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术论文>

解析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文学因素论文

谢桦分享

  钢琴作为物质基础,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条件,音乐家创造发展的钢琴文化又促进钢琴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成熟。由此我们说钢琴是钢琴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钢琴、认识钢琴,也就成为了一个音乐人认识钢琴文化的必须了。以下是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解析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文学因素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解析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文学因素全文如下:

  摘要:文学与音乐是一对姊妹艺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钢琴音乐作品在世界音乐文库中是最多的,这些作品中也蕴含丰富的文学因素。因此要想领悟钢琴音乐的真正思想内涵,必须广泛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通过文学作品除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作者和作品,同时还能拓展自己的想象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文学 音乐 钢琴 诗歌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文学是凝固的音乐,它们像一对孪生姐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古代毛诗序中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文学与音乐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以达到对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从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歌曲、戏曲,还是西方的艺术歌曲、歌剧以及标题音乐等,都渗透和活跃着文学因素。

  在音乐艺术的王国里,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它拥有宽广的音域,无论是色彩丰富的和声,还是线条纷繁的复调或是气势宏伟的交响,钢琴都能予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它的音色、力度变化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它不仅能奏出委婉如歌的旋律,还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正因为钢琴具有如此丰富的艺术表现功能,所以许多作曲家都谱写过不同形式、体裁的钢琴曲,且数量在世纪音乐文库中是最多的。这些钢琴音乐作品中也蕴含丰富的文学因素,深刻了解这些文学因素会有利于理解和演奏这些钢琴音乐作品。

  一 创作素材来源于文学作品

  作曲家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所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将音乐美与诗意美相结合,从而综合为更高的艺术品。其中,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作品对钢琴创作的影响最直接。浪漫派音乐向先行的古典、浪漫派文学取其材,借其灵感,取精而用宏。于是诗乐双美,璧合珠联。这方面的钢琴音乐作品,多得数不胜数。如舒曼、肖邦、李斯特等伟大钢琴家,都创作了与文学作品有关的钢琴音乐作品。

  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op.2,是在作者喜爱的作家让・保罗的小说《青年时代》影响下完成的,在这部钢琴作品中描写了小说中最后一章《假面舞会》的场景。全曲由一个六小节的序和十二段小曲组成,每段都有标题,风格各不相同。作者用音乐描写五彩缤纷的舞会场景,刻画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用音乐的手段再现了故事情节。还有舒曼的《幻想曲》、《克莱斯勒偶记》,是受霍夫曼的影响等。

  肖邦的叙事曲是直接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其结构复杂,有宽广的展开,戏剧性冲突比较鲜明,具有宏伟广阔的史诗性内容。其中,第一首《g小调叙事曲》是4首叙事曲中最有名的,它是受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德拉・华伦洛德》的启发而创作的。肖邦用音乐表现出诗中戏剧性、悲剧性的形象,既有催人泪下的感动,又有对敌宣战的呐喊,音乐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李斯特的《但丁奏鸣曲》,描写了自己读但丁的《神曲》第一部《地狱篇》的印象。他通过运用频繁变化的速度、鲜明的色调对比等音乐手法,描绘但丁所描述的“悲叹、倨傲、淫乱、憎恶、饥饿”的地狱景象。

  文学作品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他们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情景来构思音乐作品,从而开阔了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同时,作曲家运用钢琴丰富的艺术表现功能,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方式,也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 文学思潮影响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文学思潮是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它反映了历史上进步阶级的思想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情绪,其进步思想影响着社会的各行各业,也包括音乐。同时,作曲家又都爱好文学,深受文学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专制王权,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他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在他创作的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中就反应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在创作中突破传统的曲式布局,运用动机型的主题和动力型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用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力度对比,来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对比。伟大的音乐家用音乐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另外一个主要的文学思潮是浪漫主义文学,它形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的繁荣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内心世界的刻画,对个人感情的抒发,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民谣与民间传说的兴趣等特点,无一不影响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并且在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作品中获得体现。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特点是内容上多为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并增加民族民间的因素,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民族性;在形式上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标题性很强。

  在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肖邦的作品中就体现出了这些特点。肖邦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在50多首玛祖卡舞曲和20首波罗涅兹舞曲中,节奏和旋律都源于波兰的民间舞蹈,并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创造,注入了新的生命。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但他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从而丰富了这些体裁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他也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个人感情,如《革命练习曲》写于得知华沙沦陷之后,他将激愤、悲痛之情注入到音乐中;《f小调马祖卡舞曲》则倾诉着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等等。

  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是其思想状态的反应,而文学思潮是遍及全社会的思想趋向。因此,深入了解文学思潮能够了解作曲家的意识状态,从而进一步理解和领悟作曲家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

  三 钢琴作品创作手法与文学创作手法相通

  文学作品是由字、词、词组、句子、段落构成的。同样,音乐作品也是由若干结构单位组成,它们是音符、动机、乐节、乐句和乐段等。在创作手法方面,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也是有共性的。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出自于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这种结构在钢琴作品的曲式中也是常见的。“起”,是指核心乐思的呈示;“承”,是重复巩固;“转”为对比变化;“合”,则是各种因素的总结、再现或升华。如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基本结构就是这样:呈示部即“起”,反复呈示部即“承”,展开部即“转”,再现部即“合”,与诗文中的“起承转合”异曲同工。还有钢琴入门必弹的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中常出现四句结构的乐曲:A1+A2+B3+A4,第一句是“起”:呈示乐句;第二句是“承”:重复巩固;第三句是“转”:对比变化;第四句是“合”:再现主题,等等,都与文学创作手法极为相似。

  文学修辞法中的模拟在钢琴音乐作品中也是常见的,即用钢琴丰富的音色变化和宽广的音域来表现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声音。如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开始时,浮动的和弦犹如潺潺流水;钢琴曲《百鸟朝凤》中,在钢琴的不同音区用不同的音量、音色,模拟鸟鸣的声音,将百鸟争鸣的欢跃情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莱夫斯基的《棉花工厂蓝调》中有模仿工厂机器的轰鸣声,具有十分震撼的感受等等。

  任何一件钢琴音乐作品都是由实际存在着的乐句构成的。乐句能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义,如同文章中的一句话一样,能表达出一定的意思,是构成一首乐曲的一个具有特性的基本结构单位。恰当的划分乐句,是每个演奏者在演奏每首曲子时都要认真研究的。只有正确的划分好乐句,演奏时处理好乐句的开头和收尾,才能完整地表现音乐内涵,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而且,演奏钢琴音乐时表达正确的乐句语气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疑问,还是回答;是愉快的,还是伤心的,等等,都要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

  四 诗歌有助于理解钢琴音乐作品

  诗歌的语言新颖、言简意赅,其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诱发和开拓出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作曲家依靠钢琴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变化,将诗歌里的意境用音乐的手法细腻地表达出来。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是应友人邀请,根据12首以月份为主题的短诗创作出的12首小曲子,每首曲子都与诗的意境相吻合。如五月――《白夜》,诗是诗人阿・费特的作品,“多么美妙的夜晚,幸福笼罩着一切,谢谢你,夜半亲爱的故乡!从冰冻的王国,从风雪的王国,你的五月飞奔而来,她是多么新鲜清爽!”柴可夫斯基运用起伏委婉的,带有歌唱性的旋律来表现诗中的温馨与甜美,中部用活泼的快板,来体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再如中国钢琴曲中的《夕阳箫鼓》,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景与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诗《春江花月夜》也是一样的,都描绘春江月夜迷人的意境。

  音乐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用诗句来形容音乐中的细节,会使人对音乐的理解豁然开朗。如钢琴的颗粒性音色可以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休止符的含义可以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形容;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可以用冯延巳《谒金门》的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来形容曲中的意境。

  要演奏好钢琴就要淋漓尽致地表达钢琴音乐的意境,迷人的诗句可以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因此掌握诗歌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理解和领悟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使人更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辛丰年在《如是所闻》中说到,诗、乐、画各不相同,但又相通。发挥“通感”的作用以读乐,读那有声诗、无形画,其味无穷。

  五 提高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演奏一部钢琴作品时,除了要正确演奏音符、节奏之外,还要有纯正的音色和流畅的旋律,这些是靠演奏技巧来获得的。而要想使演奏出来的音乐有感情、有生命、有内容,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因为文学修养的程度越深,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才会越深刻。

  傅聪自幼受父亲傅雷的影响,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位文人式的钢琴家。他把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哲学与西方音乐艺术融汇在一起,对音乐的理解有独到之处:肖邦像李后主,故国之情,无限伤感;莫扎特是李白,浪漫达观;贝多芬的音乐里则有孔夫子的成分……正是因为傅聪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够如此自如地畅谈音乐。他对作品的诠释也非常到位,因此在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得益于傅雷对傅聪的教导。在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中常强调:钢琴演奏中,在低层次上是技巧问题,而进入高层次后则是艺术问题,需要拥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才能解决。

  我国钢琴教育家周广仁教授说:“钢琴表演艺术所体现出的,应该是高层次的文化修养。作为钢琴家,不但要有演奏钢琴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艺术修养。”

  可见,如果文学修养贫乏,就难以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演奏技巧再高超,也弹不出音乐的真正韵味。因此,钢琴演奏者平时不能只读与所弹曲子一一对应的内容,而应广采博收,厚积薄发,将各种文化艺术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品味,演奏出真正动听的音乐来。

  钢琴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在教学过程中,用文学性语言,引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展开丰富的音乐联想;用艺术性语言,准确到位地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活背景、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内涵。

  综上,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中都活跃着文学因素,了解和研究这些文学因素,有利于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力。当今艺术趋向于多元化,各种艺术种类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钢琴艺术与文学也会在相互渗透中,不断繁荣,蓬勃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品味,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音乐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辛丰年:《如是我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

  [2] 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3] 陈超:《浅谈傅聪给当今钢琴教育的启发》,《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作者简介:范同乐,女,1981―,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工作单位:台州学院艺术学院。

    4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