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快速阅读>起源和发展>

浅谈快速阅读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邱妹2分享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汪洋和书山的递增,使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阅读法难以对付,学会速读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浅谈快速阅读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快速阅读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1、人的灵敏的视觉机能,是快速阅读重要的生理保障之一。

  快速阅读的本能人人都有,因为大多数人的视力是在1.O~1.5之间,患近视、远视或散光等眼疾的人也多数都能校治到这一范围内,所以,绝大多数的人视觉阈限是能够满足快速阅读的要求的,人的视知觉范围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呢?实验结果表明,在0.1秒时间内,成人一般能够感知6~8个黑色圆点或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也就是说,一分钟可以感知到4,200个点。如果我们把一个字看作一个点的话,那么,一分钟就可以看到4,200个字。这也是一般未经过系统速读训练者完全可以具备的能力。只要有意识地进行正确的训练,都是可以进行快速阅读的。人类能够快速阅读首先基于人自身的生理基础具备速读的各种条件,即人的视觉器官具有快速阅读的能力。人的眼睛,是一个生物工程的奇迹。在每一只眼睛背部,有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地方,它包含着15,000万个独立的光感受器,这些光感受器每秒钟可以处理亿万个光子。英国作家和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认为:“像大脑一样,眼睛的力量比我们所觉察到的要强得多。我们现在知道每只眼睛有15,000万个每秒钟能接收数万亿光子的光感受器,仿佛‘砰’地一下,我看见了一座山的景色,我能在一秒钟内把它整个摄入。因此,普通书本中一页内容就更简单了。只是我们没有学过怎样将这些同样的视觉技能应用于阅读。”

  2、人脑本身就具备快速阅读记忆的巨大潜能。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他也只使用了大脑的1/10功能,他的绝大部分脑细胞仍处于“待业”状态!人人都有大脑,而快速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开发人类自身仍处于沉睡状态的脑细胞。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半球主管抽象思维,右脑半球主司形象思维。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偏用左脑,即形成所谓的“左脑”社会。而人的两半球合起来用,它所带来的效益绝不是简单的0.5 0.5=1的关系,而是5-10倍,甚至更多!快速阅读理论中的“把文字作为图来看”的任务,正可以由沉睡着的擅长处理视觉信息的右脑出色完成。所以在“全脑理论”支持下的快速阅读及记忆,由右脑承担综合视觉性信息的任务,由左脑承担综合理解信息的任务,以全脑来处理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必将获得惊人的效率!

  快速阅读是调动了人的视觉和大脑潜力的一种更自然、更符合人的视觉机能和大脑思维习惯的阅读方式,而决不是少数天才或具备特异功能者的专利。每一个有一般阅读能力的人,也就是小学四、五年级以上文化者,都能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里掌握快速阅读法,并通过实践而形成自己的快速阅读能力!

  3、人类自身的实践早已证明快速阅读是人人能行的。

  面临信息爆炸急速世界,无限扩张的知识海洋,如何掌握快速阅读技能是我们亿万热爱学习的学子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无数为实现自己梦想成功创业辛勤工作的蓝领、白领和金领们必须跨过的一道高坎。人的大脑潜能在通过训练后真的做到提高每个人的快速阅读能力五至十倍吗?其实速读并不神秘,它只是开发和利用了人所共有的基本思维能力,所以掌握速读同样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别人能行你也能行,国内外各国快速阅读和研究和训练实践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在美国,有80%以上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快速阅读课程,许多中小学校都把快速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尽早掌握这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速读这一新兴学科在美国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并已具备了相当高的学术地位。据美国专家研究,科技人员完成一个项目所花的时间,查找资料占50.9%,计划思考占5.7%,实验研究占32.1%,撰写研究报告占9.3%,其他占2%,也就是说,一半的时间将用来查找资料。不学会快速阅读,势必影响科研成果的取得。

  在法国,《快速阅读课本》被定为教科书向全国发行,快速阅读法在法国成为独立学科,并把它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法国在全国的小学校推行“创造性阅读法”,其目的在于利用儿童掌握的文化知识及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俄罗斯,快速阅读学校在各地纷纷建立,他们把普及工作的重点放在中小学,把快速阅读作为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韩国,政府认识到快速阅读法是一项极具价值的成果,在1981年12月颁布的“私设讲习法令”中允许采用速读课程作为教学科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速读学院、速读讲习所也得到认可。教育委员会也推荐速读法,使它在许多中小学被列入特别活动。教师一旦取得速读讲师的资格,工资就会提升。而成为专职速读讲师的人,其工资将比原来高出一倍。因此,以中小学教师为首,从事教育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学习快速阅读。

  在日本,未经练习的日本人一般阅读速度为400-600字/分,经过60小时的速读练习后,可增长3- 20倍。因此,各界人士都进行速读学习,全社会工作效率倍增,而学生则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成绩。为了推动快速阅读的发展,还制定了类似围棋段位的速读段位,对达到不同阅读速度的选手分别授予一段至四段的称号。快速阅读在日本已经形成潮流。据日本专家研究,科技人员完成一个项目所花的时间,查找资料占50.9%,计划思考占5.7%,实验研究占32.1%,撰写研究报告占9.3%,其他占2%,也就是说,一半的时间将用来查找资料。不学会快速阅读,势必影响科研成果的取得。

  快速阅读法

  1、设定目标

  阅读开始之前,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因为设定目标可以让我们集中注意力,避免拖拉的阅读。

  2、学会总结

  如果看一本书你不会学以致用,不会去思考总结,过后你就会忘记,但当你学着去总结书本的主要框架,写写书评,或者仅仅写你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加快你的阅读。

  当通过写框架,写书评,或者与人沟通,再一次进行思考,慢慢的你就会理清文章的脉络。

  3、停止默读

  大多数人是通过将单词大声读出来而学会阅读的。麻烦在于,大部分人都停止不了出声读。当然,或许我们已经不会再听见读出来的声音,或者仅仅动动嘴唇,但在我们的大脑中我们是在“将文字都给自己听”。我们通过嘴巴和耳朵学会阅读。

  要成为快速阅读者,这个习惯必须要戒掉或者至少降低它的出现次数,采取眼睛结合大脑的方法。开始用你的眼睛在书中吸收知识,让书中的内容通过眼睛直达你的内心。

  4、巧用浏览

  阅读时,目光撒下去所接触的不是两三个词,而是完整的一句,整整的一行甚至再多些。这种浏览的方法用在了解一本书的大意上,通常在图书馆、阅览室、书摊前拿到新书时使用。

  5、阅读习惯

  快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阅读才能养成,阅读时尽可能的掌握大量信息,眼停时不是感受一个字一句话,更多的是感受章节段落。

  快速阅读在古代的情况

  古代中国人在看书学习中,快速阅读,早已有之。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史书中记载东汉时期大天文学家张衡当时就具有“一览便知”的本领,并依据其本领能对天文科学深有研究。在《后汉书·张衡传》描写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 可见当时的张衡那速读记忆功夫是如何了得。

  《晋书》载:“符融下笔成章,耳闻成诵,过目不忘。”东汉无神论思想家王充“好博学而不守章句”,青年时期常到洛阳书肆中看所卖之书,一见便能记诵,由此博通采百家学论,写出《论衡》一书。东汉末年青年学者祢衡,“目所一见,辄诵于口”。有一次他与章陵太守黄射出游,见蔡邕写的碑文,只看一遍,就应黄射之求,将碑文写下,一字不错,可见其“一目十行,过目成涌”。另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据《三国志》载:“粲与人同行,读道边碑。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后来蔡邕当众考查13岁的王粲,王粲将蔡邕的新作《述行赋》只看了两遍,便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蔡邕赞叹说:“其强记默识如此,真乃后生可畏!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 (《南史》卷八),后宋的宋武帝则“读书七行俱下”(《南史》卷二)。南宋刘克庄的《后村集》也有“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之句。班固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断代史《汉书》的作者。他自幼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经九流百家之言,但求通晓大义,不在句读上下死功夫,终成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又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记载:诸葛亮和徐庶等人一起读书,他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最后终为雄才大略,辅佐刘备得三分天下。

  东晋杰出诗人陶渊明的快速阅读本事在古人中也独具特色。他在《五柳先生传》里自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从不穿凿附会,不斤斤计较章句,而是通览全篇,取其精华,得其真趣。宋代刘克庄《后村集》中诗呤曰:“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看来,诗人刘克庄也是具备快速阅读能力的高手。据《梁书》记载,编纂《昭明文选》的文学家萧统 “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记”。《宋史·刘恕传》里说:“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清代的汪中,人称“因诵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遂为通人。”(《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中国古典名著在《三国演义》第60回中,就有关于速读的生动描写,它反映了古代速读高手张松典故:“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写道:杨修向张松吹嘘曹操的才华,命人从箱子里拿出曹操的《孟德新书》,称是曹操仿孙子13篇而作。张松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后大笑说:“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杨修不信。张松立刻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竟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说:“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曹操得知后便命令扯碎其书烧掉。后人有诗称赞张松说:“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其貌不扬的张松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的速读本领已经让恃才放旷的杨修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足见其厉害。

  另一部古典名著《红楼梦》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宝玉携一本《会真记》在园中读,看到黛玉正要去葬花,便放下手中的书。黛玉“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很快两人便用书中主人公的话对答。宝玉很感惊奇。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这一对男女主人公看来都是快速阅读的高手。从以上两部名著中看,小说虽为虚构,但仍然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之上,书中人物的快速阅读本领应该是可信的。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有生之年要读破万卷书。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接受快速阅读训练,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浅谈快速阅读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相关文章:

1.对于“快速阅读”的浅谈

2.关于人们对快速阅读的误解

3.关于快速阅读与记忆之间的联系

4.速读高手谈快速阅读训练

5.快速阅读的基础理论详解

    20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