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武术基础>

偏身咏春拳的简介

方婷分享

  多年来,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一直是以父传子或带徒的形式流传,据传这种功夫能克制公安的擒拿术,曾被视为"禁拳",所以,其玄妙莫测的功夫一直是秘授暗传,外人很难看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偏身咏春拳的简介。

  偏身咏春拳的简介

  四月的水乡,处处风骨柔情。从鹤城驱车大约15分钟便来到梁赞家乡古劳东便村。梁赞晚年居住的小院,至今保存良好,由三座青砖平房和一间祠堂组成,占地约100多平方米,这在当时已属大户人家。堂内的院子空旷,适合做练功场。水乡人介绍,由梁赞一脉相传的咏春拳本来并无正身与偏身之分,都是以正面攻击为主,晚年梁赞回到家乡古劳后,收了一位身子瘦弱的徒弟王华三。初学时,王华三和那些身强力壮的师兄弟交手,屡战屡败,无还手之力,因此梁赞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教王华三一套以“以弱制强”的偏身咏春拳,自此出现了古劳一脉的偏身派咏春拳。王华三又将这种咏春拳绝技传给了八个弟子,其中冯振最突出,他体格健硕,人称“大辘振”,青年时在鹤山古劳生活,中年后至香港,开设医馆,传授武艺。

  偏身咏春拳的传奇色彩

  奇闻逸事

  现在,已经86岁的冯振先生又从香港回到古劳乡下居住,仍然老当益壮,他是在世的咏春拳传人中辈份最高的一位了,提起咏春拳,便声声“赞先生”地说起祖师爷流传在古劳水乡的奇闻逸事,“瓦巷提桶”、“大闹北街口”、“义服猪肉桂”、“六点半棍法服黄飞龙”等,颇具传奇色彩。

  四两拨千斤

  鹤山市古劳偏身咏春拳国术总馆第四代掌门人冯强用了这么的一句话形容鹤山咏春拳:“不中看,却中用”。记者看到,他们在玩拳的过程中,人体像一个灵活转动的轴承,总是根据招式,忽左忽右地不断偏身,给观众落了个“花拳绣腿”的印象,但大家千万别被他的外表迷惑,而小觑它的攻击力,这个偏身消卸对手正面锋芒进攻的同时,从侧面攻击对手,击其弱点,达到“连消带打,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巧打取胜的目的。

  偏身咏春拳的魅力

  由于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实战技击效果显著,自从梁选第四代传人冯根珠到处找武术界名师比武,屡屡获胜后,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得以扬名。2006年8月,在佛山市举办的中国首届国际咏春拳黏手擂台邀请赛,参赛的16名选手除一人因病临时弃权外,全部获奖,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鹤山古劳偏身拳的偏见改观,各级部门重视和引导,鹤山古劳偏身拳得以正常传授,光在鹤山市城区就有第四代传人冯强开设的鹤山市古劳偏身咏春拳国术总馆、第五代传人冯广全开设的非凡武术馆、第五代传人劳六根开设的群英武术馆三间。还有不少民间相互传授学习的团体和个人。在古劳,几乎每个人都会耍上两手,精通的更是大有人在。

  偏身咏春拳弟子冯根珠

  简介

  冯根珠(又名珠头皮1943-1996)古劳木便村人,自动好动,好斗好胜,对武术特有兴趣。孩时先拜古劳咏春拳第三代掌门人冯振(大碌振)为师,习武咏春拳。后拜古劳大巷村劳民权(聋权)为师,习武洪拳,由于他天资聪颖,乃是学武奇才。数年后,已集武术,鼓艺,狮艺于一身,名噪古劳。成为古劳咏春拳一代宗师梁赞的第四代弟子之一。古劳咏春派本默默无闻,知其者不多,后来,冯根珠曾到多地比武,屡战屡胜,古劳咏春拳而引起整个武林关注。

  广州比武

  在60年代初,广州咏春拳某武师相约古劳咏春拳及多门派在广州比武,古劳多门派掌门人冯振、文志公,古兆龙等带领10多人应邀前往,当中有最年轻的冯根珠。当日,广州海珠广场人头涌涌,气氛十分紧张,双方定出比武规则后展开较量。代表古劳出场的是年轻且血气方刚的冯根珠,对方出场的是咏春拳某武师,他一出手便咄咄逼人,且攻势凌厉,好个冯根珠正是初生之犊不畏虎,避开对手正面凌厉的进攻,使出古劳咏春拳打偏身套路,从侧面闪电般的上中下频频出拳还击,连消带打,几招过后,对方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空门打开,最后一招穿心腿,对方被抛出一丈开外。只好认输,此次比武,轰动省港澳的武林人士。此后,冯根珠为免麻烦而往香港。在香港结识多门的武林人士,以古劳咏春拳为基础,苦练及博取多家功夫之长,并善于创新,把多门派的功夫精华集为一体,对腿功、拳术、三点半棍、双截棍无所不精。站稳脚跟后,在香港开武官授徒。一次偶然机会结识武打巨星李小龙,因素知他的腿功名满天下,便与他无间道地较量武功,这无非是探讨,切磋、研究功夫而已,这是他的专长。在70年代结识在香港开咏春拳武官的梁挺与他致力把咏春拳传播于世界。于1995年带梁挺回古劳咏春拳祖师爷梁赞的故居。1999年5月1日,梁挺带领印度、匈牙利两国咏春拳的徒子徒孙,及中央电视台、佛山电视台、香港亚视等40多人回古劳,前往点便村瞻仰咏春拳传人梁赞故居,众弟子拜偈祖师爷故居而传为佳话。

  声名大振

  冯好斗好胜是他的本性,勇于挑战多门派高手,且有副侠义心肠,一泰国拳师曾在香港横行数年,自以为无敌手,冯曾多次寻机会与他过招。一日,泰国拳师对两市民发难,冯上前劝阻而双方大打出手。面对比他高出一个头,体重三百磅,满身横肉的狂徒,冯毫不畏惧,双方各出奇招,对方身高力大,招招致命,但冯身手灵活,避其锋芒,乘其不备,出手如电,连环双掌,重重打在对方腰部,打到他哇哇大叫,随即便使出他的看家本领“牛角拳”,一招“双门拍鬼”,企图把冯的脑袋打碎,好个冯根珠反映灵活,即矮身转马,闪电般的绕到其身后,待他反应转身来,一记连环穿心腿,重重击在胸部,跌出丈余,跟着冯大喝一声,声到人到,双膝顶着他的腹部,跟着一肘正中他的太阳穴,打得他金星直冒。跪地求饶,在场市民掌声,喝彩声响成一片。从此,拳师在香港消失,冯更是声名大振。

  古劳咏春拳招牌第一人

  冯根珠在1978年首次回乡,之后便来回于香港与古劳。他在古劳,沙坪等地先后收徒几千人(其中有古劳劳振图,冯伟泉,劳仕洪,劳伟朝及丽水大眼等人)某市公安局曾高薪聘请他做武术教练,但他不受约束过惯飘萍生活而婉言拒绝。虽然冯根珠已经仙逝十多年了,但古劳人对他的传奇的一生却十分与崇敬,特别是学武的人对他的早逝感到惋惜。他对古劳的咏春拳发展,创新,付出,归纳起来有“三个第一”:打响古劳咏春拳招牌第一人; 60年代起使用和推广木人桩的古劳第一人;这个第一是名副其实,既不夸大,也不过分。

  他的徒弟遍布美国、加拿大,印度,匈牙利等世界各地。2008年6月13日,美国的咏春拳师梅先生慕名专程到古劳寻访咏春拳先师冯根珠的后人,并重金邀请他的长子到美国武官当助教。

    50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