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临床医学>

中西医结合妇科论文

秋梅分享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妇科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医结合妇科论文篇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慢性妇科炎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妇科炎症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40例,应用西药和中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140例,单纯应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的每次月经量、经期及平时的腰痛情况、白带的量及颜色等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患者的月经量较前减少,经期及平时的腰痛情况及白带的量及颜色异常的情况显著改善。结论 经本研究证实,中药和西药的合用能使慢性妇科炎症的治疗率提高,比单用西药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明显,应该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妇科炎症;临床疗效;观察

  妇科炎症是育龄期女性的一种常见病,主要有外阴的炎症、阴道的炎症、宫颈的炎症、盆腔的炎症、附件的炎症等,在其发病的早期,患者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主要表现有增多的月经量、腰腹痛、下腹坠痛、白带异常等,这些症状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充分重视,导致疾病的延误治疗而使疾病转化为慢性,如慢性外阴的炎症、慢性阴道的炎症、慢性宫颈的炎症、慢性盆腔的炎症、慢性附件的炎症等,慢性妇科炎症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患者的不孕、宫外孕等[1]情况,以往对慢性妇科炎症的治疗主要应用西药治疗的方法,效果有时候不明显,在本研究中,采用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现将治疗的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住院的慢性妇科炎症患者280例,对其进行妇科检查、腹部彩超、血清CA125、病理学检查确诊并进行随机分组,280例患者都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病程2个月~2年。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1.166.51)岁,其中280例患者中单侧附件炎症的有40例,双侧附件炎症的有120例,盆腔炎的有50例,子宫直肠陷凹有液体积聚的有70例。将280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指标进行统计学检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选择标准[2] 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的诊断标准:育龄期的妇女有痛经并不断加重、白带量增加、下腹部不同程度的坠痛、腰部的酸痛、月经的量及持续的时间延长,经血中有血块的出现,宫颈存在不同程度的糜烂,性生活后症状加重,辅助检查帮助确诊。

  1.3方法 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进行治疗,方法为盆腔灌洗。一种方法为:用药为250ml的生理盐水、2~3g的头孢曲松钠、0.2%的甲硝唑注射用药250ml、地塞米松5~10mg、庆大霉素16~24万单位;另一种方法为:250ml的生理盐水、4~5mg的头孢噻肟钠、0.2%的甲硝唑注射用药250ml、糜蛋白酶4000单位、庆大霉素16~24万单位;灌洗前嘱患者将膀胱排空,取平卧位的姿势,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进行腹腔穿刺,穿刺后以150~200滴/min的速度进行灌洗,灌洗3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组:应用对照组的西医疗法加中药联合进行治疗,中药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为主。中药方剂组成为30g黄芪,桃仁、柴胡、红花、当归、赤白芍、牡丹皮、枳壳、丹参、板蓝根、败酱草、青陈皮、川穹、三棱、术香、莪术、延胡索各取10g,并以6g的炙甘草加以调和,口服1剂/d,20剂为1个疗程,月经期的时候停止服用。

  1.4治疗标准[3] 治愈:患者的全部症状消失,月经的量及周期正常,白带恢复正常,妇科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有效:患者的症状自觉基本上改善,妇科检查时附件区的压痛明显改善,炎症病灶的范围减小;无效:患者的各种症状及体征没有明显的改善,局部症状有加重的趋势。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慢性妇科炎症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主要见于育龄期的女性,其发病的几率较高。主要有以下几种:慢性外阴的炎症、慢性阴道的炎症、慢性宫颈的炎症、慢性盆腔的炎症、慢性附件的炎症等,导致慢性妇科炎症的原因可能是:月经期间的感染,在月经期间,如果不注意卫生,则可导致细菌沿着阴道的逆行生长繁殖及蔓延;妇女生产后出现感染,产后的女性宫口尚未恢复,孕妇的体力较弱,易出现阴道中的原位细菌增殖移位而引起感染;流产后的患者也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流产手术的不彻底致使胎膜组织等的残留导致;还可能来自邻近器官感染的蔓延,如阑尾的炎症、腹膜的炎症等;在妇产科的手术治疗中,如果不注意卫生的保持,也可以引起妇科的炎症。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该病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的效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

  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体内产生湿热或外部的湿热侵入体内而引起的,治疗的方法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为主[4]。研究中应用中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西药的灌洗方法能使杀灭细菌的作用增强;直接灌洗病灶部位,药物直接与细菌、病毒相接触,起到直接的杀菌及抑菌的作用,使药效发挥的更彻底,其中的糜蛋白酶具有消肿消炎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消炎制剂,可以使炎症的程度减轻,还可以促进局部渗出液的吸收。中药的治疗方法,能修复子宫组织,对子宫的血液循环起到加强的作用;对人的免疫力起到调节作用,免疫力的增强使对细菌的杀伤作用增强;中药的应用能使血小板不能聚集,从而有利于对纤维蛋白原的溶解,对血栓的形成起到了抑制的作用,血栓的不易形成,就使局部形成的炎性病灶软化、吸收;中药的应用使人不产生耐药性,能更好的对疾病进行治疗。

  总之,西药与中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妇科炎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症状改善或消失,妊娠率增加,复发率降低,比单用西药的治疗效果明显,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纪艳红,王晶.30例慢性妇科炎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3,11(18):514-515.

  [2]张春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78例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4,8(4):292-293.

  [3]严知明.中西药物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医中药,2013,11(2):181-182.

  [4]黄颖红.中西药物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的临床效果比较[J].求医问药,2011,9(9):290-291.

  中西医结合妇科论文篇2

  浅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易黄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但均出现轻度药物反应,停药后均自行缓解。其中观察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92%,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支原体感染患者,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 妇科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是妇科生殖道感染重要致病病源体,因支原体无细胞壁的特殊结构特点,对大多数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引起耐药菌株,增加治疗难度[1]。传统临床治疗中采用大环内酯类、盐酸四环类、喹诺酮类敏感度较强的药物治疗,然而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单一用药仍达不到理想的治疗目前,为此本文将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3例妇科支原体感染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妇科支原体感染患者,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5.8±2.3)岁;病程7d~10个月,平均(4.2±0.5)个月。均有不洁性交史或性伴侣感染史,均符合《实用妇产科诊疗规范》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异味、外阴瘙痒及灼热感、尿频、尿痛、尿急症状,查体可见宫颈充血,宫颈管触痛,伴有糜烂20例,盆腔炎15例。药敏检查均对克拉霉素敏感。宫颈分泌物取材近期内均未应用抗生素,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及淋病、滴虫、真菌、病毒感染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于经期结束3~7d内,根据药敏结果中对克拉霉素敏感者,给予克拉霉素分散片0.25*2片,0.5g/d口服,每天两次,疗程10d;白艾洗液患者自行阴道冲洗,1次/d,疗程10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易黄汤加减治疗,组方为太子参、山药、芡实各30g,车前子20g,陈皮、赤芍、柴胡、荆芥、苦参、黄柏各15g,白术、苍术、甘草各10g。若偏热者加龙胆草10g,偏寒者加桂枝6g,腹痛者加泽兰12g,脾肾虚加川断15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10d为一疗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禁止服用其他药物,并严格饮食,且禁止性生活,停药7d期间也禁止性生活,停药7d后到院复查。

  1.3 标本采集方法。窥阴器暴露子宫颈后,消毒棉球擦去分泌物,将拭子插入宫颈管10~20mm,捻转并停留30s再取出送检,支原体培养24~48h,试剂盒由天洋电子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4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5 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其中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支原体检查呈阴性;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消失,支原体检查呈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但支原体检查呈阳性或弱阳性;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变,甚至病情加重,且支原体检查仍呈阳性。(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但均出现轻度药物反应,停药后均自行缓解。其中观察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5例(7.94%),分别为皮疹2例,头晕头疼、消化不良、腹泻各1例;对照组的22例(34.92%),分别为皮疹5例,腹泻4例,头晕头疼、消化不良味觉改变各3例,失眠、焦虑各2例,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支原体感染是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临床引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主要有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白带增多,尿道灼热,并可能引起盆腔炎、输卵管炎而导致不孕、流产及宫外孕[2]。临床治疗中常用大环内酯类、盐酸四环类、喹诺酮类敏感活性较强的抗生素治疗,可阻碍细菌转肽过程,抑制微生物蛋白合成,进而达到杀灭支原体,但由于临床广泛使用,耐药性发展较快,Uu和Mh的耐药菌株日益增多,致使复发率较高,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单纯应用西药抗生素治疗效果有限[3]。

  尽管妇科支原体感染在中医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有阴道白带增多,且色黄,外阴瘙痒,另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附着,属于中医“带下病”、“淋证”等范畴。其发生机制与湿、热、淤邪有关,三邪蕴结于下焦,损及任脉,多属于“虚实夹杂”之证,为此临床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祛邪扶正并兼顾肝肾以利湿为治疗原则[5]。本文研究根据妇科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反复发作的特点,给予传统中药方易黄汤治疗。方剂中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太子参补气健脾;车前子性甘寒,清热利湿;陈皮能理气燥湿;柴胡善疏肝解郁,泻肝除湿;赤芍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荆芥可疏风散热止痒止;苦参的燥湿能力强,善清下焦湿热,又能兼治阴肿阴痒;白术、苍术可健脾燥湿;甘草能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补虚不留邪,祛邪不伤正[6]。

  现代药学研究表明,易黄汤中的利湿类中药对支原体等多种病菌有抑制杀灭作用,另配有活血化瘀类中药,可软坚散结,使炎症粘连松解,增生的结缔组织软化,与抗生素联用可在杀菌抑菌的同时改善支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间接对病原微生物的调节作用[7,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2%;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92%。由于本文研究中只用一联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抗生素的药物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因为研究病例较少,今后尚有待继续研究。

  综上所述,对妇科支原体感染患者,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艳莎,张新.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用药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12):11-12

  [2] 翁彦云.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59-160

  [3] 朱丽红,袁宁霞,杜冬青,等.2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阴道微生态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44-3147

  [4] 刘文娥,谈珍瑜,夏如意,等.盆炎丸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5):590-593

  [5] 石慧.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2):75-77

  [6] 马文辉,邱木雄,程力明,等.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41-2042

  [7] 孟曙芳,汪碧云,毛小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38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64-765

  [8] 邱峰,黄熙理,洪丽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型解脲支原体性宫颈炎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3,44(1):5-7

猜你喜欢:

    308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