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训练方法论文(2)

丁丽分享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训练方法论文篇3

  试谈艺术设计思维训练的创造性

  摘要:长期以来在设计教学上,教师把精力都集中在传授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或有限的技能上。而对于运用艺术手法的视知觉心理基础和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理去作设计,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获得这样的设计效果则很少提及。本文从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内涵出发,论述了艺术设计思维训练的意义,最后提出增进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旨在打破现有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智能。

  关键词:艺术设计;思维训练;对策

  前言

  回顾艺术设计发展史,任何有建树的设计家、建筑家、画家,之所以能在艺术与设计这片浩海中扬起一片风帆,是因其提出了独创性的设计理念或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必定是开创性的,而这种成果的由来则必定是经过艰苦的思考而得来的。

  1.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内涵

  真正涉及思维训练的研究和实践主要还是从2l世纪开始的。克劳福德的工作可以说是开创性的。他的训练项目主要用于改善工程师、经理、设计师等专业人员的思维能力。克劳福德要求受训者能熟练地使用“属性罗列法”,即列出产品的关键属性,然后提出改进的方法①。比如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改进普通的粉笔?”首先,要列出粉笔包含的各种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硬度等,然后考虑如何改进这些属性,如增加颜色的种类、制作超长粉笔等。克劳福德以后的许多训练项目也开始纷纷强调对观点的罗列和检查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思维训练的研究和实践是大量的,取得的成果也是相当鼓舞人心的。

  2.艺术设计思维训练的意义

  艺术设计是将一些可以理解的信息,通过形象化的技术(如手工、计算机或其他机电设备)传达给受众,使其得到精神上与物质上的享受。艺术设计与广义的设计含义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有艺术的性格,它不再是单纯艺术造型角度的外观设计,也不再是技术角度的功能设计;它是对实用与美观的一种再创造,也就是说,它是将艺术物化的手段。

  设计是一种造物活动,设计的本质在于启发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力;创造力的产生与发挥,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与收敛。因此,激发设计思维的智能,着重于启发创造力的发挥,并创造性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艺术设计过程的本质所在,是设计造物的灵魂所在。

  艺术设计思维既不同于借助概念的逻辑思维,又不同于借助艺术形象的形象思维。艺术形象思维再现现实世界的人物和现象(神话和科幻创作也是按照现实世界的形象来描绘的),艺术设计思维体现想象的形象,但是这些形象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直接的类似物,因此可以说,艺术设计思维需要极优秀的创造性②思维。但学习这个专业的许多学生,包括一些从事设计艺术工作的人并没有得其要领。他们有的不知该如何思维,有的则对设计思维存在很多片面的观点,这常常会影响其创造能力的发挥。

  3.增进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3.1创造性思维的程序。以前,学校教育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没有给创造性思维训练以一席之地。为了填补这一空缺,现代学校教育中许多训练人们创造性思维的程序已发展起来了,尽管各个训练程序有很大的不同,但都具有如下共同的原则:

  (1)指导学生如何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种不同方式的思考,然后从中选出最优的一个方案。(2)给出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示范,并进行创造性技法训练。(3)训练学生如何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及如何去发现问题。(4)根据一个想法的结果来评价这一想法的质量。(5)对具有创造性的和有关联的方法进行奖励,让学生知道他们的主意是有价值的。(6)给学生们创造自由发言的气氛。

  3.2创造技法。任何一个研究方法总需要特定的条件,创造性的训练也不例外,也需要某些特定的条件和方法。这些特定的条件、方法并不为少数人所具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自己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里介绍一些在生活中可直接运用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称为创造技法。

  3.2.1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即头脑风暴法,是世界上最早付诸实施的搜智集见法,由美国创造学的创立者奥斯本于1939年首创,这是在很多场合,尤其是在广告行业中为了集中产生大量设想而经常采用的,是在创造会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3.2.2默写式智力激励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又称“635”法,是德国创造学者根据他们民族长于沉思的性格特点,对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加以改进而提出的一种以书面畅述为主的智力激励法③。此法规定:每次会议由6人参加,要求每位与会者必须在5分钟内提出三个设想,故又称“635”法。

  默写式智力激励法的具体做法是:会议主持人先宣布议题,并对与会者提出的疑问加以解释,然后发给每人几张设想卡片。每张卡片上标存1,2,3号码,号码之间留有较大的空白,以便填写新的设想。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时间短、速度快。由于不直接说出方案,而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不受限制。自己记录和交换信息,从而能够抓住新的有利的想法。

  3.2.3戈顿下行法。戈顿下行法又称综摄法,是戈顿教授在分析了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发现它的一个最大弱点是方案产生得太快,以至于忽略很多更好的方案后,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他提出应该将研究的问题适当抽象,以摆脱现有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设计人员开阔思路,以便获得常规难以得到的方案。

  戈顿下行法的具体做法是:在开始时会议组织者只把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在广泛的问题之中来提出,使与会者(他们并不知道具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构思解决的方案。

  结论

  综上所述,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在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把控艺术设计创造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正俊.艺术设计思维学:研究与教学[J].东南大学学报,2014(6):90-92.

  [2]姚刚.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草图阶段问题探析[J].陕西教育,2013(2):88-90.

  [3]葛静,叶萍.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3(1):33-35.

  注解:

  ①陈正俊.艺术设计思维学:研究与教学[J].东南大学学报,2014(6):90-92.

  ②姚刚.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草图阶段问题探析[J].陕西教育,2013(2):88-90.

  ③葛静,叶萍.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3(1):33-35.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训练方法论文篇4

  浅谈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摘 要: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世界经济竞争也演变为知识经济的竞争。知识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竞争实际就是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它只能靠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来推动。因而创造性思维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基地。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学

  当今,个人的创新能力是新型人才的特征。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创新性人才培养首要任务,个体有敏锐的洞察力,灵感能沿着正确的目标尽快生成是创造性思维过程训练的方向。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推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呢?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大胆质疑,训练独立性的思维

  独立性的思维不迷信权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

  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

  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连动性的思维

  语文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或者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推动了连动性思维的训练。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

  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

  三、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训练多向性的思维

  传统教学是模式化的教学,思维定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只习惯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练习,如看拼音写字词、选词填空、解释词语等等。当然,笔者并不是反对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但如果总是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

  新课改下,首要任务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势在必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地教学。


猜你喜欢:

1.创新思维的特征

2.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提高

3.创新思维的5个特点

4.常见的几种创新思维方式

5.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2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