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

红楼梦为什么受人喜欢

晓贤分享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备受人们喜欢。但是红楼梦为什么如此受人喜欢很多人都不解。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告诉大家红楼梦为什么受人喜欢吧!

  红楼梦受人喜欢的原因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经久不衰、受人欢迎的原因有:

  《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描写了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政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情节曲折;

  《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并创造出了贾宝玉这个新人的形象,思想意义深刻。

  文章:我喜欢《红楼梦》的原因

  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红楼梦》这一部作品能独占一学----“红学”,已经对它谈了千言万语,相信还有万语千言还没有说出来。这部作品的神奇魅力在于,一些你以为有了定评的人物,随着知识渐增阅历渐长,又会出现新的评价,好象对你来说,是永远常新的。

  中国人是是如何要求男人的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圣人要求,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英雄要求,有“文质彬彬”的君子要求,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不是要求的要求,当然,还有要赚银子越多越好的通俗要求。从这些要求出发最能看出中国文化的灵魂。

  我以前不喜欢贾宝玉,就是我生活的文化环境,象他那样的人,一般都视为异类,他不符合我上面说的任何一类要求。中国的男人,按曹雪芹的说法,都是女娲炼成的 顽石,拿来补天用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这块弃置的石头,又叫“通灵宝玉”,就是贾宝玉。

  中国的男人,圣人、英雄、君子、无赖、流氓、,还有披张人皮的畜牲,都承担了补中国文化之天的重任,只有贾宝玉派不上用场。所以,以中国文化作为参照系,贾宝玉是无法定位的,一块价值无边的石头才被称为“假”宝玉,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欠缺他身上的某些品质呢?

  中国人容易害怕,害怕官府,害怕鬼神,害怕一切能够伤害他们的力量;但顺民和暴民可以转瞬换位,烧香拜佛差不多就是贿赂和给回扣的虚拟,服从多出于暴力的威 逼绝少内在的自律,一旦不再害怕,无法无天伤天害理的事是很容易干得出来的。这是中国文化少有带给人们敬畏的心理素质呀。

  敬畏首先是内心世界有一块不容亵渎的净土,贾宝玉对他的小厮说:“这女儿两字,极尊贵,极清浄的,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敬畏对象的指向我们大可不必认同,但这种敬畏的心理素质,不得不说的确是中国人欠缺的。

  敬畏不是对现实的屈从,而是对虚灵的信服;不是有功利性的低首俯拜,而是无目的性的仰望求索。贾宝玉把女儿视作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样的话,我们不应该嘲笑,我们懂得这是对敬畏的诠释吗?害怕使人心浊魂臭,敬畏使人神清气爽。这是不 奇怪的,____的美学家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只有敬畏,才能有神秘和神圣的观照,才能和美的深奥内蕴接近。

  有人从中国人虐杀动物的食谱中,从观看杀头的欢呼声中,读出了中国人心灵中爱的匮乏,这是正确的见解。但爱的匮乏很大程度上不能从社会制度上找原因,不能以为物质匮乏就会造成爱的匮乏,不能以为邪恶的皇权就可以成为中国人心灵应该荒漠的借口。

  爱是什么,正如巴尔塔萨所说:“在一个爱的在中会蕴藏着许多奥秘,但这奥秘是光。在爱中有无限的深度,但绝非冥暗。”,“爱是一切物的意义和目的,爱不去无奥秘地看穿自身。爱是非实体性的神秘。”

  我是认为,贾宝玉看待女儿和水的方式,是可以成为中国人寻觅爱的源头的参照。我们来看看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为海伦打了十年,死伤无数,但他们认为再打十年 也是值得的,只要抢回了海伦。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给海伦安上“红颜祸水”的称号,揣测她“狐媚惑主”的动机,指控她“祸国殃民”的后果,更不会把她的美说成 是罪孽的载体。到是中国人往往把女人当成自己卑鄙无能和下流的挡风墙和掩饰体。

  海伦的神话是不是无关紧要,最为重要的是希腊人的这种价值取向,他们懂得,以敬畏之心对待美,在神秘中才会有爱;以爱诱发的神圣感受,才能为道义的真正存在找到藏身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贾宝玉是在中国古今人物中,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他是最接近希腊人的。

  宝玉的言说,如果放到现在,是比较接近自由主义者的,他是这样讽刺“文死谏武战死”的爱国贼:“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战死,这二死是大丈夫的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

  每人都有一死,如何死得有价值,则是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决定的。人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永恒,那是呵护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理念和信仰,所以耶稣和苏格 拉底的死,死比生更有价值,他鼓起的希望和爱的力量,定能使他们死而复生,他们是高贵的。而那些把人生意义和价值与世俗的政权、国家、民族、集团、家族等 等结合起来,造就的一定卑劣的人种。所以,“爱国”和“贼”结合起来,看似奇怪,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贾宝玉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乃是寄托在“还泪”的真情上,这种以深情为根的人生,比“忧国忧民”的人生,照我看来,要有价值得多。贾宝玉多些,爱国贼少些,中国这个社会会美好许多。自由主义者也和贾宝玉一样,呵护着人性的真纯。

  无论是古希腊的哲学,还是希伯莱的圣经文化,都赋予了爱以极高的精神价值。柏拉图《会饮篇》中通过蒂俄提玛传达的启示,就是说,只有爱才能使一切分裂重新聚 合,人只有爱才能获得不朽的生命。而____的核心,正是救赎之爱才赋予了天国的精神力量。所以,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虽有内在的冲突,但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 这就是:爱不是效力于生命的活力,而是通过爱,生命才获得和永恒相联系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的历史,有一个朝代不是“更向荒.唐演大荒”的演变史吗?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相信,文化是一个社会中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遗传密码,当一种病症 在每一代都会出现时,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文化基因病变或者是基因缺失的问题了。这是不是我们的文化太看轻了类似于贾宝玉式的着眼于个体的爱,是不是把伦理 和社会色彩浓厚的儒家“仁爱“看得过高?是不是无情的“忠义”可以取代深情的向上帝的祈祷?是不是我们可以向各种无情的历史法则屈服的同时我们又可对纯净 的一往情深加以热讽和冷嘲?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贾宝玉就是要赞美的。

  曹雪芹这部小说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试图唤醒我们中国文化天空上“爱”和“情”的缺失,这种缺失导致的后果是:好就是了,了就是好。

  没有超验的感受,没有彼岸的光照,没有温柔的神辉,没有悲悯的同情,没有寓于希望和爱之中的深切价值感,那么,一切的繁华盛景,都免不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笔游至此,该收尾了,那就把这块石头上的偈作为结束吧: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解读《红楼梦》 最大魅力

  《红楼梦》最吸引人的魅力在于:它全景式地描摹了中国十八世纪的社会生活,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自己的心得体会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第一回中题了这样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位伟大的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就担心我们读不懂他的作品,不能和他作心灵上的沟通。事实也确实如此,自《红楼梦》问世以后,关于作品的主题思想的争论一直不断,我曾经归纳过,有36种之多。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是大家的解读方法出了问题。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追索作者创作的指导思想呢?为什么认定《红楼梦》只有一种思想呢?文艺理论告诉我们:当作家高度地尊重生活,完全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来进行描述时,那么生活本身是怎样的丰富多彩,作品也会怎样丰富多彩,即使作者的创作指导思想是十分明确而单一的,也不会减少作品思想内容的丰富性,这就是所谓的“作品的形象大于思想”。

  鲁迅眼中的《红楼梦》鲁迅先生对《红楼梦》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作过深刻而通俗的阐述,他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在这里讥讽和批评了经学家、道学家、流言家们不顾小说内容的事实,胡乱地猜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他告知人们,《红楼梦》的思想决不是单一的,会“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每个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人生道路、审美趣味等,从一个或几个角度来提出自己对《红楼梦》思想的看法,只要你依据着小说本身,而不是撇开小说去臆想,言之又成理,都应该是小说《红楼梦》的思想。

  王国维眼中的《红楼梦》当一个人所生活的家庭或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故,从荣华富贵破落到衣食无着的窘境,再看《红楼梦》,就会对《好了歌》产生强烈的共鸣,《好了歌》就是《红楼梦》的主要思想: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姣妻忘不了;夫妻日日说恩情,夫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王国维先生关于《红楼梦》思想的认识大概就是这样来的。1904年,王国维发表了《红楼梦评论》,认为《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揭示了人的痛苦来自于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红楼梦》不但真正剖析了人生痛苦的真相,还教人以解脱之道。在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解读中,隐含了他对人生苦难的体验、对国运衰亡的忧患以及对人民麻木乐天的慨叹。

  胡适眼中的《红楼梦》善于考证的一些学者在找到了能对应小说中所描写的贾府的人和事之后,便提出了“自传说”,代表人物是建立了“新红学”的胡适与俞平伯等人。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摆列了许多能够经得起推敲的资料,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红楼梦》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小说。作者曹雪芹的家庭在南京的织造府,类似于小说所描写的贾府。曹雪芹即是小说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也就是书中甄、贾(真假)两个宝玉的底本。胡适认为,《红楼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它只是老老实实地描写了一个贵族家庭“坐吃山空”从而“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那班猜谜的所谓“红学大家”,不晓得《红楼梦》的真正价值正在于这平淡无奇的自然主义,偏要用尽心思去替《红楼梦》加上一层极不自然的解释。

  毛泽东眼中的《红楼梦》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读者对《红楼梦》思想的认识又不同了,我们可以将这一派的观点命名为马克思主义红学观,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老人家曾经这样说过:“怎样才能认识封建社会呢?还是要看《红楼梦》啊!那里写贪官污吏,写了皇帝王爷,写了大小地主和平民奴隶。大地主是从小地主里冒出来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了这本书就懂得了什么是地主阶级,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推翻它。”又说:“把《红楼梦》当作故事来读,是浅层次的,而将其当作历史来读,是深层次的。”毛泽东主席之所以号召全国人民读《红楼梦》,就是因为他把这部小说当成了一部能让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历史教科书。


看了红楼梦为什么受人喜欢还看:

1.名著中的励志经典语录

2.名人名著经典语录大全

3.读书心得150字10篇

4.跟《红楼梦》学为人处世之道

5.红楼梦里最阴险的人是谁

    92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