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关于知青回忆文章

胡剑分享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青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上山下乡的运动已经远去。但是一代知青的回忆并不能从他们的心中抹去,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知青回忆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知青回忆文章

知青回忆文章篇1:三哥

澳大利亚中国知青协会成立十五周年庆典活动,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不平静,不是因为活动的热烈隆重,也不是因为文艺节目的精彩纷呈,更不是因为会后聚歺的美味佳肴而不平静,是因为我下乡插队时,投亲靠友的“三哥”,不久前去世了。

六十年代末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这个城里生,城里长,麦苗韮菜分不清的小姑娘,来到豫北的一个小乡村,插队落户务农,我就住在三哥家里。三哥当时还不到四十岁,一米八的个头,浓眉大眼,用时下流行的话说,简直是帅哥一枚,唯一的缺陷就是略显清痩了一点。三哥心灵手巧,在村里的外号叫“三老婆儿”,因为农村妇女会干的活,三哥都会,纺花,织布,缝被子,做棉衣,纳鞋底,掐草?辫,都不在话下。三哥还很热心,村里谁家要推磨了,谁家要起猪圈了,谁家的菜刀,剪子钝------、三哥只要有时间,都会去帮忙,所以三哥在村里的人缘极好。三嫂呢?虽然不算漂亮,但心地善良,性格温柔,虽然日子拮据,两口子也是恩恩爱爱,全家和睦。

那时候生产队里没有牲口,拉车驾辕的活都由棒劳力充任。三哥为了挣比平时多两个的工分,凡有驾辕的活都抢着干,那时的农村,哪里有红烧肉,清蒸鱼,哪里有牛奶,面包,馒头,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但凡三哥驾辕,三嫂便给蒸两个不掺糠的玉米面窝头,就是最好的慰劳了,这样三哥就要从早到晚,把拴在辕把上的绳子横挎在肩上,两手握着车把,一趟趟地来回奔忙,他既要拼力地拉,又要使车不失去平衡,削瘦的三哥不时步履蹒跚,打个踉跄,必竟腹中无食呀!那两个窝头,怎顶得住这沉重的活计!

最让我感动的,还有三哥为我取行李,当时我下乡时的行李都装在一只木箱里,下了火车换乘汽车,长途汽车不给托运木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又找不到其它运输工具,那时候不像现在物流发达,你就是东西托运到天涯海角,也有人给送到家门口,怎么把木箱取回来呢?全都作了难。

这时,三哥站了出来,他说,他要推着家里仅有的独轮车去取,那怎么行呢?我下乡的地方,离火车站180华里,那时候没有柏油路,没有水泥路,这180里可全是土路啊!但终究拗不过,三哥还是和他的儿子推着独轮车出发了。三天后的傍晚,三哥父子回来了,用灰头土面来形容他们,一点也不过分,只有我的箱子静静地躺在车上。这天寒地冻的,来回就是360里呀,不知三哥他们是怎么用两只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个中的劳苦程度,至今我也没明白,因为三哥压根就没给我讲过路上的艰辛,只是后来看到村里人利用冬闲,去很远的矿上拉煤,两个人拉一辆平板车,车上放着锅和被子,饿了,在路边用几块砖头支起锅,做点饭吃,累了,困了,就在路边铺上被子睡一觉,现在说起这些,可能觉得是天方夜潭,可那时候的农村,确确实实就是这样的,想必我的三哥也是这样熬过来的。

我下乡时,正是数九寒天,屋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真冷啊!早晨尿盆都冻成冰块,我当时只带了一铺一盖,怎抵得住严寒,三嫂看到便将她仅有的两条被子,拿出一条给我盖,她和孩子只好把用秸杆织成的草垫子当被子盖,她们难道不冷吗?这就是我的三哥三嫂,这就是中国的农民,他们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他们讲不出助人为乐的大道理,他们有的是一颗善良的心,一种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美德。

后来,我选调进城,离开了他们,我也曾托人给三哥三嫂捎去了鸭绒被,羽绒服,感恩他们当时对我的帮助。随着改革开放,农村也富裕起来,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丰衣足食,再不挨饿受冻了。我也打算近期回国去看望他们,谁知三哥却驾鹤西去了,噩耗传来,止不住泪流满面,三哥,你为什么不多享几年福?我还要去给你送被子呢!不是送一条,而是送十条八条,送电热毯,电暖气,让你的冬天暖暖和和,我还要给你送最好吃的东西,你的胃不好,我要给你买最好的胃药调理------我的心痛,刻骨铭心的痛,难以表达不出的痛,我痛苦万分热泪盈眶。

三哥,三哥,愿您一路走好!

知青回忆文章篇2: 一代知青

“知青”这个特殊的名词,对于当今年轻人来说,或许仅仅是一段朦胧的历史,但对于亲身经历者来说,它代表的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无论今后对那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知青大迁徙运动怎样去评价,但当年全国的上千万知青带着他们的理想和热血投身于这场运动中是不争的事实。知青,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是上千万人用青春和热血浇铸的时代的里程碑。知青虽已成为历史的概念,但知青的故事却永远可歌可泣,扣人心弦,知青——永远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符号!

知青作家蒋巍说:“只有我们的青春——中国知青一代的青春,在人类全部进化史和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余秋雨说:“在没有战争和灾荒的情况下,老三届可以说是20世纪有文化的年轻人中遭受最多磨难和折腾的群体之一。”

记得“”刚刚结束,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台节目,是关于一个老三届全班同学会的现场报道。节目最后,全班同学每人说一句话,很多人都慨叹着:“我最最希望的是能够再给我一次青春!”看到这里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是呀,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我们的青春奉献给了激情燃烧的年代,它燃烧的是岁月是心灵……

1968年6月18日,以“屯垦戌边”为主要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将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部分省属农场合编成5个师,辖58个团(后扩大发展到6个师)。这一年里就有3万多城市知青成为“兵团战士”。从1968年至1976年,共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加入到北大荒人的行列。

随之,1969年9月14日,火车鸣着汽笛载着我们这些带着青春的激情与热血,带着对前途的理想与憧憬,无知与懵懂的没有知识的知识青年开始了人生的新起点。是年9月16日,我们踏上了遥远而陌生的黑土地。从此,豆蔻年华的我们和南来北往的知青们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汗水和青春乃至生命,第一次了解生活,第一次懂得了人生。我们苦过、乐过、哭过、笑过、激情过、沮丧过,青春和追求,岁月和生命,希望和憧憬,欢乐和眼泪,苦难和艰辛,汗水和鲜血,光荣与梦想伴随着我们成长。廿世纪六十年代国患家忧,举国青彦奔赴广阔天地,别亲桑梓,青春年少落户九三农场。我们历练于老莱河畔,不畏艰险。磨砺于尖山脚下,屯垦戍边。携手乡亲,躬耕垄亩,修渠治水,改造山河,意志淬火艰危,栉风沐雨相傍。燃激情洒热血,情结沃土。历数载付艰辛,豪情无限。寄我辈几多少年壮志,证历史无数悲壮沧桑。

当年一句口号造就了一代知青,改写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知青留给北大荒这块土地的是最宝贵的财富——青春。有人说:知青是被耽误的一代,被边缘化了的一代,因此知青才试图用浪漫主义的怀旧情结来温暖自己苍凉的心。“知青”这个名词只承担着一点点道德情怀,更多的只是一种心灵抚慰剂,一个灵魂避难所。40年过去了,知青这个词在我们这代人的心里是沉甸甸的,固然,上山下乡这场运动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道路,铸成了我们的人生格局。让我们品尝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但是我们可以豪迈的说:中国历史上厚重的一页,那就是不能忘记的一代人——知青,我们这一代人曾经撑起过祖国的脊梁!当年的风和雨、悲与壮、泪和血、思与情都将是一代知青说不完、道不尽的跨世纪的话题。

知青,是怀旧的。每个知青都会讲一些当年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只要一提起知青生活,便能立刻把我们带回到青年时代,带回到广阔天地。有多少悲喜,有多少梦想,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逝去的年代,重温那些悲喜,那些梦想,我们有欢欣,也有泪水,有收获,也有遗憾……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个年代已成为过去,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我们相距越来越远,但这种扯不断的情结还在千丝万缕地缠绕着我们,并且越来越近,如同一坛老酒越酿越浓,终于从封不住的盖子里飘溢而出。因此这几年来,知青们频频相约回到自己曾经的地方,回首自己的足迹,祭奠自己的青春,追寻青春的印记,不了的情结。

知青,是浪漫的。许多时候,命运给了我们黑暗的际遇,但是并没有剥夺我们追求光明的权利;命运给了我们坎坷的遭遇,但是并没有剥夺我们快乐的心境。知青们都经历了凤凰涅槃,重生的经历是难以消磨的伤痕,但当凤凰真正涅槃的时候,那飘落的羽毛也是美丽的。尽管许多现在感觉的快乐而在当时并非快乐的事情,经过岁月的洗涤,过滤掉的是不愉快、不开心,留下的,记住的则都是快乐和美好的回味。如今我们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时,却在年轻人的心里变成了崇敬,眼神里流露的是向往的神情,甚至还会羡慕的说:你们真是好浪漫啊……

知青,是多情的。从火车开动的那一刻起,我们从学生变成了“知青”,从同学变成了“荒友”,变成了“知青”这个大家庭中患难与共的兄弟姐妹。在青涩的青春岁月里,我们结下了缘,汇成了谊,产生了情,凝成了结,友谊温暖着我们枯燥的生活。同甘共苦的经历成为感情上很强的纽带,天下的情谊没有知青的那么的纯,那么深,那么的无私。如今不论在哪里,只要你说自己曾当过知青,不需要多说什么,自然就有了一种理解,有了一种默契,有了一种亲和感。这种知青情谊在当今人际关系淡漠、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知青,是坚强的。从那个蹉跎岁月走来的知青们经历了磨难也积蓄了力量。我们这代人是不幸的,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成为精英。就像我们自己调侃的那样:我们这一代人呐——该长身体的时候遇到自然灾害,该受教育的时候上山下乡,该谈情说爱的时候要求晚婚晚育,该成家了国家政策只生一个好,该在工作岗位上驰骋的时候要求学历文凭,时正当年又面临着精简机构、下岗的种种考验……,生不逢时啊!但是艰苦曲折的经历教会我们宽容、珍惜、感恩、坚强、自信,拥有梦想,付出力量,在磨难中奋进,在挫折中前行。我们身上有着来自北大荒的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坚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并且支持着我们走到了今天。有知青这碗苦酒垫底,人生的态度就会永远乐观向上,人生的追求就会永远积极进取。我们的歌就永远是那样高亢悠远,浑厚而深情;经历过风雨就会见彩虹。知青的诗永远是那样荡气回肠,大气悲壮。

知青,是奋发向上的。知青是一段特殊的年代造就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支持者和建设者,我们的命运是与共和国的命运胶粘在一起的。我们的经历,我们的痛苦,我们的反思,是下一代的营养,也是这一代人特有的生命价值。当年的知青后来在各行各业的表现,说明了在经历过艰苦生活磨难的我们身上,有着其他城市人所不能比拟的征服困境、挑战压力的勇气和力量。尽管知青为那个年代付出了很大的牺牲,然而知青的经历也铸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独特的北大荒性格,那就是——勇往直前,不惧艰难,乐观豁达,勇于拼搏的时代特质。有个去美国的老知青说过:“在我的身上已经潜移默化,带有不可抗拒的北大荒的热血。 ”“我不能同意把当年到过北大荒的知青那虽然幼稚、纯真的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精神全部抹掉。……我能出国留学,还是沾了我爸爸的光,更多的人没有这个条件,但只要给这些人机会,他们就一定会像当年在北大荒扛麻袋一样闪光!”

有过知青的经历,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因为,只有知青才最有资格说:磨难是我们的人生财富!肖复兴说:“历史可以见证,北大荒精神因知青文化的融入而更深远,在这片土地上,知青的血、知青的爱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融为一体,不能分割。三十几年的沧桑在笑语中渐渐远去,他们是北大荒人,在北大荒建设繁荣的功劳簿上有他们功绩,他们更丰富了北大荒人这一特殊称谓的精神内涵。知青难忘北大荒,北大荒更为有了知青而自豪。”尽管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离开了这块土地,尽管眼下我们的人生境遇各不相同,但那段尘封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激情岁月却因为拥有共同的时空和内容而拥有更深刻的内涵。是命运让我们共同编织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青春岁月。北大荒已永远铸在我们的心中。因为那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悠悠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风和雨、悲与壮、泪和血、思与情都将是一代知青说不完、道不尽的跨世纪的话题。让别人看看北大荒所给予我们的并不仅仅是失望和悲伤,毕竟给了我们一生最难忘,也最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当我们在青春和理想遭到毁灭性打击之后,一种淬火和锤炼!那就是凤凰涅槃!

伟哉,共和国知青!壮哉,共和国知青的历史!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知青回忆文章

1699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