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论文参考范文(2)

秋梅分享

  现代文学论文参考范文篇4

  试分析____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____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在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当代文学创作接受基督____的模式不同,因此文学创作所受影响和文学批评的特征也大不同。所以,就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受基督____影响的分析来说,研究它的不同特征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宗教感的呼唤

  历久以来,人们对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评论看法各不相同,文学观的不同决定着评价准则的不同,也需对于文学是何物无法做出定性分析,但考虑文学包含什么要素难度不大。不可否认文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中,它与宗教间的密切关联向来存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著)中提出:文学原本就是宗教的一部分,却由于两者性质不同,所以文学最后才会被宗教分化出来。文学起源于宗教,它不受宗教外在仪式化程序的限制,但无疑是宗教精神实质的载体。____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使其确立文学存在的角度更为独特,即认识和表现真理的角度。文学在陈述事实,也在刻画人类灵魂,更在书写对宗教的情感,同时还仰望着彼岸的世界。中国文学却并不重视抒写这种宗教感,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周作人指出,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力量,并非纯粹文学和孔子、老子,而是通俗文学和道教,这里所指的道教并非庄子的道家。虽然这种观点深刻洞察到中国传统文学的精神,然而通俗文学和道家逍遥避世难以解决人们内心的矛盾张力,只能转移灵魂的焦灼状态。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儒两家,其道德准则和逍遥精神给予不了真正的人生安慰,很难真正深入人灵魂深处的不安和痛苦。由于缺乏这种崇高的宗教精神,中国文学才会极易在写实平面中消解,所以才需要基督____的介入来明确解决中国文学困难的方向,实现对宗教感的呼唤。

  二、独特的意象阐释

  宗教感的产生以及熏染过程十分漫长,对____信念的执着和认同与内在情感抒发关系密切,但在文学批评中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基督____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最显著的外在特征即独特的意象阐释和言说方式的确立。文学批评在自身发展体系中采用了基督____的意象表达和言说方式,这源于基督____影响力的日益成熟和批判主体对基督____了解程度的日益加深。纵观当代文学批评文章中对《圣经》的引用不在少数,信手拈来的经文和悲悯深厚的语言特色,不仅彰显出批评主体熟悉基督____的程度,更是他们领悟和感知基督____的体现。这些文学批评的思维模式日渐成熟,对阐述构思救赎、罪恶、忏悔、苦难等主题也越加完善。同时基督____对约定俗成意象表达的公认,促进着文学批评独特阐释的形成,比如同伊甸园、十字架、审判等具有指代意义和隐喻的语汇逐渐在批评过程中获得了确认。

  三、终极关怀的价值立场

  文学批评的价值呈现受到____文化对人类生命和灵魂的终极关怀上。文学批评以某个作品好坏的评定为主要职责,然而批评者采取不同的标准和立场,即便是批评同一部作品,其结果将天差地别。文学批评和其他学科相比不同,它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研究总结,以及在所有评论实践中的应用。但值得注意文学批评并非是断章取义,它在批评现象上有着普遍的意义规范和准则存在,正如刘小枫指出的这个界定是真实的意义,它能够开启每颗心灵,令个体对价值意义的内在意向得到很好的满足,并深入到每个个体的内心深处,使其切实地感受到它的确定和亲切。事实上,提出这一普遍准则就是阐发文学批评的规范,在这个方面基督____的影响作用,不是对更值得褒扬的文化或更好文化的在乎,而更在乎它提示的这种意义真实。这种意义真实与基督____的终极关怀价值立场和对个体灵魂的关注正好契合,也就是说,这个层面的文学批评受到基督____影响努力的意义便在于此,它们对人类灵魂的关注,指向了终极关怀价值的建立。

  结束语:

  综上所述,____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呈现出对基督____的因素,也表达出对基督____感经验。对中国当代文学和基督____之间的关系备受文学研究的关注,而本文以文学批评为切入点,从基督____影响着手,重点探讨文学批评在基督____影响下的特征及优势。

  现代文学论文参考范文篇5

  试论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

  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并且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它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人类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学意识,主要是指以民俗学理论为依据、以民俗传统文化为内涵、以民俗风情为认知的文化意识。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学意识已经经历了萌芽、发展、逐步成熟等阶段,其中,民俗学意识在文学中所展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一、民俗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文学创作自古至今都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提炼生活的生活艺术,文学的发展与民俗的演进是息息相关的。民俗与文学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不可否认,民俗文化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文学是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不论是原始社会的鬼神文化,还是现代社会的宗教文化,都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民俗活动,正是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催生了文学艺术创作。比如《周易》、《风土记》等,都是民俗活动与文学艺术相互交融的具体表现。

  文学创作通常都是取材于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是在其基础之上进行艺术加工并创造出文学作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文学创作者用文学独有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以及艺术审美角度来重现民俗活动的特征,用文学的笔触渲染氛围、传达情感,让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提炼和升华。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是现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由于文学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的变革,使得文学批评经历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漫长过程。“五四”文学的开放性与多维性促进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重大转变,其中,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现当代文学对民俗学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视角。同时,这也促使文学创造者将创作目标更多地定位在民俗活动上,将民俗文化巧妙地融合在艺术创作当中,极大地促进了民俗学的文学艺术创新,而文学作品也通过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二、民俗学意识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渗透

  民俗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独立于其他任何事物的文化意识,具有独立性和永恒性。民俗学意识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渗透面较广、影响力较大,这种意识的发展壮大,压倒了政治化的革命文学,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艺术的主流思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现当代的文学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文学创作者开始创新写作思维,将民俗学意识逐渐渗透到文学作品当中,使得文学作品更贴近群众生活,获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可。比如,鲁迅的批判小说《阿Q正传》,从社会的不同层面批判人性的缺失,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下扭曲的社会和腐朽的传统。鲁迅小说中批判精神所反映出的民俗学意识是国民思想进步的重要表现,文学创作的助推力使得民俗学意识突破了固守僵化的传统格局,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批判精神已经从社会、政治层面深入到了人性和文化价值的层面。

  民俗学意识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渗透是多维化的,这也促使文学创作更加注重文化的主题性和多义性。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强调了文学艺术的独立性,突显了了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这一时期,文学创作者倾向于通过塑造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来拓展思维空间和艺术张力,使得新时期我国的现当代文学思潮不断更新、不断变化。比如,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乡俗文学,在挖掘民俗学文化的同时对乡俗文化赋予了更深的内涵。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里面,有大篇幅描绘乡村风光和风土人情的文字,“青山绿水、小桥白塔”,既突显了民俗文化的内涵、揭露了民俗文化的本质,也从文学的视角表现了深邃悠远的乡土意境。

  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文学作品得以表现,与此同时,民俗文化也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意蕴深远。总而言之,将民俗学意识渗透到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对民俗文化的理性掌握和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总结:

  民俗文化是人类生活中特定形成的一种集体文化意识,它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人类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意识与现当代文学艺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二者关系紧密,使得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提炼和升华,有利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猜你喜欢:

1.现代文学论文参考范文

2.中国近代史课程论文参考范文

3.浅谈现代文学本科生论文

4.关于现代文学论文参考

5.现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6.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参考

333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