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化学>

新人教版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卷

郑晓分享

  九年级化学的上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同学们在完成期末试卷要合理的总结,合理的归纳,对于考试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新人教版初三上学期化学的期末考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新人教版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请将你选的答案填在下面表格里,题号要对应.)

  1.随着经济的快建发展,能源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大.人们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下图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根据图示的图标的含义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图为废旧物品回收标志,所以错误.

  B、图为节能标志,所以正确.

  C、图为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所以错误.

  D、图为节约水资源标志,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图标对我们的行为都有指导作用,有的甚至关乎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了解化学上相关图标的含义对我们有至关重要作用,因此这也成了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

  2.(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海水 B. 纯净的空气 C. 冰水混合物 D. 煤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分析.

  解答: 解:A、海水是由水、矿物质等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纯净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C、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硫等,属于混合物.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纯净物的问题,可以依据概念以及物质的组成进行.

  3.(2分)洪涝地区的农民常用以下几个步骤将浑浊的河水转化为饮用水,以下处理顺序合理的是(  )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A. ③②①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考点: 水的净化..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几个净化水的步骤在水的净化中所起的作用,对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的净化步骤进行排序.

  解答: 解:③自然沉降,此操作只是把固体颗粒沉降而并未进行彻底分离,在此净化过程中应是最初的阶段;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可除去水中沉降下来的小固体颗粒,因此应排在沉降后;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使用漂白粉在水中生成氯气杀死水中病菌,此时水中含有少量氯气不能直接饮用,在此过程中不能为最后的净化操作;

  ④加热煮沸,通过加热煮沸,可使水中氯气挥发,并进一步杀菌,经过此步净化后的水达到了饮用标准,为此净化过程的最后步骤.

  故选D

  点评: 家中使用的自来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水中含有少量的氯气等,另外输送过程中可能沾染病菌,因此不宜直接饮用,通过采取加热煮沸后,除去水中氯气及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等并对水进行杀菌.

  4.(2分)除去CO2中的少量CO,常用的方法是(  )

  A. 把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B.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

  C. 把混合气体点燃

  D.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利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不同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溶于水,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能把氧化铜还原成铜.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不溶于水,通入水不能除去一氧化碳.故错误;

  B、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既除了一氧化碳又增加了二氧化碳.故正确;

  C、注意CO是杂质,含量极少,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很多,二氧化碳能阻止燃烧,同时没有氧气的存在也不会被点燃.故错误;

  D、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会使二氧化碳转化成一氧化碳,除去了主要物质,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保证原物质不受影响,可以把杂质转化为原物质,也可以把杂质通过过滤,蒸馏,相态的变化等方法与原物质分离,同时不会污染原物质,而且处理完之后还不能混入新的杂质.

  

  C. 房屋钢筋熔化 D. 大楼倒塌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飞机撞击大楼造成玻璃纷飞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飞机中的航空煤油燃烧引起爆炸的过程中发生燃料的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房屋钢筋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大楼倒塌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6.(2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

  A. 氧化铝(Al2O3) B. 二氧化硅(SiO2) C. 硝酸铁(Fe(NO3)3) D. 硝酸铝(Al(NO3)3)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空气、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则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应含有氮、铝、氧元素,观察四个选项,硝酸铝(Al(NO3)3)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空气与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细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2分)干燥的空气通过灼热的炭层,逸出的气体冷却后,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最后主要剩下的气体是(  )

  A. N2和CO B. N2和CO2 C. CO和CO2 D. CO和O2

  考点: 气体的净化(除杂)..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据空气的成分,氧气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解:空气通过通过灼热的炭层,碳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得到的混合气在通过石灰水后,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而将二氧化碳除去,N2、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不发生反应,CO不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稀有气体含量较低,所以反应后冷却到室温剩余的气体主要是:N2、CO.

  故选:A.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气体的性质和所通过的试剂的性质,然后根据它们之间会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9.(2分)(2007•自贡)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A. Na2SeO3 B. Na2SeO4 C. NaSeO3 D. Na2SeO2

  考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公式中,根据是否等于0判断正确选项.

  解答: 解:A:(+1)×2+(+4)+(﹣2)×3=0,故A对

  B:(+1)×2+(+4)+(﹣2)×4=﹣2,故B错

  C:+1+(+4)+(﹣2)×3=﹣1,故C错

  D:(+1)×2+(+4)+(﹣2)×2=+2,故D错

  故选A

  点评: 做此类题时要注意各元素的化合价需乘以各元素右下角的原子个数.

  10.(2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给试管加热

  C.

  滴加液体 D.

  移走加热的蒸发皿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液体取用的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D、根据移走加热的蒸发皿的方法考虑.

  解答: 解:A、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图中操作正确;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已经超过了的,且手握住了试管夹的短柄,故操作错误;

  C、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操作错误;

  D、移走加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而不能用手拿,故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1.(2分)(2012•斗门区一模)建设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 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 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化石燃料的污染性考虑;

  B、根据绿化工程的作用做题;

  C、垃圾的处理方法考虑;

  D、根据燃煤脱硫技术的意义.

  解答: 解:A、煤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就减少了空气污染,故A正确;

  B、绿化工程是植树造林对空气有净化作用,防治扬尘污染,故B正确;

  C、分类回收垃圾是正确的,露天焚烧就不行了污染了空气,故C错误;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也就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减少污染的方法有: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实施绿化工程,分类回收垃圾,使用燃煤脱硫技术.

  12.(2分)(2008•随州)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即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气体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 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 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C. 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D. 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考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H2、CO、CH4等燃料都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直接氧化后使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产物为二氧化碳或水,无污染,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据此根据H2、CO、CH4三种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三种气体中,一氧化碳有剧毒;且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用作燃料,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是否为无毒、无害的气体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

  B、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能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燃烧产物是否均为二氧化碳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

  C、三种气体都能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这是可用作燃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H2、CO等没有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且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用作燃料,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是否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的气体燃料,解答时注意选择的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有如下操作:①加热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 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⑥熄灭酒精灯 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⑦③②⑤④⑥ B. ⑦②③①④⑤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 D. ⑦③①②④⑥⑤

  考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向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注意要用外焰,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收→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14.(2分)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NH4)2S04 xNH3↑+3S02↑+N2↑+6H2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上式中x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化学方程式中氨气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解答: 解:由3(NH4)2SO4=xNH3↑+3SO2↑+N2↑+6H2O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有6个氮原子,反应后有x+2个氮原子,因此x+2=6,则x=4.

  故选D.

  点评: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这是解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的主要依据.

  15.(2分)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某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透明密闭).在阳光下,你预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

  A. B. C. D.

  考点: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碳酸的不稳定性与二氧化碳可以参与光合作用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 解:植物的生长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夜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由于碳酸饮料中碳酸不稳定可以分解出二氧化碳,又因为二氧化碳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而促进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长茂盛.

  选项A中的石灰水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利于植物的生长;C中只有水,当植物吸收完实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时,光合作用就减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D中当植物吸收完实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时,光合作用就减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B.

  点评: 此题为化学与生物结合的跨学科试题.找准化学知识的切入点是解决跨学科试题的关键所在.

  16.(2分)京华时报2012年8月27日报道:8月26日凌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的包茂高速安塞服务区附近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旅客的双层卧铺客车与一辆运送甲醇的重型罐车发生追尾碰撞,随后燃起的大火导致客车上36人死亡,仅3人逃生.

  小琴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甲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为CH4O ②无色透明液体 ③有特殊气味 ④易燃 ⑤易挥发 ⑥有毒性等,其中属于甲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③④ D. ②④⑥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根据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导电性等)和化学性质(如可以燃烧、能发生腐败、能生锈等)的特点可以判断:②③⑤都是甲醇的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A.

  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7.(2分)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 将红磷改为蜡烛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 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本题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本探究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红磷的量,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生成物的状态一般要求是固态等.如果控制不好条件,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会小于五分之一.如果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就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解答: 解: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不能将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会使测量的值偏小,故正确.

  B、装置若漏气就会氧气虽消耗但有空气进来将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影响实验结果,故错误;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少,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水会被压入钟罩,会导致钟罩内水面的上升,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实验成功的操作进行了系统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特别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18.(2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性质是(  )

  A. 硬度大 B. 不能导电 C. 化学性质稳定 D. 熔点低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所以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与硬度大无关,故选项错误.

  B、“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与导电性无关,故选项错误.

  C、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能长时间保存,故选项正确.

  D、“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与熔点低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性质和用途,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9.(2分)日常生活中,下列区分各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食盐和蔗糖﹣﹣尝味道 B.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 蒸馏水和矿泉水﹣﹣看颜色 D. 铁片和铜片﹣﹣看颜色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硬水与软水;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

  A、根据食盐有咸味,蔗糖有甜味进行分析;

  B、根据白酒有芳香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C、根据蒸馏水和矿泉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进行分析;

  D、根据铁片是银白色,铜片是紫红色进行分析.

  解答: 解:在日常生活中,

  A、取样品,品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有甜味的是蔗糖,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闻气味,有酸味的是白醋,有芳香气味的是白酒,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蒸馏水和矿泉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取样品,观察颜色,紫红色的是铜片,银白色的是铁片,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注意在实验室中鉴别物质的方法与日常生活中鉴别物质的方法是不同的.

  >>>下一页更多精彩“新人教版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123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