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2017大一思修论文参考(2)

坚烘分享

  2017大一思修论文参考篇二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应迈好“三步”》

  摘要:作为时代的骄子,当代大学生总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我们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用科学的理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并且依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建立起积极向上、切合实际的理想信念,这将成为大学生立志成长的关键和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教育 成才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认为,这点精神主要是指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其核心内容就是理想信念。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最不知满足、最富有理想的通常是年轻人,在当今任何一种文化结构中,大学生又无疑是社会中最具有开放意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追求目标较高的人,于是对现实永不满足、无尽追求的理想主义无疑是大学生的主旋律。用流沙河诗的语言来描绘理想的作用,会有更感性的体验:“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点燃熄灭之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理想是路,指引你走向黎明。”

  一、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就应该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发展和深化。所以,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大学生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在正确的世界观基础上,他们才能够逐步形成一系列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时代要求相统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知道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了解时代的要求、知道哪些事情真正有价值,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形成自己远大的生活目标,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因此,必须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状以及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大学生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由于他们社会阅历浅,所以往往会在险恶的社会现实面前丧失理想追求的信念,迷茫彷徨。其实,理想虽然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目标,但它毕竟还只是一种奋斗目标,不是也不可能是社会现实。因此,大学生在确立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尽量对现实保持全面正确的认知,尤其对于社会阴暗面,不能熟视无睹、随波逐流,也不能仅限于怨天尤人,更不能采取反社会的行动或自杀,而是要在合理认识和接受的基础上,相信通过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会逐渐加以改变。

  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间反差的产生还与大学生是否协调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紧密相连。大学生如果不考虑社会的利益和需要去搞“自我设计”,一旦二者发生矛盾又不能自觉地服从于后者,这样的个人理想很难称其为正确,与现实产生反差也就在所难免了。这就需要我们在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统一方面多做细致的工作,帮助大学生随时了解社会需要的发展,并督促他们经常反省个人理想,不断地进行校正和调整,把大学生个人的抱负和追求引向同社会的利益和需要相结合,把个人理想溶于社会理想之中。

  理想要转化成现实,还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大学生对此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应该说,懂得理想和奋斗精神之间的关系,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但也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中,一方面有远大的抱负,另一方面又是被长辈们“抱大的”,缺乏为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奋斗的毅力和品格,以致眼高手低成了他们中间带普遍性的问题,在理想和奋斗精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因此,要教育大学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磨炼自己、创造价值、实现理想。

  三、紧密联系大学生实际,寓理想信念教育于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依靠实践调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是最最好的教师,是最生动的课堂,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方法。青年学生的一个突出弱点,就是书本知识多,社会实践经验少。尤其是当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在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大量事实和心理学研究都雄辩地证明: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是形成远大理想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理想和信仰结合的必要媒介。

  针对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端正,过于功利化的择业倾向,可以让他们到相关领域参观、实践,亲自感受这些专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大学生理想的低层次性问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访问英模、重游革命圣地、到基层和落后地区挂职锻炼和知识咨询等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真情和美好理想,使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自觉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还有针对大学生的理想不坚定等情况,可以请成功的专家名人做报告,讲他们的理想追求讲他们的奋斗史,讲他们的成功和喜怒哀乐,从而使学生明白:正确的理想信念使人生更有意义,理想还要加苦干、实干才等于成功,等等。

  可以说,这些教育方式都注重化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实实在在的自我教育过程,而这应该成为我们新时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模式。因为,说到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育或转化成自我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受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理想并内化为自己的理念,通过从日常小事做起,提高修养,使正确理想真正深入内心,这种养成教育是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它通过培养良好情感来奠定正确理想的根基也符合人们接受理论的规律,可以有效避免空对空的理论灌输造成的一些逆反心理,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成长春:《适应超越――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

  潘一禾:《论大学生理想教育中的角度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看过“2017大一思修论文参考”的人还看了:

1.2017大一思修论文参考范文

2.2017大一思修论文优秀范文

3.2017大一思修参考论文

4.2017大一思修论文精选范文

298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