头关上窗,走进阴冷的房间。阳光灿烂,但它照不进我心底。

  这几天来,每天晚上我都背着爸爸和妈妈生一顿气,①让我烦透了。好不容易放了假,这又打起了冷战,家里的氛围实在让人心寒。于是我整天躲在狭小的书房里,任阴冷占据我的心房。

  妈妈这会儿在干什么?她大概又在楼顶鼓捣她那些花花草草吧。到了这个时候了,家里只有玫瑰还开着,但也没有盛夏时开得那么硕大、美艳。妈妈却尤其喜欢,整天围着那几朵“秋日玫瑰”忙活。②

  “女儿!”咦,这是妈妈在叫我吗?我们不是在冷战吗?难道她先投降了?我用生硬的腔调应道:“嗯?”门外妈妈的声音再次响起:“我的手被刺扎了,你来帮我挑出来?”我皱了皱眉:“你自己不会挑吗?”妈妈的声音小了许多:“我的眼睛,看不仔细……”

  我继续埋头看书了。但不知怎么,一种内疚的心情使我坐立不安,在过了好像有半个世纪以后,我终于推门走出去——(B)“刺扎哪儿了?我看看。”妈妈已经伸出微微发紫的指头,③脸上溢满了惊喜。她高兴地指点我针线盒放在哪儿、应该怎样把刺顺着纹理挑出来……

  我仔细观察妈妈的手指,不禁问道:“这是什么刺?扎得这么深。”她应着:“哦,是楼上的玫瑰。我今天呀,看着那玫瑰开得真棒,就决定给它们剪一剪枝,你可不知道……”她意兴阑珊(C)地说下去。

  是玫瑰,秋日玫瑰!它扎伤了妈妈的手,现在却给了我一个守在她膝前为她挑刺的机会。我一时间恍然领悟到了什么。

  “妈,我们别再冷战了。我保证以后再不惹您生气了,好不好?”在将硬刺顺利拔起的一瞬间,我笑嘻嘻地问妈妈。“你啊,这种话都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妈妈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眉眼间满是笑意。

  我终于有兴致去楼顶看一看妈妈栽种的花了。果然,在一片深深浅浅的绿中,只有玫瑰开着。我总会首先注意到它那锋利、狰狞的刺。但是再往上看,确实是娇美的花啊!妈妈大概也像这玫瑰一般吧,性格刚烈的她和其他家人在教育我的方式上不同,④总想用硬刺来保护我,不料却扎疼了我,也扎伤了自己;(D)但她的爱却是这秋日的阳光,徐徐地照向我,一直照到我的心底,永远温暖在我的心间。

  窗外,又是一片明媚的秋日光景。

  9.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改为:每天晚上我都背着爸爸,跟妈妈生一顿气。

  B.②句改为:围着那几朵“秋日玫瑰”整天忙活。

  C.③句改为:妈妈伸出已经微微发紫的指头。

  D.④句改为:和其他家人教育我的方式不同,性格刚烈的她。

  11.下列对文章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借助几处环境描写,细致地表现出自己与母亲和好前后的心情变化。

  B.“秋日玫瑰”这一意象在文中的作用有:文章第四段将“秋日玫瑰”与其他枯败的花作对比,并为下文母女和好埋下伏笔;母女和好后作者借由玫瑰领悟到母亲的爱。

  C.文章倒数第二段借玫瑰花的刺比喻母亲严厉的教导,文中“首先注意到它那锋利、狰狞的刺”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严厉教育的不满。

  D.本文情感的表达独辟蹊径,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从“我”与母亲冷战入手,逐步消解与母亲的矛盾,并最终体悟到母亲的爱。节奏流畅,情感真挚动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7分)

  本卷7小题,请把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四、(23分)

  12.请你在下面的答题中认真书写,评卷老师将根据你的书写情况评分。(6分)

  13.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5)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借万籁俱寂的夜中响起的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表达“征人”思乡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题。

  春天的公园,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一位母亲带着儿子在公园游玩,儿子忽然跑到花丛边摘了一朵鲜花,母亲对儿子说:“乖儿子,你真是一个爱美的孩子,等回家以后妈妈帮你把花用瓶子插起来,放在你的床边,让你随时欣赏。”

  14.假如你在旁边听了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走过去,你会对这位母亲说什么?(含标点限120个字内)(5分)

  五、(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

  一碗米粉

  (1)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2)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去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3)车站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4)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5)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杨。

  (6)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7)父亲开始带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8)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9)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10)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11)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老杨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12)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含标点限20个字内)(5分)

  16.作者在开篇用了两段文字写父亲坚持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而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这样写用意何在?(含标点限40个字内)(4分)

  17.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发。(含标点限60个字内)(5分)

  六、(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里有关于父亲的感人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还有我们即将在第四单元学习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攀爬”是最美的姿态,有时候为别人,那是付出;有时候为自己,那是成长。或许是身体的苦旅,或许是心灵的跋涉。

  请你以《攀爬的姿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期中测试卷

  1.D 【解析】最后一联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原作并不包含这八个字,是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没有表达作者悲从中来的情感。 2.B 【解析】顾:回头看。 3.D 【解析】A项,“家君”应译作“我的父亲”;B项,“去”应译作“离开”;C项,“期”应译作“约定”。 4.C 【解析】两文的主题应该是相同的,甲文除了赞扬了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外,还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乙参考译文】魏文侯和掌管山泽、田猎的官约定好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高兴,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酒宴。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5.B 【解析】鲁提辖打死郑屠后,自己连忙逃走,没有被官府抓走。 6.C 【解析】③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与比喻,而不是反复与拟人。 7.B 【解析】“我”骑着单车第一次走了很远的路时,已经11岁了,那辆单车已经衰老得不成形状,所以B项中用“仍然崭新的”形容单车不恰当。 8.D 【解析】文中作者阐释的“长大”是独立,是对远方的期望,是不害怕孤独,而D项的理解与原文显然不相符,所以错误。 9.C 【解析】“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改为“饶有兴致”。 10.B

  【解析】②句没有错误,不用修改。 11.C 【解析】玫瑰花刺只是比喻母亲刚烈的性格,作者并没有对此感到不满。 12.略。 13.(1)杨花落尽子规啼 (2)思而不学则殆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6)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4.示例:阿姨,我觉得您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妥当的。对孩子来说,母亲是他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您的孩子随便摘公园的花是不对的,如果您不引导他改正错误,还这样表扬他、纵容他,是会害了孩子的,您说我说得对吗? 15.父亲是个诚信、感恩、重情重义、执着的人。(答出任意3个词即可) 16.设置悬念,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17.示例一:我们要做一个诚信、感恩的人。文中的父亲坚持去桂林偿还15年前的那碗米粉钱,这种信守承诺、懂得感恩的精神感染了我。示例二:我们要做一个善良、善解人意的人。文中的老杨看出父亲丢失钱包的窘态,不仅不收钱,还邀请父亲再来吃他的米粉。

  18.【思路点拨】审题:该题为给材料的全命题作文。题目由两个关键词组成:“攀爬”“姿态”。“攀爬”限定了文章要叙述或描写的主要动作,如《背影》中父亲爬上月台的动作,也可以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动作,还可以是为别人的付出、自己的成长经历。“姿态”是行动中展现出的一段人生的苦旅,心灵的跋涉,或是展现出的品格或精神。所以,题目既表明了选材的范围,也确立了要写作的主题:通过人物行为举动,描写出行动中隐藏的高尚品格或精神品质。

  构思:面对该题目,我们就要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去“攀爬”?他是怎样“攀爬”的?在“攀爬”的过程中遇到过怎样的困难挫折?是怎样的一段人生的苦旅,或是心灵的跋涉?克服困难挫折的过程中体现出他怎样的品格或精神?确定了这些,也就基本确定了本文的写作思路。选材上可以选取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向成功的过程及收获;也可以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感受亲情,收获爱的旅程;当然也可以写自己在寻找友情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一般的友谊……

  写法: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首先要从自己熟识的生活中选取材料,并进行筛选,选择具有符合“攀爬”这一意蕴的材料,描写“攀爬”具体过程及遇到的困难挫折。其次构思立意时要能细致描写出“攀爬”的过程和蕴藏的深意。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阅读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1)着落( )(2)干sè( )(3)粗犷( )(4)人声dĬng( )沸

  2、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分)

  ①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②,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

  ③乡书何处达,。 ( 《次北固山下》)

  ④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 ,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⑦《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3分)

  A.文艺晚会上,学生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绘声绘色,街舞、相声、小品等都赢得了阵阵掌声。

  B.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忍俊不禁地欢叫着。

  C.调查显示,广西一所小学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到25%,这正是危言耸听。

  D.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缺乏了解,更缺乏尊重,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见。

  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唯一一部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长妈妈”;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的异国老师藤野先生。

  B.《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八卷,按内容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对于他们的种种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都有细致的描绘。作者刘义庆,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

  C.《父亲的病》中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散步》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莫怀戚。本文写了一家人在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5、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3分)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ххх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⑦“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⑨“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①选文中的“ххх"是谁?②请概括⑥--⑨段的主要内容(概括不能超过15字)。③划线段反映了“ххх"什么样的治学态度?

  。

  二、阅读与赏析(37分)

  (一)(4分)

  春日晚望

  (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6、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答:。

  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2分)

  答:。 (二)(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解: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③焉:何,哪里。 ④罢:停止,取消。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与人期行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天又雨④乃往,身自罢之

  9、选出与“公将焉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下车引之 B 送孟浩然之广陵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10、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②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

  11、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跟虞人会面的(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

  (三)(6分)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千啥还希望别的呢!

  12、选文中两个加点的“他们”各指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

  答:。

  13、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2分)

  答:。

  14、文中“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答:。

  (四)(15分)

  母亲的书

  琦君(台湾)

  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⑧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 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⑨《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⑩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15、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4分)

  答:。

  16、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的妙处。(3分)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答:。

  17、说说“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中“偶然”的表达作用。(2分)

  答:。

  18、细读第⑧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2分)

  答:。

  19、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4分)

  答:。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0、同学们!你们从熟悉的小学来到了初中这个陌生的环境,你们眼里写满了新奇和憧憬,心里充满了惊喜和激动。同学们!初中是人生新的起点,在新的起跑线上,你可以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张扬自己的青春。同学们!初中生活斑斓多彩,经过了两个多月的亲身体验,你一定有许多感受和想法要和同学老师们分享,那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尽情的抒写吧!

  请以《你好,初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语文答案 2018.11.

  1、(1)zhuó (2)涩 (3)guăng(4)鼎

  2、①不亦说乎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归雁洛阳边 王湾

  ④枯藤老树昏鸦

  ⑤思君不见下渝州

  ⑥不知何处吹芦管

  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D

  4、B

  5、①藤野先生②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③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6.以“斜阳”点明“晚”意,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

  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柳条的柔软、细长、随风轻拂的情态和杏花茂盛、浓艳泽的风姿。

  8. ① 约定 ② 回头看 ③下雨 ④于是,就

  9. B

  10. ①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②我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

  11.“饮酒乐,天又雨。”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12.济南的山山水水。 这一圈小山。

  1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14.拟人,生动形象地烘托出济南温暖舒适的环境。

  15.(4分)①母亲把外婆绣花的图样夹在“橡皮纸”书里,②母亲把父亲从北平的来信夹在“橡皮纸”书里③母亲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④母亲说起《本草纲目》来头头是道,(或《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答对一点得一分)

  16.(3分)运用了夸张(1分),突出了樱桃的鲜红,赞美了外婆刺绣水平之高(1分),表现母亲对外婆留下的东西格外珍惜(1分)。

  17(2分)偶然”与“也”合在一起使用,突出强调了母亲虽然认字不多,但是对《本草纲目》知道得却很多,(突出母亲通晓《本草纲目》里的许多知识)。(答出“突出强调”的作用得1分,具体内容得1分)

  18.(2分)母亲在计算着父亲和大哥回家的日子(或等待父亲和大哥回来),也表现了母亲在生活中的谨小慎微(祈求平安度日、关注生活)。

  19.(4分)不矛盾,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她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1分),比如她能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本草纲目》母亲说来头头是道。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2分),这样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我为母亲而骄傲的感情(1分)。

  20、作文切入分为45分。


秋季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相关文章:

1.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及答案

3.2017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4.七年级期中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5.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基础知识复习题

    4148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