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随州城市规划
坚持弘扬文化,彰显特色发展战略,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建设“神韵随州”的总体目标,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充分挖掘随州历史文化元素,突出炎帝、编钟等文化品牌效应,弘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随州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随州城市规划
1.1 城市发展目标
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成全国著名谒祖文化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新能源、物流产业基地为重点,推动区域增地位、经济增实力、社会增活力、城乡增神韵、人民增福祉,推动开放对接、创新转型、特色发展和绿色崛起,将随州市建设成为服务鄂北、联动武汉、融入长江经济带,生态和文化旅游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1.2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鄂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1.3 城市规模
规划远期2030年,市域户籍人口规模约为295万人,常住人口规模约为3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集中建设区人口规模约为10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18.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9.7平方米。
2 市域城乡空间布局规划
2.1 市域空间格局和分区管理要求
(1)生态空间
是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的地域,以自然生态为主,包含一些零散分布的村落,约占市域总面积的40%-50%。生态空间要加强林地、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产品服务功能。要实行严格的产业和环境准入制度,严控开发活动,控制开发强度。对其中的禁止开发区域,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强制性保护。
市域生态保护红线区总面积约252463公顷,占全市域总面积的26.2%。
(2)农业空间
是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以田园风光为主,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集镇和村庄,约占市域总面积的30%-40%。农业空间要强化农地保护,推动土地整理,促进农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要严格建设用地管控,优化整合农村居民点,繁荣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农村田园景观。
严格保护耕地,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到2020年,市域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9.61万公顷以上。
(3)城镇空间
是重点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的地域,包括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开发园区,约占市域总面积的10%-20%。城镇空间要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单位国土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要控制工矿建设空间和各类开发区用地比例,促进产城融合和低效建设用地的再开发。对旧城更新等优化开发区域的城镇空间,要进一步控制开发强度,着力促进存量空间的优化调整。
规划2030年市域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约为380平方公里,占市域空间面积的比例约为4%。
2.2 城乡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构筑“一主两翼,三轴多点”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主是指随州市区,是带动全市发展的核心地区和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两翼是指广水市区和随县县城(厉山镇)。
三轴是指实现市域外联内聚的三条功能轴,包括武西发展轴、随州市区-广水发展轴、殷店-随州市区-洪山发展轴。多点是指支撑市域均衡发展的城镇节点,包括殷店镇、洪山镇两个市域次中心培育城镇和杨寨镇、小林镇、唐县镇 、万和镇、郝店镇、长岭镇、府河镇、长岗镇、陈巷镇、武胜关镇、均川镇、安居镇、洛阳镇13个重点镇。
2.3 城乡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市域城镇规模划分为五级。
(1)一级城市1个。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108万,为随州市区(含淅河镇)。
(2)二级城镇2个。其中广水市区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35-45万,随县县城(厉山镇)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20-30万。
(3)三级城镇3个。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5-10万,包括洪山镇、殷店镇、唐县镇。
(4)四级城镇18个。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1-5万,包括府河镇、长岭镇、杨寨镇、郝店镇、武胜关镇、洛阳镇、万店镇、万和镇、均川镇、安居镇、三里岗镇、小林镇、环潭镇、余店镇、陈巷镇、何店镇、长岗镇、尚市镇。
(5)五级城镇14个。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小于1万,包括太平镇、骆店镇、蔡河镇、吴店镇、马坪镇、关庙镇、李店镇、草店镇、淮河镇、吴山镇、柳林镇、万福店、高城镇、新街镇。
2.4 城乡职能结构规划
建立“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培育城镇—特色小城镇”四个职能等级,差别化制定发展策略和职能分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
2.5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一级设施: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提供面向大区域的高水平综合社会公共服务和面向随州市及周边市县的区域综合社会公共服务。
(2)二级设施:以副中心城市(随县县城、广水市区)为依托,辐射县市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应按照国家小城市的标准执行,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以及社会福利等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
(3)三级设施:以次级中心培育城镇(殷店镇、洪山镇)为依托,考虑到北部桐柏山和南部大洪山山区交通便利程度和城乡经济发展条件与平原地区的差异,该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在满足国家相应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应有所提高,主要配置满足居民常见病医疗、养老、文体及初级中学教育等基本生活公共服务设施。
(4)四级设施:以镇政府所在地为依托,辐射镇域及相邻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和标准应按照国家相应的技术规范执行,主要配置满足居民常见病医疗、游憩及初级中学等基本生活公共服务设施。对于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潜力较好的重点镇,在设施等级、配置标准上有所提高。
2.6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
重点保护以曾都老城区为核心的历史城区以及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淅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安居古镇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安居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对名城名镇开展保护性规划,对建设实施控制引导。
在保护和修缮的基础上,结合民生工程和市场需求,开展利用性规划。加强历史文化内涵挖掘,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积极开展文化教育、旅游等活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历史文化古为今用、持续发展。
(2)传统村落的保护
加强对九口堰村、解河村戴家仓屋、桃源村等传统村落的保护。保护村落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整治和完善村内道路、供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
(3)保护性建筑的保护
重点保护随州市已经公布的九口堰革命遗址、天主教堂等22处历史保护性建筑,加强对各时期历史保护性建筑的普查、鉴定、保护和合理利用。
(4)文保单位的保护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随州市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重点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
2.7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主要对外交通设施
在随县王岗通用机场的基础上控制预留未来随州机场建设用地,按照民航飞行区4D级标准控制;广水八里岔军用机场作为远景弹性预留。
规划设置“两主三辅”的市域铁路客运枢纽体系。“两主”为随州南站和随州站;“三辅”为随县站、厉山站和广水站。规划三个铁路货运枢纽,分别为随州站、厉山站和小林站。
(2)公路
高速公路:在现状汉十高速、随岳高速和麻竹高速基础上,谋划新增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和随州北环高速公路,同时积极对接京港澳高速公路。
国省道:规划形成由6条国道、13条省道构成的地方干线公路网,实现市域所有市县通高速或一级公路,所有乡镇都有省道或省道以上级别道路贯通。
一般公路:在现有部分县乡道路基础上完善和补充;景区旅游专用公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重要县道提档升级改造为二级路,基本实现县级公路和部分重点乡级公路达三级以上公路标准、所有乡级公路达四级以上公路标准。
(3)铁路
高速铁路:规划新建汉十高铁和汉随城际;规划预留随州-信阳、随州-荆门高铁线位。
快速铁路:规划新增随州-麻城-安庆铁路通道。
普速铁路:在既有汉丹铁路、京广铁路、宁西铁路连接线的基础上,加快宁西铁路联络线电气化改造。规划预留月益铁路,以货运为主,兼部分客运功能。
(4)区域交通廊道布局及管控
铁路包括现状汉丹铁路、京广铁路和宁西铁路连接线;规划新建汉十高铁、汉随城际和随麻安铁路;规划预留随州-信阳、随州-荆门高铁和月益铁路线位和廊道空间。规划高铁用地廊道按不小于120米控制,普铁干线用地廊道按不小于60米控制,其他铁路用地廊道按不小于50米控制。
高速公路包括现状汉十高速、麻竹高速、随岳高速和规划新增的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并控制预留随州北环高速公路廊道空间。规划高速公路廊道控制在80-120米。
国道为现状G107、G312、G316,以及将现有省道提升改造为国道的G240(小应线,原S212)、G234(寺沙线,原S216)、G346(宋长线,原S304和随南线,原S306)。规划道路廊道控制在50-100米。
省道为现状S210、S328、S333以及规划新增的S211、S262、S263、S264、S320、S327、S425、S426、S440、和S475。规划道路廊道控制在40-80米。
3 集中建设区规划
3.1 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主一副、双轴多组团”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
“一主”是指依托现状随州高新区与老城区核心形成的综合型城市主中心。“一副”是指依托随州南站形成的综合型城市副中心。“双轴”是指沿交通大道、炎帝大道形成的南北向城市拓展主轴,以及沿随州站、随州南站间形成的东西向城市拓展主轴。“多组团”是指布局相对紧凑、功能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包括老城组团、城东组团、擂鼓墩组团、城南组团、北部组团、淅河组团。此外,预留潜力空间与战略储备空间,应对远景弹性发展需求。
3.2 分区指引
(1)老城组团:规划人口10.5万人。功能定位为随州历史文化与城市格局传承保护区、全市传统商业中心、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区域和休闲旅游目的地。
(2)城东组团:规划人口50万人。功能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职能核心承载区、市级综合生活服务中心、新型现代生产服务中心。
(3)擂鼓墩组团:规划人口11万人。功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博览区、市域旅游服务核心区与接待中心、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4)城南组团:规划人口17万人。功能定位为对接武汉合作窗口、区域交通枢纽、全市政治、商贸、文教中心,绿色生态新区。
(5)北部组团:规划人口8万人。功能定位为集中建设区-厉山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市域现代制造业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6)淅河组团:规划人口11.5万人。功能定位为市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城乡统筹示范区。
3.3 绿地规划
(1)规划目标
规划203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0%,建成区绿地率不少于35%,城市公园和公共开敞空间(400平方米以上)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80%以上,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
(2)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一环、三片、多廊、多点”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轴指府河流域两岸树木、灌木丛、水生植物于一体的绿色生态轴线。
一环指连接新316国道、炎帝大道、南外环为一体的城市绿环。
三片指漂水河湿地公园示范片、随城山森林公园示范片、以新铁山为中心的大堰坡生态产业示范片区(含蕙兰谷)。
多廊指沿城市河流的滨河绿带以及沿主要道路的防护绿带交织而成的绿色生态廊道。
多点指不同类型、规模的公园绿地呈斑点状分布,为市民提供户外活动的绿色开敞空间。
(3)公园绿地规划
规划文化公园与随城山森林公园两处城市级公园,作为大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绿地;结合居住布局16处片区级公园绿地,公园面积不小于2公顷。市级公园服务半径1500-2000米,片区级公园服务半径为1000-1500米,居住区级公园服务半径为500-1000米,街头绿地与小游园服务半径为500米以下。
(4)广场用地规划
规划在原有明珠广场、政府广场、博物馆广场、文峰广场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枢纽建设,新增站前广场和南站广场。
(5)生态绿地规划
城市生态游憩绿地主要包括涢水、㵐水、府河沿岸生态条件较好的滨水公园和漂水湿地公园。
郊野生态公园绿地主要由城市外围绿色屏障山体构成,包括白云山、东团坡、义地岗等山体林地。
3.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按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配置,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中心体系。依托现状高新区核心和老城区核心形成综合型城市中心。依托高铁站布局市级副中心,重点发展商务办公、教育科研、文化会展以及旅游服务等职能。规划多个专业化职能中心,包括位于城南组团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文化展演中心和商务办公中心,位于城东组团的体育中心、生产服务中心、技术研发中心。
(1)文化设施用地规划
市级文化设施:城南组团主要加强城市文化会展中心、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编钟音乐之都”文化展演中心、博物馆、展览馆的建设,集中设置大型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和剧院等。擂鼓墩组团结合文物保护单位擂鼓墩墓葬群,设立博物馆、展览馆等设施。
片区级文化设施:在城东组团、淅河组团和北部组团设置相对集中布置片区级文化设施。老城区内以结合现状原有公益性文化设施用地为主,适当增加文化设施用地。
社区级文化设施:在居住区以及较大的工业区内,结合社区的公共中心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布置文化活动站、老年人活动室,以满足市民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
(2)教育科研设施用地规划
在城南新区建设随州职教园区。采用合作办学方式,吸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随州成立分支机构,兴建一所普通高等中医专科学校、一所编钟音乐学院。
中小学的布局在总体规划层次作原则性的引导,初步规划小学21所,九年制学校17所,初中6所,高中9所。在其他层次的规划对中小学规划进一步完善,形成完整全面的公益性教育网络。
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人入学。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
(3)体育用地规划
市级体育中心:近期随州滨湖体育场主要承担市级体育活动。远期在城南组团新建城市级文体中心,规模约20公顷,设置大型综合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健身馆等现代化场馆设施。
片区级体育中心:在城东组团、北部组团和淅河组团各新建一处片区级的体育中心。
组团级体育中心:按照国家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结合园林绿化用地建设全民健身场地。
充分发挥大型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等体育设施的作用,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前提下,推动对社会开放。
(4)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市级医疗设施:保留老城组团内的随州中心医院,并在城东组团编钟大道以北新建院区。随州市中医医院、随州市曾都医院和曾都区中医医院在现状基础上整治提升,随州市妇幼保健院搬迁至鹿鹤大道以西、清河路以南片区。在北部组团新建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季梁大道以东、李家巷路北侧新建随州市中心血站。
社区级医疗设施: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3-10万人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各居住区、居住小区设立相应的社区门诊所、保健站等。
(5)社会福利用地规划
市级和区级社会福利设施包括位于城东组团的随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位于老城组团的曾都区第一社会福利院和位于擂鼓墩组团的曾都区城市社会福利院。在城南组团、北部组团和淅河组团各规划一处区级社会福利院。城南组团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
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级社会福利设施结合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敬老、便民、康复医疗、青少年活动、托幼助残的社区关怀功能。
3.5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1)道路网结构
规划形成符合带型城市交通特征的 “十二横九纵”骨架路网体系。
“十二横”是指甘沟子路、经开大道、两水大道、北外环路、桃园路、清河路、青年路、解放路、迎宾大道、编钟大道、红旗路、淅魏路。
“九纵”是指随州大道、裕民大道、炎帝大道-绕城南路、擂鼓墩大道-中环路、白云大道、沿河大道-神农大道、交通大道、季梁大道、鹿鹤大道。
(2)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结合公交线网布局,在交通大道规划1条随县-随州市区-淅河的BRT线路;规划预留编钟大道、青年路2条BRT线路,作为随州南站-随州站、随州站-客运西站的快速公交通道。
“九横”是指两水大道、解放路、青年路、迎宾大道、编钟大道、桃园路、清河路、红旗路、淅魏路。“五纵”是指交通大道、鹿鹤大道、季梁大道、烈山大道、擂鼓墩大道-白云大道。
(3)慢行系统规划
沿㵐水、涢水、府河、漂水、白云山公园等打造滨水环山绿道系统。沿护城河、擂鼓墩遗址公园打造历史文化绿道系统。沿红石岩、马鞍山2 个水库打造风景名胜绿道系统。沿绕城公路、新316 国道等打造环城绿道系统。
3.6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依托自然山水与城市景观,形成“群山为屏、水网相连、三心引领、六区辉映、轴线交织、多点凸显”的总体景观结构。
结合白云山、东团坡、义地岗等山体构建生态屏障,结合涢水、㵐水、漂水、府河等水体构建生态网络。
依托生态、人文空间打造老城人文景观核心、南站人文景观核心与文化公园自然景观核心。划分老城人文景观风貌区、新城现代景观风貌区、生态商务景观风貌区、高新产业景观风貌区、产业综合景观风貌区、生态文化休闲景观风貌区等六大景观风貌区。
沿主要的交通干道及绿道形成的景观轴线,围绕景观轴线塑造自然景观节点和人文景观节点。
3.7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规划保留现状先觉庙水厂并进行提升改造,规模为6万立方米/日,水源来自先觉庙水库;规划扩建封江水厂,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其中供给城市集中建设区15万立方米/日,水源来自封江口水库;规划在城东新建先觉庙复线水厂,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水源来自先觉庙水库,占地面积10公顷。
规划保留现状随州市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规划新建随州市城南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5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13公顷;规划新建曾都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规模至10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8.7公顷;规划新建淅河污水处理厂,规模至5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5.3公顷;规划新建浪河污水处理厂,规模至2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3顷;污水厂规模均考虑城市远期发展及集中建设区周边地区污水处理需求,污水厂用地包括再生水厂的建设需求。
扩建现有220千伏变电站随县变,变电容量120+180兆伏安。新建飞来土220千伏变电站,变电容量3×180兆伏安,占地面积2公顷;新建梨园220千伏变电站,变电容量3×180兆伏安,占地面积2公顷。保留7座现状110千伏变电站;规划新建13座110千伏变电站,每座变电容量为3×50兆伏安,每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规划将青年路5号天然气门站功能取消,保留CNG加气站功能。保留南郊柳树淌门站,规划提高小时供气能力。规划在城南新建西气东输三线接收站,占地面积2公顷。
规划保留现状城南垃圾处理场,日处理规模480吨。规划新建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初步选址位于万店镇夹子沟村,日处理规模600吨。规划新建一座垃圾填埋场,位于城南,初步选址位于G204与汉十高速交口附近,日处理规模600吨。垃圾焚烧厂及垃圾填埋场具体选址需进行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等综合论证后确定。
上一篇:2017上海城市规划
下一篇:2017天津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