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古代文学>

最新版古代文学论文

秋梅分享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学遗产,是珍贵的民族文化精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最新版古代文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最新版古代文学论文篇1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对话艺术

  摘 要:课堂是语言的艺术,大学课堂的教学主要依赖语言这一传播媒介得以实现。传统以“一言堂”讲授为主的古代文学授课方式限制了师生基于课程的有效思维交流。本文从绘画、吟唱、方言、表演等交叉学科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艺术性介入,论述对话艺术对古代文学教学的有效突破。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 对话艺术

  课堂是语言的艺术,大学课堂的教学主要依赖语言这一传播媒介得以实现。但由于授课内容庞大繁杂与教学课时有限的巨大矛盾,传统的古代文学授课往往以讲授为主,不可能进行专门的或大量的讨论,(即使是这样,要完成学期计划有时也要赶进度或者让学生自学一些非重点的内容以给重要内容挤出更多的时间)这就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交流受限,师生之间基于课程的思维交流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传统的“满堂灌”方式使学生缺乏主动性而师生之间也缺少应有的和谐,对此,学生很无助,老师很无奈。为改变这种状态,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艺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把一些心得略作总结,以期交流,并祈批评。

  本文所强调的“课中的教学对话”,主要是指在自由开放、活泼灵动的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对教学文本的开放性进行的互动交流,重在授课过程中文学情景的营造和对作品的感知与阐发(感发联想),策略地利用交叉学科艺术如绘画、吟唱、方言、表演等艺术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开拓思维、培养创造理解能力,达到师生思想的互启,教学情感的一致。

  首先,如绘画艺术在作品理解中的使用。古代文学教学中,“上古神话”这一节内容由于其蕴含“诗性智慧”的独特文化特性,学习理解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为营造一种更亲近深入的理解情境,笔者在讲授《山海经·刑天与帝争神》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自己心中的刑天形象。这里并不着重强调专业的绘画技能,而重在“形”与“意”的把握。从“形”上必须紧扣神话文本中的要点:断首、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有的学生在描绘的过程中虽然把握了上述的诸要素,却没有体现出“操干戚以舞”所体现出来的“猛志固常在”的坚毅品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通过比较、启发以及相互点评,大家不仅对作品有了深入的理解,而且对这种新的教学形态报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度也相应高。

  几分钟的时间,就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效果超过预期。又如在学习《登幽州台歌》后,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的方法表现此歌的内容。与画刑天相比,画子昂困难了许多,因为诗歌本身没有任何涉及到具体环境和外在情态的句子,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完成,这样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性。结果,学生基本上能呈现那种登台望远的情景,但在具体的表现上,有的同学画出了城墙,配有大河,甚至有人画出了宋人的官帽,就有些背离了。

  笔者又结合陈子昂的《燕昭王》诗以启发,更深刻理解其中的历史感、渺小感、压抑感、孤独感,于是有同学设计构图人处中远景,以示人之微茫渺小,用远处丘陵乔木以示天地空阔,用乌云压境示压抑,用雁阵夕阳以示孤独。大家又竞相补充,不断完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达到一个小高潮。在教学中,笔者一直鼓励学生用思想作画,只求意到,不强求技术,这样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致,陆续出现了诸多关于神话、诗、词等作品意境的理解作品。

  其次,古代文学里的很多文学形式都和音乐相关,可以统称为音乐文学,比如诗词曲,包括小说里的韵文部分等。而不同的地域又有独特的音乐风格,这样就使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音乐手段介入成为可能。和绘画一样,音乐的吟唱,一样可以实现课堂对话的有效增值。音乐的吟唱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据可循的唱,就是本来就有曲谱并流传下来,或者已经被改编为流行风并流传广远的。前者如姜夔《暗香》、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后者如《阳关三叠》、李煜《虞美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关雎》、据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改编的《月满西楼》、《越人歌》等。

  另一种是无据可循的,根据自己的理解率性而发的唱。在具体学习到这些内容时,适时的引入音乐,不论是示范、播放还是学生自己演唱,都会给学生在感官和情感上意想不到的惊喜,趣味性有了,学习的专注力、热情和主动性自然得到了提升,对作品的理解也就强化了,小环节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两种吟唱形式都能有效调动学生融入课堂的教学情境之中,相对而言,后一种更具有挑战性。和绘画一样,不必强求技术相关的基础,重点在于理解性的尝试。

  比如讲授“原始歌谣”部分,讲到南音之始的《候人歌》,笔者就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和大家探讨,这简约而不简单的一句“候人兮猗”该如何唱好,或者怎样改编演唱更好,并给学生示范《渭城曲》的演唱和元代散曲对《渭城曲》的改编,对学生以启发。文学中的《关雎》《陌上桑》等诗,都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着去吟唱,学生对此类教学环节感到新奇,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课堂的气氛很热烈。

  再则,课堂对话艺术的另外一种表现就是适时引入方言。古代文学具有很强的地域特性,而不同的地域总有独特的语言声调和语言表达习惯,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适度引入方言,更有利于课堂对话,提高授课效果。虽然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语言的发音及语言的表达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但语言的延续性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方言的使用,并不是苛求还原古人的语言和语调,而是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不同语言表达的差异和特点,体会其风味,从而进一步理解语言表达习惯和情感表现的内在关联。

  比如讲授《楚辞》后,笔者就要求来自荆州江陵的学生用楚语颂《离骚》;学习《诗经》,让河南的学生用河南梆子读《诗经·郑风》里的诗,让山西的学生用山西梆子读《诗经·魏风》里的诗,让陕西的学生吼《秦风》等等。笔者也尝试过让不同方言区的学生用他们本地区的语言唱诵《登幽州台歌》,大家可以通过现代方言的表现,直观感受不同的语言表达呈现出的文化气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进学生了对作品本身的理解。

  最后,改编表演也是一种课堂对话的有效途径。

  具体做法是立足于学习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改编成可操作的微剧本演出,这种改编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预先布置有备而来的。如在上完《楚辞》后,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微话剧《屈原》,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理解,又深入地了解了楚国的文化和政治,学习以点带面,由浅入深,学生的各种潜力得以广泛的发掘和淋漓尽致的表现。而在讲授《诗经·伐檀》后,为加强学生对民歌中的劳动歌曲了解,采取全班分组分角色齐声朗读,如:一群人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另一群人唱“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然后是合诵“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样处理让学生更能进入到作品情境中,玄想其事,遥体其情,对作品的情感把握就会更透彻。诸如此类的安排可以有很多,顺时而为又不走偏锋,学生都对这类教学环节表示欢迎。

  课堂教学的对话交流,其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但任何形式只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的手段,使用必须合理,且须严格把控好节奏,切不能“喧宾夺主”,如果把文学课上成了娱乐课,则又过犹不及了!

  最新版古代文学论文篇2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

  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国家,中国的古代文学对于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视。中国古代文学以其人文性对社会大众的人文精神进行良好的教育,使得我国社会文明得以不断进步。因此,古代文学的研究与其人文精神的理解对于许多文学学者来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所以,本文以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为题,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作用与其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进行分析与阐述,并提出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弘扬方法。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人文精神;关系;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利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的最为重要的追求,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因此而被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弘扬已经成为了社会边缘化的东西。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们虽重视教育工作,但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意识已经很低。这就使得我国的教育者开始为社会大众的精神层面发展而担忧。中国古代文学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风风雨雨,修正了世代中国的思想与观念。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当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实现我国社会更好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本文对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进行研究,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联系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的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影响着世人精神层次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最早的《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清代小说,这些得以流传的文学作品当中,都记录着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是其社会的缩影。也正是这些作品,使正确的人文精神得以传递,给予现代人正能量,引导其学习更好的人文精神。另外,这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创造者,都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或者教育家,对于世代中国人民的思想发展起到了启蒙与引导的重要作用,使我国正确的人文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中国的古代文化与中国的人文精神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中国古代文学蕴含着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指导着中国古代文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当中所精忠报国的大义大忠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遍及经济、军事与政治等各个领域,成为了那一代人以及现代人前进的思想动力。现代社会当中所存在的人文精神与古代文学作品当中的人文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的人文精神是发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在现代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古代文学当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对于社会文明进步有着难以言喻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文学对于人文精神的作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数量极多,其中有很多精神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学对于人文精神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1、民生为核心

  所谓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当时的社会人对于所在社会的生存状态的思考与描绘,对于更好的社会形态的探索与表达。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着明显的人文特色,对于人的主体地位的要求很是突出。这就使得中国的古代文学在民生层次的讨论与记载颇多。比如说民为邦本的民生思想,最先是在先秦时代提出的。在我国的孔子的儒家学说当中,“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而“仁”当中就强调一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足以说明我国古代的人文志士对于人民重要性的肯定与憧憬。中国有一句俗语,“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文学观点在我国政治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中国古代文学当中的民生人文精神对于我国古代君主以及现代的国家决策者的国家管理工作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忧患意识的培养

  我国的文人墨客,对于国家的关注程度很高,他们关于将自己的政治观点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比如我们前文当中提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就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关注与热爱,以国家为先,个人为后的精神,更彰显了诗人的忧患意识。在中国古代,战争发生的频率较高,所以,要稳定一个国家与其子民,就要有对国家政治形势的评估与预测能力,正确分析国家的外忧与内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实现健康与和平的发展。目前,世界局势相对稳定,我国的发展也相对和谐。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也应当具备相当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警惕心,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制定战备,使国家在世界格局中占有优势。其次,我国各行业内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以忧患意识来提醒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加强中国古代文学中人文精神传播的对策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人文精神方面的瑰宝,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当将其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更好地探索我国古代文学当中的人文精神,使其助于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

  1、重视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学习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要想将中国古代文学当中的人文精神进行弘扬,就要从我国的学生开始抓起。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时,都应当有意将我国的古代文学当中的良好品德进行传输。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与领悟能力是很好的,所以,要让学生从小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在未来的道路当中,学生才可以自觉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落实正确的人文精神,更好地为社会奉献自己。

  2、呼唤社会大众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学习

  社会大众是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传播的主体。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当中的传播力量十分强大,并且已经遍布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我国古代人文精神之所以受到如此欢迎,除了其本身具有正确性之外,还因为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缺乏。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大力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宣传工作,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国学教育课堂的建设,使广大社会群众可以接受到我国的国学教育,更好地领悟我国古代文学当中所蕴含的哲理与精神。另外,我国各大书店应当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宣传,使每一个社会大众有机会将眼光投放于中国古代文化,得到了解它的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二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推广中国古代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对策。希望我国的相关部门可以重视起国学教育活动的举行,从学生与社会大众抓起,进行全民国学教育。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可以使社会文明程度再次升级,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参考文献

  [1]党月异.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弘扬[J].名作欣赏.2010(08)

  [2]沙锐.古代文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思考[J].华章.2010(30)

  [3]孔现红.时代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深层蕴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猜你喜欢:

    3077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