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热门文章>

农历六月六为什么吃炒面

晓芬分享

节日可以是国家或地区共同纪念的重要时刻,如国庆日、独立日等,通过回顾历史事件来弘扬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农历六月六为什么吃炒面,供大家参考学习。

农历六月六为什么吃炒面

农历六月六为什么吃炒面

关于民间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有好多种说法。但总的有三种,一是说吃炒面可以治疗腹泻腹痛,祛除湿热、不枯夏。二是说六月六是“天贶节”,相传于北宋,吃炒面是为了祁雨,以求风调雨顺;三是说六月六吃炒面为了让四海龙王忘记在这天比赛下雨的事情。

还有人说是古时战事频繁,炒面加工简单方便。吃时烧点水,一冲就可。即便没有水,抓一把也能充饥。炒面就是古人的方便面。

也有人说,连云港地处沂水淮水入海囗,气候潮湿。六月份又是雨季,食物不宜保存。将面粉做成炒面,就方便存放了。

在河南汝南、上蔡一带,六月六要吃炒面,据说是为了纪念岳飞。因为当年岳武穆收复蔡州(今汝南)时,当地老百姓曾拿炒面慰问抗金将士。

农历六月初六,按照淮安的传统习俗应当吃“炒面”。古时候,淮安东门外就是大海,是黄河的入海口,如今尚有遗迹,即从市区穿城而过的“废黄河”。那时黄河年年泛滥成灾,人们以为是海龙王作怪,就修龙王庙,敬龙王神。结果,庙修了又冲了,冲了再修,白白花费了许多钱物,还是没能感动海龙王。后来,人们终于学会了对付洪水的办法——修筑堤坝。

修坝是个辛苦的工程,男人们发现由于长期在河边干活,湿气大,带去充饥的馍馍饼子,放不了几天就馊了。后来,有个叫善姑的姑娘想出个办法,把面粉炒干,让筑堤的人们带去用开水冲着吃,果然就算放了很长时间也不变质。从此,人们都学着善姑的作法,每逢“六月六”家家户户制作“炒面”,傍晚时分,“炒面”的香味飘满全城。

农历六月是雨水季节,也是防汛高峰时期,后来人们把六月六定为节日,一方面提醒人们要团结奋斗,夺取防洪的胜利,一方面为了对善姑表示感谢和怀念。所以,在旧时的淮安过这个节日时,每家每户虽有丰盛的饭菜,也必定要吃点炒面。

部分民族农历六月六的习俗一览

汉族的六月六

天贶节

六月六还被称作“天贶节”(贶,赐赠的意思),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日为天贶节。

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

洗晒节

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洗晒节”,有“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沐浴”之说。清人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载:

此日“内府銮驾苦、皇史宬(清皇家档案库)等处,晒晾銮舆仪仗及历朝御制诗文书集经史。士庶之家,衣冠带履亦出曝之。

妇女多于是日沐发,谓沐之不腻不垢。至于骡马猫犬牲畜之属,亦沐于河。”湖南资兴有一句老话叫“六月六,打个泡子,长块肉”意思就是这一天洗晒,让人好处多多。

虫王节

同其他节气一样,六月六这天还有许多专门的食俗。从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制作成的暑汤。

主妇们也在这一天开始自制大酱。每到六月六,当天的饭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饼等。吃素食之俗除有清淡之意,是否还有深意,现在不得而知。

“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已异常炎热,庄稼长势正旺,已是吐须秀麦穗之时,农家要观察长势,以卜丰欠。

少数民族的六月六

晒秋节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

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六月六沐浴节

六月六沐浴求偶的表现,实与三月三相关联。水面嬉戏、调情求偶原本是三月三上巳节的习俗,六月六是三月三的倍数,受到三月三节俗的传染,也在情理之中。

至今,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青年男女还在六月六这一天对歌、赶表、掷花包,寻找意中人。黔南布依族集聚区自1949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堪称世界性奇迹。

多国民俗学家去调查,老百姓说,就是因为三月三、六月六家乡歌会搞得如火如荼,人们的情感得以寄托,情绪得以宣泄,

人的身心和谐,故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就和谐。传承传统节日的当下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六月六晒衣服的传说

一说是唐僧从西天取经归来,途中经书掉进河里,于是赶紧捞起来晒干。因这天正是六月六,寺庙里就把六月六作为晒经书的日子,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潮湿、虫蛀鼠咬。

另一说是清代康熙皇帝南巡到扬州时,一个人微服到南郊去游玩。不料遭遇到一场暴雨,虽然他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因为处于荒郊野外,也没法寻找到一处躲雨之地。无奈之下,他只好脱下湿淋淋的外衣,晾在一棵树上晒干了,再勉强穿上。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六。事后,地方官为了拍皇上的马屁,特地在他晒衣服的地方建起了一座“龙衣庵”。此事传开以后,扬州又有了一句民谚,叫作:“六月六,晒龙袍。”据说,每年的六月六这天,清朝内府銮驾库都要曝晒銮舆仪仗以及历朝御制诗文和书集经史,称之为“晒銮驾”。

另外,土家族将六月六称之为“晒龙袍”,与汉族称谓基本相同,但节日传说截然不同。关于六月六来源的传说很多,其中最广泛的说法是:这一天是湖南茅岗土司王覃垕[2]蒙难之日。相传,覃垕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在这天惨遭杀害。在刑场上,覃垕怒目圆睁,当刽子手凌迟剥皮时,忽然从他身上飞出九条金龙,霎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朱元璋吓得从金殿龙椅上晕倒在地,连忙爬起来祷告苍天。同时下令将人晒干,扎成覃垕像,让他每年坐七天帝位。土家族人将覃垕血染的战袍抢回来洗净晒干,立庙祭祀,谓之“晒龙袍”。

民间有农历六月初六全年温度最高的说法,甚至流传着“六月六,晒蛋熟”的俗语。虽然这天各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比如有些地方说这天要晒被子,有些地方说要在白天将水放在阳光下暴晒,在冷却后用来洗澡,能防止得各类皮肤病。其实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利用高温杀灭细菌。

其实,六月六晒衣物是有科学依据的。夏至节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夏季炎热多雨,此时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物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可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除了晒衣服外,农历六月初六还有许多习俗、谚语,例如六月六“看谷秀”、“请姑姑”、“天贶节”、“翻经节”等等。其中,按照习俗,六月六还是猫狗洗浴的好日子。

六月六节的

故事

“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清乾隆年晨李节昌纂的《南龙志·地理志》记载:“六月六栽秧已毕,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为六月六。汉语曰过六月六也。其用意无非禳灾祈祷,预祝五谷丰盈……”。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盘古死去,新横从此遭到继母虐待,几乎被害。他忍无可忍,便上天控告继母,并发誓要毁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继母知道后,万分后悔,终于与新横和好,并于每年六月六日,盘古逝世这天,杀猪宰鸭,做粑粑、供祭盘古,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农在六月六日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五谷丰登,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个民族。

农历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是仙家什么节日

1、农历三月三是仙门创立的日子。通天教主在这一天创立了动物仙门,允许皮毛动物可以通过修炼来证得道行,积累功德,位列仙班。因此天下众多仙家堂口,都选择在三月三这天开门立堂,打马下山,坐镇人间,积累功德。

2、农历六月六是仙门长寿节。因为动物仙家在修炼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年龄基础才可以,不长寿就等于失去了修炼的机会。同时这天也是仙门里的舍药节,修得正果的仙家会向同门里未得道的真身动物舍药,助其增长道行。弟马香童也可以在六月六这天向堂上的老仙家,求药疗病,救助世人。 

3、农历九月九是仙门的登高日也可以说是仙门里的考核日。一般在这天,动物身仙家都会攀登到本山本府的最高峰,等待吉时一到,天门大开,跳跃天门,脱胎换骨,证得真身。同时九月九这天,也是仙门里的求寿节,弟马香童可以向堂上老仙家求寿,求运等。

这三个仙门大节,在各个堂口的修行中都是具有很重大的意义的因为地域的不同修行的方式不同各个堂口的庆祝纪念也是不同的。

有缘分未出堂口可以给仙家送一些钱带一些话、出了堂口的除了给仙家送钱以外还要上大供。

    199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