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古代文学>

唐诗形象化说理艺术赏析(2)

张垂明分享

  
  二、借景以蕴理
  
  在唐诗中不仅有表达某种具体看法的就事说理,还有很多因景生情、即景说理、情理相融的说理,这种理往往突破了诗本身的意义范畴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登上鹳雀楼,瞩目四望:远眺中条,有落日熔金、暮云璧合之状;俯视黄河,有奔腾跳掷、一泻千里之势。在这浑灏苍茫之境中,诗人面对祖国壮丽的山河,以无比的激情昂首唱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中既有为祖国山川雄伟而自豪的激动,也有站高望远这一哲理的深邃。它给我们无穷的遐想、无限的憧憬,鼓舞人们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全诗旨意虽然重在哲理,但景与情、情与理熔铸为一、浑若天衣,毫无斧凿痕迹,既生动自然,又引人入胜。这种寓理于景、融理于情的写法,正是唐诗形象化之一端,正是唐诗的魅力所在。
  又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人以极大的热情赞扬了古原草顽强再生的力量。一场野火虽然可以使秋草枯萎化为灰烬,但待到来年春情催动,它又会生发出一片葱绿。在烈火中毁灭,在烈火中再生,这是野草的性格,也是野草的风流。诗人在讴歌这种自我新生的风流时,流露出奋发向上的人生追求,因而诗句显得意气风发、不可遏止。浓郁的诗意、动人的韵味,从而赋予此联流传千古的生命力。整首诗都是围绕着“古原草”来构思,句句写景,在突现野草坚韧性格的同时,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形象是鲜明的,说理是自然的,也是深刻的。
  诗贵含蓄,在诗中着重写景,而将道理暗寓其中,则其欲说之理有余不尽,含蕴无穷,耐人寻味,反较直接议论更为有力。如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中通过对古原夕照晚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时光的怜惜之情和无可奈何的心境,蕴藉着生活的哲理。在夕阳的余辉下,美丽的大自然、美好的人间,即将在夜幕中淹没了。这怎能不让人顾盼留连、悲从中来呢?诗人只为热爱这美好的晚景,却又无法将它长久留住,更无法抗拒夜幕的来临,因而增添出一怀愁绪,发出好景无常、良辰易逝的惋叹。诗人从大自然的兴衰相继的现象之中,领悟出世间万物盛极必衰的道理,油然产生一种对美好事物留恋惋惜之情。永恒的事实,深刻的物理,竟蕴于十字之中,这正是此诗“理”之所在。
3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