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留守儿童问题的毛概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最终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谈留守儿童问题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留守儿童问题的毛概论文篇一
《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
关键词:人口流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86-02
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本文所指儿童,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
1.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据2009年全国妇联公布的数据,全国留守儿童总数为2300万,占儿童总数的13%,并逐年呈上升趋势,而农村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82.2%。
2.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2.1 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2 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
2.3 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2.4 发育不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
从家庭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看黄色录像、搞帮派、谈恋爱;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
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3.对策及建议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3.2 用爱激励孩子。“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3.3 指导孩子慎重交友。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3.4 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当前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已经困扰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关爱“留守儿童”,积极正确的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相信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留守儿童”一定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谢启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学校教育的对策[J];教育探索;2008年10期
[3]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马雪琴;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问题及其改善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谈留守儿童问题的毛概论文篇二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关爱和教养
调查中我们发现,父母一起外出打工的占到调查总数的75.8%,有52.5%的父母一年才回家一次,一年两次的占40.5%,多年未回家的为2.1%。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孩子大部分是由祖辈照顾,祖辈虽能很好地照顾孩子的衣食,却无法保障他们的教育;也有些祖辈,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倍加呵护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而另有些祖辈自身生活上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还需要留守子女来照顾他们,难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另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不得不去承担相当的家务活,做着同龄孩子所不做的事情,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
(二)缺乏安全感
父母长期不在家,给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调查中,我们通过开放性问题获知:留守儿童所担忧和害怕的事情有很多,诸如“担忧父母的健康和人身安全”“担心父母在外会发生意外”“担心爷爷奶奶会生病,自己没人照顾”“害怕父母不打电话,不和自己联系”““害怕自己的成绩会下降”“害怕没人管”“害怕别人嘲笑自己,被别人欺负”“害怕过年父母不回来,见不到他们”。
可以看出,父母在外打工,给留守儿童的心里也造成了很大影响。一方面,他们会担心被父母遗弃,父母不再爱自己,不回家了。另一方面,也会更担心父母在外是否安全,是否会生活的健康,是否会发生什么意外。他们承受着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多留守儿童都觉得自己很孤单、寂寞,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自己的父母。很多时候,留守儿童有了困难,有了挫折,无处可诉,无人可帮助。这都给留守儿童造成孤苦无助之感,由此而影响到学习,长期这样下去,会给孩子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存在自卑心理,学习成绩低下
孩子虽然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的劳动,会以努力学习来报答父母,但更明白父母是因为贫穷而被迫流入打工一族,但凡在家乡比较富裕、有出路的人,通常是不会流入城市的。从纵向比较看,农村外出打工的家庭经济状况比外出务工前有所改善,但从横向比较看大部分务工家庭并不能改变同周围家庭之间曾经存在的贫富差距,因而存在自卑心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有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地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的现象,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较班级平均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
(四)失学、辍学情况严重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失学率、辍学率比较高,尤其在八年级下学期,失学、辍学情况比较严重。刚进入初中读初一还有一点新鲜感,到初二初三新鲜感没有了,学习压力较大,学生从心理上厌倦学习,最后导致辍学。
二、解决的途径和策略
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庭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也成了重点问题。
(一)努力做好监护人工作,形成家庭、学校合力共管。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有法定义务和责任,他们的监护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在认真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帮助。要利用定期家长会、重大节假日家长回乡之机举办培训班、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培训活动、教师深入监护人家中面对面交流沟通等形式,开展对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二是要加强与监护人的情况交流和信息沟通。三是要鼓励和支持留守儿童与外出家长建立沟通机制,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节假日团聚等方式,增强相互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化解长期分离造成的交流缺失和情感缺失。
(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专项知识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强留守儿童日常学习的监督管理和帮助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按照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要求,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气,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的心理知识、生理知识,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团队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访谈活动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培养他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三)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实践证明,大量隔代监护、亲戚监护以及兄姐监护、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后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管理,更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教育等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推动寄宿制学校规划建设,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同时要重视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为广大师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卫生、和谐、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建设农村中小学和谐校园。要通过精心打造和管理,努力把寄宿学校建成留守学生之家,让他们感受到家庭一样的温暖和谐。
(四)在学生间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反馈机制。留守儿童大都自尊心强,内心封闭,情感压抑,不愿意和与自己有一定年龄差距和思想隔阂的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倾心交流,但倾向于向自己的同龄人诉说。在班级中,班干部、共青团员的思想比较稳定、健康,而且他们和留守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关系相对密切,很多时候能无拘无束地交流,从他们那里应该能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一些关于留守学生心理、思想和道德状况。如果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在他们和老师之间建立规范的信息反馈机制,构筑留守儿童和老师之间的桥梁,这样老师就能有准备、有针对性地与留守儿童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内在的心理和思想问题,避免这些问题的积累。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解决好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谈留守儿童问题的毛概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