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

文学硕士论文5000字(2)

秋梅分享

  文学硕士论文5000字篇2

  论形声字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形声字是指由两个文或字组成的复合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是表示事物的义符而另一个是表示事物读音的音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1]所谓以事为名,即依事类而定其名字,也就是形符。而取譬相成,就是根据口语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标声部分,即声符。许慎以江河二字为事例来对形声字加以说明,江河原本是为专指长江黄河而造的字,由于江河均属水类,所以都用“水”来作这两个字的主义部分,然后又根据口语中称谓江河的发音分别选取了读音相当的“工”、“可”来作标声的部分,于是就构成了江河两个形声字。

  裘锡圭先生曾说过:“形声字起初都是通过在已有的文字加注定符或音符而产生的,后来人们还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新的形声字。不过就汉字的情况看,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定符或音符,始终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2]这一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及过程。形声字经过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创造过程。[3]

  对形声字产生过程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了解:

  首先,商朝晚起的甲骨文中。从我们所学的甲骨文中,我们就可以轻易发现“往”的形声特点。它的甲骨是由上半部分的“之”和下半部分的“王”组成。它的含义就表示“之”字的“到、往”含义,而“王”则表示其读音。因而,甲骨文中的“往”字就是明显的形声字。还有,早起甲骨文的“凤”和“鸡”,分别描绘凤凰和鸡的形象,但两个字形体很像,不好区分,后期就分别加上声符“凡”和“奚”,使字变成形声字,既加了声符,同时又使两个字区别开来。这里,主要是为了把形体接近的表意字特别是象形字区别开,或者为了注明读音,给表意添加声符。此阶段附加上的声符往往同时具有区别字形的作用。

  然后,西周时期的形声字。发展到西周,形声字的出现不再仅仅是区别字形,而是在此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即从不同字形上区别不同的意义,给原字添加意符。这样,原字就成了分别字的声符。这种发展,是由于引申、假借产生的一字多义的影响。例如,由“录”字发展出“禄”、“碌”、“逯”。《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录,金色也。”也就是说,它为形声字,从金,录声。本义是指绿色金属。“碌”解释为的是从石,录声,本义为石青色。“逯”字也因添加了形符而有了随意走动等含义。所以,西周时期的形声字处在发展期间。它因前后时期的不同造就了古今转注字,因而此阶段也被称作古今转注字阶段。

  再次,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声字。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处在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各地不同的方言汇聚一起,由于空间、地域的不同,出现同音异名或者同名异音的现象。为了比较准确地记录异名、异音,当时的人们就制造一个和原来字的结构、读音稍微差别而意义相同的字,这就是方言的转注字。

  然后,战国晚起,汉字进入隶书阶段后的形声字。由于隶书改变了汉字象形性的特征,汉字的表意功能减弱,必然促使汉字的形声化。这个时期,除了继续创造转注字以外,出现两种情况:或者给原来的表意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重新造一个声义兼备的形声字,或者给本来就没有自形的新词创造一个全新的形声字。这两方面的结果,导致出现所谓“后起形声字”。“后起形声字”虽然在古文字时代就出现,但大量使用,则是隶书以后的事情,并且至今还在使用。

  汉字的形声化是很重要的现象,这个过程在秦代以前就开始。[4]在形声字大量产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有极其的适应性。正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才成就了形声字的庞大家族。相应地,形声字对人们的影响也是不容我们轻视的。从对形声字的研究当中,我们也能发现许多蕴含的古代文化内涵。形声字的音符主要是表音,不是我们的重点研究内容,我们对形声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意符方面。正确理解形声字的意符,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正确分析意符,有助于辨认字的本义。例如,“斤”在许慎《说文解字》中是斧头之形,本义是“斫木斧”。因而,从“斤”字多与斧或与用斧有关,就像:“斧”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斫也。从斤父声。”,与“斤”同义并举。“斫”是“击也。从斤石声。”“所”是“伐木声也。从斤户声。<诗>曰:‘伐木所所’。”“新”是“取木也。从斤亲声。”等等,都是由“斤”演化出来的形声字。另外,以“贝”为意符的形声字都与钱财、买卖有关,以“又”(手的象形)为意符的形声字都与表示手有关的概念等等。

  通过这些意符的分析,我们就不难知道一个字许多项意义中哪一项是本义,尤其是对于那种字义特别丰富的字。例如,“引”在《辞海》中就有17个义项,通过对其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开弓”是本义。《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用的也正是本义。开弓能将弓弦拉长,因而就引申出“延长”、“引导”等其他含义。

  第二,正确分析意符,有助于研究古代社会。一定的社会意识,都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文字的产生也不例外,它也是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的。正确分析形声字的意符,就有助于历史学的研究,它能够为对古代社会的某些观念、风俗和社会物质生产等方面现象的研究提供依据。例如,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低下,认为人的思维器官是“心”,非人脑之功能,故而有关思维和意识活动的动词都以“心”为意符。“思”、“想”、“念”、“怠”、“恭”、“慕”等都是与人的思维相关的。《孟子·告子上》就有:“心之官则思。”可见,古代人是将“心”认为是人的思维的。从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当时产生思维的特定生活环境。

  从形声字的含义对照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生活的影子。这样对意符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推进文字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是我们探究古文化的历史的窗口。

  第三,正确分析意符,有助于我们书写的正确。现如今,我们在书写当中,总能看到许多不符合规范的错别字,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这势必会对我们的交流与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麻烦。因为,规范人们的书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形声字,占据汉字的大比例。写好形声字,就是我们该具备的基础素养之一。对形声字意符的分析,就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含义,因而也就能够提高书写的正确性。

  例如,“资”、“姿”、“咨”、“恣”四个字就是一组明显的形声字,它们的意符分别是:“贝”、“女”、“口”、“心”。当我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发现无法区分时,想想它们的含义就可以了。它们的意符分别代表了其不同的含义,因而也就会用在不同的场合。这样,我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就不会再因读音相同而无法区分了。

  总之,形声字在长期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中,得以延续下来,其数目并且得到了迅速的扩大。我们在分析其意符的过程当中,能够追本溯源,知道其本义。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古代社会的研究,促进历史学科的发展。另外,在我们正确理解形声字后,我们的书写也可以找到正确的依据,从而避免了错字与别字。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蔡永贵.论形声字的形成过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6-27.

猜你喜欢:

323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