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政治论文>马克思主义>

分析西北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边缘化

宁静分享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共同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深入,人民的思想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这给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加之国外敌对势力不断扶持我国的极少数极端民族分裂分子开展分裂祖国、分裂民族的违法犯罪活动,影响了我国的区域民族关系。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更要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正确处理民众的价值观引领以及意识形态问题,这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生活状态与生活过程的真实反映2.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容决定了意识形态的内容,说明其内容具有从属性;3.社会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决定了其具有历史性;4.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直至消亡。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

  1.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一是作为正确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批判和继承了过去人类历史上意识形态的理论成果,并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同时对社会发展规律作出了理性的总结。二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通过研究人类发展规律总结提出的,它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了1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意识形态。

  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它来源于实践,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产生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成果,它不是空洞浮夸的东西,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具有指导性作用。社会实践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依据实践的客观存在标准,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它不会变成空想教条的东西。

  二、西北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的体现

  (一)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动摇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的优势,疯狂的进行意识形态的扩张。而其扩张时机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使之产生了了多样化的价值观念,而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已经难以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同时社会群体的成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朝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其思维方式也具有随意性,上述这些都大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逐渐边缘化。

  (二)各种消极颓废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各种资产阶级思潮随之而来,各种极端民主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了冲击。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活跃,不可避免的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逐步渗透在我国的各个阶层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宗教意识也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充满敌意,他们往往会利用宗教进行有目的的破坏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进行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同时还有少数邪教组织也乘机利用迷惑人的宗教外衣进行反人类、反社会的犯罪活动。上述这些行为思想都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形成冲击和挑战。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终结论”等错误说法的挑战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网络和新媒体已成为当前接受信息的主流渠道,而“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挫败”、“共产主义希望渺茫”等等错误言论也出现在网上,这些错误的理论通过网络的传播扰乱了大众的身心,动摇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同时使得国内的一些人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持怀疑态度,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西北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的对策措施

  (一)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一元化与思想意识多样性的关系

  社会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思想意识,我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和生产方式的冲击,社会出现了多元化的思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各种各样,加之宗教文化的影响。如何在我国复杂的多民族关系下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国的民族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而思想意识观念更是千差万别,因此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化的今天,更多地对于各民族思想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因此我们要广泛地搜集、整理个民族优秀文化,然后用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整合规范和吸收、通过创新包容的办法来解决这一对矛盾体。

  (二)正确处理宗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

  在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宗教信仰活动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并且宗教在少数民族的文化作品中也具有很广泛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往往和宗教问题紧密相连,宗教问题不能妥善地解决,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民族问题。因此我们在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的同时,尽量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采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办法发挥其积极的方面,限制其消极作用。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和平统一。

  (三)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意识等为代表的民族精神。这是少数民族精神层面的精华,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我国各个民族因为地理因素、生活环境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广泛差异的多民族国家现状使得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大不相同,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是使之凝聚团结的最坚强纽带。我们应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相结合,找到凝聚的结合点,培养并升华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和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结合起来,使之更生活化日常化,有利于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少数民族中具有亲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18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