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范文(2)
小学语文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范文篇二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扮演好“引导者”角色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那么,怎样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享受学习的快乐呢?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把握好教师的“导”。
关键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引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197-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那么,怎样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享受学习的快乐呢?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把握好教师的“导”。
一、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这是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时刻尊重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重教法,轻学法,学生被看成了简单的知识仓库,认为教师多讲,学生多得,教师不讲,学生就不得。基本格局是老师讲解加学生练习,讲解是传授知识,练习是形成技能,能力却自生自灭。“讲了多少遍,学生还是不会”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俨然不保。教学改革把重心放在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上,理所当然,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那么,是不是说,教师就无须讲,教师的“主导”身份就不复存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俗话说: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任由学生自己学习,而是要求教师以春雨润物之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画龙点睛之笔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
举个例子,现在的优秀示范课,都比较流行“观察体验法”、“活动探究法”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且课堂效果甚佳。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收益却很小,“学生观察不够深入,探讨过程流于表面,参与面不大”等问题暴露无疑。为什么专家们能够成功,而我的尝试却失败了呢?这可能是处在探索中的教师所面对的共同的困惑。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成功的案例,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新方法,虽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指导一点也没少,反而更深入细致。而我们在尝试过程中,一味的反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二、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叶圣陶曾说:“教师当然讲,尤宜至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学得之。”换句话说,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就应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目标。同时,应强调的是,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愿“自主学习”,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下面,我就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用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提问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谈到“提问法”,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站出来批评,“太过传统”,“易束缚学生的思维”等等,但我所说的“提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它融入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交织着如“探讨启示法、商量法”等多种方法,所以,我称它为“问题设计”。
(1)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提问题。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师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出我们早以成竹在胸的答案。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学生的回答往往是众口一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大大压抑了。而问题设计,则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各抒己见,说自己的话。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提问题。学习《林海》一课,如果教师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学生的回答肯定大同小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就像背公式一样。但如果教师问:“如果你就处在那山那水间,你最想说什么呢?”学生就会一下子活跃起来。由此,我敢肯定,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问,学生的思路才能打开,参与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2)多提有建设性的问题。
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建设性。像“这一段的段意是什么?”“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这类问题要少问,可问一些“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明白的?”这一类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此外,还要设法将“教师的问”转化成“学生的问”,如“读了这一段,你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的?”这样,学生就会反过来问老师,问同伴。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活”起来。
2.突出教师引导作用,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要达到一定的质和量,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应有适当的比例,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特别要多给学生质疑和提问的机会。但是,偏离了老师的引导,简单地提“学生为主体”,就有可能跌入“学生中心论”的泥塘,形成“放羊式”的课堂教学。为此作为“主导”的老师,在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中要积极担负起“导演”的作用,指导学生能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的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引与提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精彩片段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创新者”的作用,将学生往思维的高度、见解的深度引领,从而掀起语文教学的高潮。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犹如一盏航灯,充分利用教学机智及时点拨和引领、提升学生,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彼岸,到达作者的内心世界,走向最遥远、最美丽的前程。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学生、师生的和谐互动,我想,我们必须时刻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间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定位好自己的“主导”地位,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时辉,朱瑛《去“浮华”求“真淳”》《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5期.
[2]华鑫《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5期.
[3]于鹃《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小学教学参考》2005年第4期.
[4]党雪妮《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4期.
[5]吴立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看了“小学语文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范文”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