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论文

谢桦分享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站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深刻地分析和解除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为我们未来直到2020年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在通篇报告中,有六处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字眼,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全文如下:

规律,主要是指事物内在的、固有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强调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1]“每一个事物的运动,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在实践中把规律找到了,按照规律办事,事情就办得顺。”[2]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李长春同志在“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更是强烈呼吁,“要注意充分研究并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3]对此,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人们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只有系统掌握和严格遵循这些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根本原则,按照客观规律去想问题,办事情,才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有效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性与个性统一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性与个性统一律,主要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实际的有机统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社会矛盾的展开过程是有其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它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的同质属性,也彰显着中国化进程独有的特质要求。这一点恰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展开进程中所不容忽视的一个规律性特点,这种同质的形成和特质的展现是奠定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是我们条分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的开关,尤其是深刻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原则内涵广博,寓意深远,其思想内容具有普遍性特征和普适性特点,吸引并鼓舞着众多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被压迫民族为之而不懈奋斗。有基于此,原汁原味地透彻理解并因时因地地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原则意义重大。例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基本理论的论证得出对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的揭示;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各自历史任务的剖析得出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述;通过“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重要命题的诠释得出对无产阶级革命方式和途径的探索;通过“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理想社会的论析得出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预见,等等。

这些著名论断大都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但是,实践告诉我们理论的科学性是有其普遍适用范围的,真理的正确性也同样是受诸多明确具体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际运用,要坚持以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转移。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4]也正如列宁所说:“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5]27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蕴含的共性与个性统一律究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本真化和民族化的体现,这就要求人们既要看到其共性、相同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个性、相异的一面。因此,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通识性和差异性,立足于从当代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制定出符合时代特点、切合中国实际、满足大众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鲜明的现实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6]53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统一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统一律,主要揭示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反映了理论自身形成、发展、传承、创新所具有的内在本质属性。实践证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这既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必然和实践需要,同时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进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准则。因此,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原则与中国具体实践的这种良性互动和交互作用,才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固有的“实践效力”和“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统一律要求坚持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说任何割裂、肢解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都是不允许的。我们通过总揽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但凡遵循这一原则,社会主义思潮影响、革命运动、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就会发展壮大,展现蓬勃生机;反之,就会导致挫折失败,发生重大失误,甚至亡党亡国亡制。这业已成为被实践多次检验并反复证明的一条颠扑不破的铁律,是人们基于对长期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如果脱离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一味盲从、迷信的态度,不顾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所呈现的新特点来理性客观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注定会重犯教条主义和“左”的错误。正如邓小平所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同时,具体实践也不能够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现实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调整也绝对不能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主观臆断和任意歪曲,这是马克思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本质要求。对此邓小平又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8]因此,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原则和基本方法,紧密结合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探索观察新事物的新视角,研究新情况的新思路,以及解决新问题的新路径,进而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同时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惟其如此,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矛盾与对立统一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矛盾与对立统一律,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在具体结合过程中出现的内在张力或“水土不服”。我们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但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5]274这也就是说,“化”的实质绝对不是神圣化、神秘化、绝对化和教条化,而是在吃透理论,把握精髓,摸清国情基础上的成功结合和合理嫁接,是在内容传递和形式表达上突出中国做法、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矛盾与对立统一律要求人们必须摒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两张皮现象。也就是说,既不能用理论去框套现实,也不能用现实去裁剪理论。它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要求:

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做到科学有效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全面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要力争从思想源头上杜绝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任意附加和随意演绎,避免“歪嘴和尚念错经”;从学习态度上杜绝简单背诵现成的历史结论而忽视思想方法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运用。

二是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无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需要人们认清中国现实国情,只有全面、深入、彻底地了解中国国情,才能找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特殊性和针对性,进而研究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如毛泽东所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6]633这就需要人们立足于通过调查研究去获取真实信息,在全面把握历史的中国、现实的中国与未来的中国中真切地了解中国客观实际。

三是有的放矢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怎样相互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18]这就明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关节点,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蕴含的矛盾与对立统一律究其实质,就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揭示一般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避免教条主义和事务主义两种错误思想倾向。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9]111-11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6]534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隐性与显性统一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隐性与显性统一律,主要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之间的有机统一关系。这种隐性与显性统一律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不断深化,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必然。过程是潜在的,内隐的,是随着实践的向前发展而不断拓展、延伸的。而理论成果则是外显的,表征的,具体体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理论成果中。

2012年党的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抚今追昔,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原则,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原则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对此,同志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20]这些既具有中国作风、中国特点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是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典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蕴含的隐性与显性统一律究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统一,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原则,同时更是总结实践经验,拓展理论视野,作出理论概括,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知识宝库的理论自觉。

总之,文中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六大基本规律是我们持续跟踪并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近进展所总结得出的一己之见、一家之言,惟愿本文能够引起越来越多的学界同仁踊跃参与,共同探索,为推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40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