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中桃花意象的道家观照(2)
若木分享
二、桃花意象体现的自然生命意识
在宋词中,直接描写桃花最多的应该是把桃花作为报春的使者来描写。“桃花已作东风笑,小蕊嫣然”,“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欧阳修,《蝶恋花》),“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桃花由于花期早和花色红艳的观赏特点而成为早春的一枝独秀。词人以一些意象组合来传达春意,最常见的是“桃李”组合,如“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香”(秦观,《行香子》);或用桃柳组合,如“小桃灼灼柳篸篸。春色满江南”(黄庭坚,《诉衷情》);或用桃梅组合,如“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或用桃杏组合,如“溪边浅桃深杏,迤逦染春色”(柳永,《六麽念》)。春色怡人是人之常情,同时也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流露出对自然生命的喜爱之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辊?輮?讹,庄子认为天地虽然“不言”,但体现了“道”的大美;日月星辰在天空中有序地运行,阴阳、四时有序地变化,自然万物按照其自身规律滋生、成长、开花。道家讲“道法自然”,在老庄看来,这种“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道”是最美的。桃花顺应时序、顺应自然,体现了道家的自然。处于时代秋天的宋代词人可能更加盼望东君的抚慰,当桃花作为早春的使者一一绽放时,词人们给了它很多关爱,多借桃花的开放点出时序的迁移,喜迎春光。
桃花一年一度,“依旧笑春风”,只可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桃花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落与人事衰变的不可逆转形成鲜明的对照。桃花象征自然的永恒,而这种永恒常常反衬出个体的渺小和种种追求的虚无。陈与义《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
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胭脂睡起春才好。应恨人空老。心情虽在只吟诗。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枝。
宋代词人似乎更加敏感,东君又一次准时来报到时,连桃花都未得“旧时红”,更别提“白发刘郎”了。宋代词人往往在哀伤国事的时候也为自己的个体处境担忧。光阴一去不复返,人生难得几回春。这样一种深沉的生命意识确实使人在纷繁世界中不得不驻足思索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道家渴望生命久远的意识浸渍在词人骨髓里的一种自然流露。“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住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潦然,莫不出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辊?辑?讹,出生入死、生死转化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外在的必然性,面对死亡这一人生大艰,具有喜怒哀乐之情的人不能不悲之。
注释:
①本文所引宋词皆出自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80.
②此处“佛道思想”之“道”包括道家和道教二者.本文主要是从道家的角度来讨论.
③《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波才动万波随。黄帽岂如青箬笠,羊裘何似绿穰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④《浣溪沙·渔父》:“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⑤《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⑥《浣溪沙》:“西塞山边白鹭飞。吴兴江上绿杨低。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将风里戴,短蓑衣向雨中披。斜风细雨不须归。”
⑦[清]郭庆藩辑.庄子集释[M].北京:中国书店,1988,VOL4.
⑧史双元.宋词与佛道思想[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79.
⑨[清]郭庆藩辑.庄子集释[M].北京:中国书店,1988,VOL6.
⑩[清]郭庆藩辑.庄子集释[M].北京:中国书店,1988,VOL7.
?辊?辑?讹[清]郭庆藩辑.庄子集释[M].北京:中国书店,1988,VOL7.
参考文献:
[1]唐圭璋编.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史双元.宋词与佛道思想[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
[3]崔大华.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4]晋·葛洪.抱朴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苟波.仙境仙人仙梦[M].成都:巴蜀书社,2008.
[6]汉·司马迁撰.史记[M].南朝宋·裴骃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59.
[7]黄文吉.从词的实用功能看宋代文人生活[A].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8]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0]宋·普济着.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严北溟.儒道佛思想散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12]崔大华等.道家与中国文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13]清·郭庆藩辑.庄子集释[M].北京:中国书店,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