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为什么说太极拳是神拳

方婷分享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中华武术史上已有几百年的时间,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为什么说太极拳是神拳。欢迎阅读!

  为什么说太极拳是神拳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的拳理拳法,通过学习太极拳能提升技击能力,也能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修为。

  经常听有人说太极拳亦称神拳。以前我是不太赞成这种说法的。因为,所谓神拳,总是让人产生些误解。也会让一些人就此走入玄虚一道。

  简单归纳,针对神拳一说,有以下几种误解。

  太极拳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太极拳不仅有技击功能防身功能,还有治病的功效,并被现代人运用到临床中。

  一是万能说

  把太极拳说成是万能的,会了太极拳,就能打败天下无敌手。

  二是玄虚说

  幻想什么老道、神仙异人传授,追求一朝得道即得神功。又从禅宗、密宗等处探寻,远离了练拳的本义。

  三是神采说

  在练习太极拳时,为突出其神采故意精神抖擞,锋芒外漏。现在有个词叫霸气侧漏是也。更有摇头摆尾,频以眼神放电者,更是与太极之精神相去甚远。还有对太极真义不求甚解,追求快出功夫,追求打出效果。

  学习太极拳贵在坚持,很多人想达到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太极拳是一项缓慢的有氧运动,太极拳的养生功效也是在长期的练习中体现。

  因此,有了架子越低越好,架子低功夫就出的快一派说法。这种不懂松沉,关节经络不通的低架子不过是在空磨损膝盖而已。所以,我以前不赞成把太极拳说成是神拳。

  后来,看了一些有关太极拳历史演变的资料,方发现,太极拳在清朝咸丰时代,有些人称它为神拳,是有它的道理的。

  “称神拳者,并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经之神,神气之神。一者是因在练功时不是用力,而是用意,用神用气;二者是在对手时,其动不是专靠肌肉的伸缩为主,而是以神经之动为主,其变化运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测度之处,故称之为神拳。”

  后来,又有太极拳家给太极拳之为“神拳”进行了引申式的阐述。

  一是太极拳在练时是用神用意,于藏而不露之中,其主要是用神,所以称为神拳。

  二是太极拳在对手时变化神奇,冷快绝伦,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有时神气一动对方就惊心动魄不知所措,所以称之为神拳。早先,杨禄禅称神拳“杨无敌”,就是这个道理。

  看了这些论述,我又觉得,称太极拳为神拳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按照这样的理解,不仅不会让我们误入歧途,而且会指导我们真正练好太极拳。也就是说在练习太极拳时,要以神、以气、以意为主。

  反之,如果练太极拳只是一味在筋骨伸缩上下功夫,那又怎么能练成真正的太极功夫呢。

  太极神功的动作原理

  1、“重心”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重心在太极拳中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重心不稳的话,就会出现东倒西歪的情形,很难将太极的动作打的漂亮。

  在盘拳中重心的位置决定人体的稳定和平衡程度,在太极拳中讲究虚实及其转换,“实”对于下肢即重心靠近的位置,“虚”则离重心较远的位置,但无论怎样转换,也不能离开人体下肢所确定的支撑面,否则将易倾倒。

  在太极拳中要求“中土不离位”,即自己的重心线一定要在自己的支撑面上。重心位置合适,虚实合理,避免双重,可做到不滞、不重,使步伐移动灵活,如做弓步时,两脚要有一定的横向距离,保证合适的支撑面,重心位置应在两腿间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就可使两脚均有着落,称为半轻半重。

  在动作虚实变换的时候,只有在中正立身的情况下,才可以达到灵活转换的要求。在技击中稳固重心线是防守与进攻的基本条件,利用重心转换,身法的协调,胸腰的折迭、运化,乃至步法的调整,最终达到重心线始终保持垂直方向的位置,并使对方远离我的重心线。“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从而保持不败的态势。

  2、“冲量”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物理学中的冲量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是描述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是过程量。不难看出,力的积累效果不只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作用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力大效果不一定大,力小效果不一定小。发出的拳作用时间最长,这个时间与力的乘积,也就是说产生的冲量最大。

  另外从物理学中的动量定理(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内容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可以推断出拳接触到物体瞬间速度极大。所以拳才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太极拳谚中有“动贵短,意贵远,劲贵长”。劲贵长也含有劲力点的作用时间长,从而增加力的冲量,使其积累更大的效果,产生更强的作用。

  3、“速度和加速度”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两个物理量。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而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这两个物理量在太极拳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把握和运用的好坏,也决定盘拳的质量。太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相间都是由这两个量表现出来的。

  盘一趟拳架的时间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由慢转快的程度就是加速度。这两个物理量在太极拳中都有一定要求,如转关处要慢,过了转关处就逐渐加快,而运到落点时最快,以后复转慢,如此周而复始,在技击中“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创造出有力于自己的条件,都是要求把握好这两个量。在太极中有个术语叫“闪挪”,闪就是变速,再把变化时间考虑进去就是加速度,根据需要通过一个快速小圈折迭,瞬时变速,变向,即增大加速度,使太极拳表现出空、灵、冷、脆的特点,在技击中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力的三要素”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力的三要素就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哪一要素发生变化,都会使力的作用结果发生改变。下面就这三要素加以说明:

  (1)力的大小

  太极拳把这种力叫“劲力”,是太极拳演练中的一种特殊的活力,这种活力就是“掤劲”。掤劲在太极拳演练中无所不在,所以太极拳称为“掤劲拳”,太极拳就是由八门劲(掤劲、扌履劲、挤劲、按劲、采劲、挒劲、肘劲、靠劲)构成。

  八门劲主要练的是掤劲,掤劲是一种绵软不断的“弹簧劲”,而这种弹性劲不是人身固有的劲,要练出这种“弹性劲”,必须摧毁自身旧有的僵劲,旧劲不去,新劲不生。

  所以拳论说:“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催”。掤劲生于弹性,弹性则生于身肢放长,并在行拳过程中做到“毋使有缺陷处,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而做到这些的前提,是神聚气敛,才能加强掤劲的内在因素,才能做到连绵不断、节节贯穿,从而提高劲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方向

  在太极拳中就是运动的方向和方位。历代太极拳大师在盘拳过程中十分注意方向和方位。在盘拳时不可横抹、竖直,要走弧线,这是太极拳特性所决定的,如何将太极拳盘得圆活,走出弧线,并方位正确?太极拳先贤们都十分重视。

  太极拳讲究“八门五步十三势”。“八门”即北、东、西、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五步”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十三势是太极拳的方向方位。太极拳大师杨禹廷为使学生将太极拳盘圆活,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方向方位,创编了“八门线”,并被公认为布局周密、照顾全面、合理利用空间最好的拳艺功法。

  何谓“八方线”?八方线是将八角平面的八卦太极图以圆线连接起来,画成一个360°的圆形图,练拳人所在的位置便是“八方线”的中心,一只脚不动作为轴心,另一只脚围绕轴心画一圆环,行拳时手脚不离八方线,这样练拳就有章可循。

  盘拳的过程,是上下左右循弧线行拳修炼的过程,也是将拳走圆的过程。八方线是太极拳的重要拳法,遵循这一拳法,就可以登堂入室走进太极之门。天长日久,拳架规范,方位准确,练拳一日,技精一日。

  (3)力的作用点

  物理学中力的作用点不同,那么力的作用效果也会不同。太极拳中把这个点叫“着力点”,也叫“劲力点”或“劲点”。这一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在技击中通过着力点的变化,按到对方的来力方向并且每个开合的落点都表现出“四正”“四隅”的劲别,这个劲力点要极坚刚,但作用时间却很短,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而后又极其柔软,这就是所说的“柔行气,刚落点”。

  而且这一劲力点是通过缠丝劲发出去的,有了螺旋缠丝力就有了方向,在达到劲点的一刹间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同时这样打出的劲点才有太极拳的味道。

  习练太极神功的注意事项

  1.速度要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

  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也不可太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极拳”为8~10分钟, “八十八式太极拳"需要20分钟左右。

  许多人练拳都慢不下来,正确的练习太极拳应该是慢中有快,快中有慢,互相协调,匀速练习。

  2.架势不可忽高忽低

  初学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以外)。体弱者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

  3.要适当掌握运动量

  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体操运动和其他长拳运动剧烈,但是由于它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弯曲情况下做慢动作,加之要求全身内外上下高度集中统一,所以,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

  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因为打这种拳,一方面要求两腿分清虚实,体重经常由一条腿来负担,而这条腿又是在膝关节弯曲情况下来支撑体重的。

  太极拳是一项缓慢的有氧运动,许多人练习一个小时都不会感觉到累,但是练习太极拳会消耗很多能量,因此,练习不宜过长。

  一方面,由一个姿势转到另一个姿势、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上时要求缓慢,用的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

  所以,初学的人练完一两趟“简化太极拳”,往往会感到两腿酸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坚持练下去,这种腿部酸痛现象,就会消失。

看了“为什么说太极拳是神拳”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技击的三个阶段

2.太极拳三要诀

3.传统太极拳之“用神用气”悟中求

4.中国武术文化内涵

5.太极拳要领歌

6.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

7.发展技击是杨式太极拳的第一要务

8.内家拳练精化气法秘要

    11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