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政治论文>马克思主义>

试析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闫真珍分享
  论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在继承和批判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对于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各个领域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指导意义
  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进行了批判,从动态的经济政治变迁和历史现实角度出发,阐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及其实质,捍卫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平等观,使其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以及解决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也同样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在对历史上一切旧有的平等观做了批判之后,尤其是用唯物史观对资产阶级的平等观进行根本改造后,所确立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平等观。马克思认为,平等观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彻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处于完全相同的地位,人自身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时,才能实现实质上的平等。
  (一)平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平等并不是天生的、永恒的,而是打着不同经济社会形态烙印的历史范畴,是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经济关系的反映。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指出的:“平等的观念,无论是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由此可见,平等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反映一定经济结构的价值观念,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和范畴,而非绝对的范畴。所以,对于平等这个概念,必须用历史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加以对待,而不能只是从理论原则上抽象地去讨论它。
  (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无产阶级的平等观
  资产阶级所鼓吹的超阶级的、绝对的平等,实际上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服务的,是用来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它只能算是阶级内的平等,而不是全社会的平等,因此并不能代表平等本身。可以说,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是虚伪的、片面的、反动的。而马克思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社会平等,就必须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而无产阶级正是唯一一个把消灭阶级作为己任的阶级。同时,恩格斯也指出:“无产阶级要求平等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这句话十分清楚地表明了无产阶级的平等观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阶级。因此,无产阶级的平等才是彻底的、真正的、全面的平等,是符合马克思对平等的描述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无产阶级平等观。
  (三)平等不是平均主义
  马克思历来都是反对平均主义的,他认为,平均主义所追求的齐一性在根本上是违背人的自由本性的,是以牺牲个人的自由为代价,这是绝对不足取的。马克思认可人们在体力和智力方面存在着一些先天的区别,因此他指出,资产阶级在被推翻以后实现的也是一种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平等,是过程的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上的均等。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科学视角,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平等观的科学内涵,既是无产阶级争取平等权利的理论总结,同时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人类有史以来平等要求的创新成果,是在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全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深切关怀的平等观。
3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