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探析论文(2)

坚烘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探析论文篇二

  《刍议“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当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内高校普遍关注和重视。作为直接和大学生接触的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定位自身角色,有效发挥引导作用,是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指出了高校辅导员在“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个性鲜明的“90后”们正在陆续步入高校深造,成为各个大学的主角。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往往被看做是自信、遇事淡定、兴趣爱好广泛、现实的一个群体。然而,我们却发现网络报刊上关于“90后”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负面报道屡见不鲜,仅去年11月就相继发生了上海大学生刺死室友、三峡大学大一女生坠楼等事件。在感到惋惜的同时,我们不禁感叹: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90后”大学生们到底怎么了?笔者在高校从事多年辅导员工作,基于对学生的重视和负责,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当今“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为今后学生管理和辅导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1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由于“90后”大学生出生于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成长环境日新月异、社会观念不断更新的影响下,“90后”大学生所表现的出的心理问题也与一般青年有所不同,但概括起来,集中体现为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抗压能力差的问题等四类问题。

  1.1情感问题

  情感问题主要包括亲情和爱情两个方面。一方面“90后”大学生普遍比较叛逆、渴望自由,他们长期以来受到家长和学校的严格管制。进入大学以后,远离家长的他们个性得到了充分释放,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学习生活。然而,由于“90后”大学生过去都是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独立能力比较差,突然失去家长的保护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这使得“90后”大学生容易陷入与家长的情感纠结之中,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初高中阶段,“90后”对异性的倾慕与渴望也因为高考压力而被压制着。进入大学以后,他们普遍渴望拥有一份甜蜜的爱情。由于他们的性格尚未完全成熟稳定,不能够妥善对待恋爱关系,使得他们容易因为婚前性行为、同居等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1.2人际交往问题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之中是“王子”或“公主”,长期被宠爱所包围的他们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忽视他人感受。进入大学集体生活后,相似的个性使得他们时常因为一些小问题发生冲突和矛盾。而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为“90后”提供了广阔的交往平台,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受挫的他们容易沉溺虚拟网络空间之中,诱发网络依赖、网瘾等心理问题。

  1.3学习问题

  一方面由于“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他们形成了较为功利的价值观,这在他们的学习中也表现的比较突出。进入大学后,有的学生会因为学习氛围的宽松变得懈怠,有的学生会因为学习内容与自己心中所想的存在差距而感到失望,这些会导致厌学、逃学等问题。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是创新精神比较突出的一代,但他们在遇到某个问题之后,会急切地想得到答案,而不愿意去独立思考。这使得他们缺乏学习新知识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最终使得他们在就业时遭遇挫折,出现焦虑情绪。

  1.4抗压能力差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90后”大学生普遍表现的比较早熟,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当他们真正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却不能表现出自己独立、成熟的一面,而变得情绪化严重,一旦问题无法解决就会否定自己,选择逃避。“90后”大学生比较善于表达自己,但缺乏独立精神的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又会过多地依赖他人的帮助,而不愿意去承受压力。

  2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基础,其角色定位的准确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扮演着传播者、组织者和执行者三种角色。

  2.1传播者

  高校辅导员处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他们往往承担着教育管理学生、指导社团工作及党支部负责人等多种工作,平时与学生最贴近、接触最为频繁,既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天然优势,又要不可避免地帮助学生处理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在做好日常事务的同时,可以利用班会、开展集体活动、与学生交心谈心等形式,有计划性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完善自我心理健康,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

  2.2组织者

  高校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吸引学生高度关注自身心理健康,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协会队伍不断壮大的机遇,进一步创新协会工作,帮助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类心理辅导,使得学生在开展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最有效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2.3执行者

  当前,国内多数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即专业的心理咨询队伍、辅导员、学生朋辈辅导。在网络中,处于中间的辅导员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一方面辅导员需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通过提供一定的心理辅导或者建议学生去心理咨询中心进行专业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疾病。同时,辅导员还必须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做好信息反馈和传达工作,在出现心理危机的情况下,辅导员要协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好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理工作。

  3 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90后”大学生反映出来的现实思想和行为问题,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出学生的思想问题和产生根源,针对性地采取更加人文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是实践基础。虽然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但很多辅导员既没有心理辅导专业背景,也没有接受过正规心理学培训,特别是在与“90后”存在年龄代沟的前提下,专业知识的不足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困难。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认识到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自觉地学习各种心理学知识,了解“90后”普遍心理特点,为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知识基础。

  (2)建立学校、家庭、学生的良性互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影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鉴于“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强、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的现状,高校辅导员应该主动架起学校、家庭、学生良性互动的桥梁,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需求和心理状况,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理解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3)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由于网络空间的隐蔽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相比较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而言,“90后”大学生更乐于在虚拟网络中尽情地倾诉和宣泄情绪。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对症下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与学生建立起良性沟通的局面,让学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从而准确及时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果。

  (4)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90后”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多数更倾向于向自己的同学、好友等同龄人倾诉。针对这一特点,高校辅导员可以选拔出部分优秀学生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成立朋辈心理辅导小组,组织和引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时,高校辅导员要注意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及时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解决在实施心理辅导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尽快摆脱心理困扰。

  参考文献

  [1] 康艳明,刘延金,余红梅.关于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2] 陶惠敏,张紫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08).

  [3] 喻瑶,熊忠元,王剑.“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论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260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