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旅游管理的相关的论文
知道旅游管理的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整合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你喜欢哦。
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
引言
社区生态旅游加入当地居民这一新鲜元素,通过此项目让居民从中获利,使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也给游客造成一定的新鲜感,吸引他们前来,这也是社区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最大的不同之处。
社区生态旅游相较于其他旅游业来说更为高级,也更加人文化,它能让旅游者更好地拥抱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俗,促进当地经济和自然文化的开发。社区和居民是活动主体,居民作为旅游发展者和受益者,他们必须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必须在进行旅游活动的同时,进行环保活动。但是,由于社区生态旅游活动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许多管理机构都还没有完善起来,所以,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完善管理机构,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更好的,解决当前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社区生态旅游概述
1.社区生态旅游的含义
对于旅游,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走走停停,看看风景,人们更多的是想参与进旅游氛围,找到更活泼有趣的生活方式,从旅游中体验不一样的乐趣。随着你们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生态旅游这一理念,应运而生。社区生态旅游已社区为承载体和开发体,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习俗,给游客以强烈的感官和心灵的冲击,让游客有不一样的体验。当然,此活动必须在保证当地的自然风景和传统文化,不被人类破坏,且可以保证当地人的收益的基础上才可以顺利进行。并且,这些条件缺一不可,这就又要求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继承且发扬传统文化,使旅游开发,具有低碳性,环保性,可持续发展性。
2.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在工业革命飞速发展之时,召开了第一届环境会议,得出的要想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生态环保的这一结论。人类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而且人的出生率远远高于死亡率,所以,新的生态环保理念,必须以低碳生活,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争取还未来一片青山绿水,给后世一片碧海蓝天。在此理念的引导之下,现代企业已经大大改变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减少了对自然的污染,倡导绿色生产。而且,为了环保,人们正在着重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减少依靠第一,第二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体,必须首当其冲的实施低碳环保理念,而且,旅游业推出社区生态旅游这一新型主题,让人们可以在环保中旅游,这一新型理念给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好体验,从而吸引力越来越的人群加入,这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的旅游模式,逐步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同时因为此主题为当地社区居民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使他们也正确认识到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所以也自觉加入到了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此模式加强了生态旅游的人文性,保证了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生态旅游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对社区生态旅游的影响
正所谓,"樱桃好吃树难栽",生态旅游这一理念是非常的好,这一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客观,但是,实施起来,其实并不是特别的容易,需要切实考虑许多因素,而且首要的四个内部因素就是:当地政府、当地社区、社区居民和旅游企业。这四个主体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尤其是利益关系,更是错综复杂,所以它们又构成了社区生态旅游的内部利益主体。如果平衡不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建立,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当地政府,制定法律,建立管理体系,这些都会影响管理模式的形成和规范。所以一定要调节且平衡好各个部门的利益关系,使他们得到平衡,从而可以推动管理模式的形成和规范,使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更加适合市场需要和世界发展,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旅游企业的素质对社区生态旅游的影响
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旅游企业,作为整个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火车头,自然要首当其冲的改变传统观念,利用手中的专业的旅游管理经验和充足的资金,大力发扬环保理念,注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并且保护传统文化,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给当地居民注入环保这一理念,同时使他们从中获利,从而可以与居民建立良好且长期的合作关系,使活动可以更加顺利进行。
3.社区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的影响
一个主题,要想吸引大众,博人眼球,必须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特色。毫无疑问,社区居民就是这一特色元素,他们可以让游客体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所以,必须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旅游提供服务,使旅游产业可以长足发展。
4.当地社团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影响
在社区生态旅游中还有一个幕后推手,这个推手就是当地社团。当地社团绝对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组织,他们把各个主体联合起来,评估收益,公平的反应获利情况。虽然当地社团并不是直接参与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服务和经营,但是它通过调节各方利益这一作用,依然在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所以,当地社团对社区生态旅游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这起着领导者和开发者、创新者的作用。
5.外部因素对社区生态管理模式的影响
在管理构建中,有内部因素,就有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旅游者和非政府组织。旅游者作为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消费者,他们支撑了旅游资金,保证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他们决定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非政府组织主要就是解答居民的问题,保障着居民的利益,带动居民参与活动且自觉保护环境。所以要想好好发展,不但要加强内部的修养,还要得到外部的支持。 三、社区生态旅游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居民的主动性不强
社区生态旅游,以当地居民为主,社区为单位,确定旅游活动主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使其得到人们的喜爱,从而更加有利于旅游活动的进行,所以这就是社区生态旅游与以往常见的旅游形式的不同之处。因为,现在的居民还是处于一个封建保守的思想,还是依靠传统的生活方式,所以,对于这种新型活动,他们虽然好奇,但是却不会主动参与。决策者在管理之中,对于居民的参与,也没有提起过高的重?。这就导致,在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时候,常常陷入被动的情况,最终影响它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社区生态旅游至今无法普及的主要原因。
2.影响本地文化的发展
生态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在我国,虽然旅游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飞速发展,但是由于没有重视环境的保护,只是在意经济的发展,这就造成了生态的破坏,阻碍文化的多样性的形成,不但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反倒在实际意义上挫伤了我国的旅游产业。一些管理者,在社区生态旅游进行经济开发中,忽略当地元文化的发展和继承,过度开发生态旅游,只是牟取暴利,肆意改造。当地居民,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受限,只是从中看到了利益,从而积极参与,却并不懂如何保护自身长久的利益,导致,他们也不再注重传统习俗,使自己的文化特色也是逐渐消失。长此以往,旅游业和传统文化,都会受到强烈冲击,所以,必须及时制止,依然从保护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社区生态旅游才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
3.旅游企业的管理不善
旅游附加产品也没有过多的创新,使得旅游的内容比较单一,反倒令传统旅游产业的发展,持续走低。在旅游中,旅游者就是图个新鲜,找个乐子,体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社区生态旅游,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刚好满足了游客的这一要求,可是,进来,社区生态旅游确,早早就固定了旅游路线,而且所体验的项目,也是有了一定的安排,这样似乎,又趋向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使特色逐渐消失,导致游客有所失望。再加上,在管理方面也是多个部门同时进行参与,很是混乱,这就,又导致旅游区和社区有所摩擦,所以反倒使发展停滞不前。
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在管理方面长期存在问题,使社区生态旅游无法得到重视,社区生态旅游的亮点和特色也无法发挥出来,从而令旅游业也无法得到均衡发展。
四、改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措施
1.提高社区居民的主动性
在社区生态旅游中,我们必须重视一个重要的群体――当地居民。如果,当地居民不配合,那么,这个活动根本无法进行,工作也是根本无法展开。所以,要想完善社区管理,必须关注社区居民,支持他们提意见,并且进行筛选采纳。其次,可以建立一个社区交流平台,让居民可以坐下说话,围在一起探讨想法,并且可以在平台上看到所发布的重大改革,这样大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且了解大家的想法,动态与发展方向。当然,也要建立一个问题协调部门,作为问题的最终处理之处。
社区生态旅游也要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这样才能使其生命力更旺盛,更适合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建设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
社区生态旅游的顺利发展,必须建立在利益公平分配的基础上。公平性对生态旅游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管理之中,政府必须站在阳光下,把分配方式等一系列问题都摆出来,让大家一起探讨。政府只有保证了居民的利益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所以,政府必须改变居民传统的坐吃山空的理念,让他们自己动手,行动起来,自己经营一些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当然,为了不让居民受经济的局限性,政府可以和银行合作,使居民顺利得到信贷服务。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了旅游活动中的特色,又使居民没有压力的进行项目构造,使他们可以积极参与,服从管理。
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钱袋子,又使社区生态旅游更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3.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意识
社区居民的素质,对于生态旅游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在一些比较偏远的旅游地区,虽然生态环境较好,但是地区闭塞,居民所受教育有限,意识不到利用自然优势。而且,在当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可以说,他们对自然资源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话,普及给他们旅游知识,提高他们对旅游的认知水平,
使他们认识到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带来利益的巨大宝库,当然同时也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环保意识,居民只有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与获得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才会行动起来,自觉加入环保的活动中来,积极加入到管理当中,使大家的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的展开。
五、结语
虽然,社区生态旅游已经发展的有模有样了,也受到,许多旅游爱好者的追捧和投资,但是毕竟是新型主题,不可能一下子就步入正轨。期间少不了对各个问题的发现并处理这一令人头疼的过程。所以接下来,就是致力于解决发现并已经出现或者还未出现的问题,并且想出有效且良好的解决方法。同时,要注意对社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文风俗的保留,力争做到文明旅游,共享生态旅游好心情。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一、引言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内涵特征,其中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旅游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更是社会对旅游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本科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中,旅游规划课程是作为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查阅文献可以发现,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课程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学现状、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改革这三方面。由于研究基础薄弱,现有的研究深度不够,对制约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的因素把握不够,关于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旅游规划课程介绍及教学现状
(一)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课程介绍
旅游规划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具有系统性的关于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科学,是集地理学、心理学、生态学、规划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应用性很强综合性突出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概念、旅游规划的技术方法、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分类、旅游市场的分析与定位、旅游资源的功能分区、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规划项目的设计规划、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效益评估等。课程内容复杂多样,需要较强的交叉知识和学科背景。
(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现状
该课程是由教育部联合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基本原理概念的同时,掌握旅游资源的调查、规划与开发方法,能以所学课程知识为指导初步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实践工作。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在质量评价方面:该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在教学质量评价上除了闭卷的课程考试外还包括课程作业、课堂讨论、小组作业、课程论文等。
三、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单一
以渤海大学为例,课内实践教学部分在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主体内容都需要在课堂中开展,合理科学的课内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包括: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小组课堂实践活动、模拟开展规划项目的创意与策划、采用实践案例教学分析法、教学内容结合教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等。但是在??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有效的课堂时间有限,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丰富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在教学形式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因此当前旅游规划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存在着内容及形式单一的问题。
(二)课外实践教学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匮乏
在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课外实践和社会综合实践中,这是制约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例如,关于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这部分的课程内容,如果学生不参与到真正的课外实践中就难以掌握和理解这部分的课程内容,只有真正的实践参与才能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课程知识的融汇贯通。课外实践参与和社会综合实践是旅游规划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对课内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从实际情况了解到,学生很愿意走出课堂参与实践,传统枯燥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形式是与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背离的。
(三)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实践教学效果差
合理科学的课程考评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真正地考察和检验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内容、技能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旅游规划课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课程的考核与成绩的评定方式上,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固然有利于考察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僵化,课程最终成绩中学生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所占比重很低,不利于调动学生实践参与的积极性,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生在结束课程考试后,在教学计划中只是按照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在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没能将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结果。
(四)实践教学条件及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
必要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的基本保障,课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其中实践教学条件也是作为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当前旅游规划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多媒体教室已经在高校教学中普及,但是旅游规划课程有着其特殊性,简单的多媒体设施远不能满足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必要的设施设备不完善,现有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其次,旅游规划课程的课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落后,以利益为导向的学校和旅游企业间的合作还未形成长久稳定机制,这造成了旅游规划课程想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找不到实践场所,严重地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
在知识教学目标上使学生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能将基本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工作中,能够真正地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能力培养目标上,通过课内小组实践活动、课内模拟开展规划项目的创意与策划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大赛、旅游产品的营销策划等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正确地对游规划工作的职业引导、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潜移默化的塑造,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通过课外学生参观景区或者展览馆,组织学生进行公益社会考察和调研等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索精神,达到素质教育德育培养的目标。
(二)旅游?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
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是保证旅游规划课程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旅游规划工作需要掌握常用的相关软件,需要一定的从业技能与技术。提升旅游规划课程的师资水平,师资建设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和保障。通过聘请旅游规划公司的专业人员作为课外实践的老师,他们有着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于课外实践教学内容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注重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包括旅游规划实训室,应该配备景观沙盘、测距仪、GPS、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电脑(安装:MapInfo、CorelDRAW、AutoCAD、PS等软件)。 最后,对于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参与、从业能力实践培养这三部分。其中,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时开展小组课堂实践活动、课内模拟开展规划项目的创意与策划、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案例教学分析法。课外实践活动部分是旅游规划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对课内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二者相辅相承。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产品的营销策划是将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内容。鼓励和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的申请与工作,是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从业能力实践培养是补充内容,对学生进行旅游规划工作的职业引导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调研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将来的从业能力。
(四)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机制
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是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实施以“实践参与成绩为主导,以期末综合考试为参考”的评价机制。整个考评机制建立的目的不仅是局限于旅游规划这一门课程的考核,而应该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机制的内容包括:对于课内实践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实践任务。对于课外实践和社会综合实践部分,以调研报告撰写的质量和实践参与的实际表现为依据给定分数。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照学生意愿安排学生在规划公司或景区进行毕业实习,并作为个人的毕业实习成绩。将课外实践成绩或者社会综合实践成绩计入学分,作为学分评定的依据。在奖学金的评定、荣誉称号的评选、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等过程中纳入实践成绩,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考评方式,调整和改变当前旅游规划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促进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同时进一步增加学生参与课内课外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旅游管理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