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就业问题的思修论文(2)
浅析就业问题的思修论文篇二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对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异常艰难的现状,本文从就业难的原因着手,提出了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应该灵活机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同时要勇于自主创业,还要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 工作的力度。
【关键词】就业形势 就业难 职业能力 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1
2010年两会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关注焦点和社会问题,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进口明显下降,我国出口减少,企业效益降低,不少企业大量裁员或缩减招聘人数,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如何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找到大学生就业的出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就业现状
1.1 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就业大军高达1000多万人。
1.2 企业倒闭,失业人员增多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2009年中国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估计2010年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四分之一。
1.3 公务员考试,招录比例创历史新低
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人数创新高,去年有77.5万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以辽宁为例,报名11.8万人竞争5721个录取名额,录取比例约为21:1。今年的报名人数可能达到120万人,其它行业工作岗位竞争也是异常激烈。
2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2.2 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成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2.3 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2.4 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调查显示,70.63%的学生对2008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他们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
2.5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也脱离了社会需求,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对就业做出最佳抉择,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 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方法
3.1 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
很多毕业生经历了多次面试的失败,造成了心理的严重受挫。高校就业部门应帮助毕业生认清自己,认清社会,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使其端正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在此特殊时期显得尤其重要。
3.2 转变就业观念,降低求职要求调整就业心态
在就业时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在找工作之前,一定要研究市场需求量,了解社会及企业的用人要求。中心城市的需求有限,缺的是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基层。从就业门槛低、综合要求较少的基层岗位做起,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也可以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或可以灵活就业等。在校学习期间增强兴趣的广度,善于控制和调整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择业观与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
3.3 勇于自主创业
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享受4项优惠政策,包括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享受更多公共服务等。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积极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
3.4 继续深造
既然就业市场处于低迷状态,那考虑继续深造考研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方面,可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深造的时间回避当前不良的就业形势,待几年后整个市场回暖,再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3.5 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既然在就业方式上实行自主择业,大学生就该应熟悉就业政策及就业过程,了解就业形势动态,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以满足用人单位的标准。还要加强宣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各类政策,实现顺利就业。
3.6 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首先,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通向成功的通行证。在大学期间应提升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审美能力、组织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知法守法、公平正义的品格。其次,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补充新知识、新信息。再次,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也就是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的本领。
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杨玉华.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分析[J].商业时代,2007(15).
[2] 杨泰.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学位 论文.
[3] 高山,王静梅.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5).
[4] 新华社《七成高校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2009年6月25日.
浅析就业问题的思修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