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技巧训练

祥聪分享

  创新思维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想法,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创新思维技巧训练,希望能帮到你。

  创造性思维技巧训练

  创造性思维技巧即指以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为基础,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能产生新事物(新成果)的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技巧。创造性思维技巧的本质特征就是开拓和创新,即通过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组合、分解、重构,最后达到新发现和新突破。

  学者们指出,所谓发明创造,就是观察到的事物与别人相同,构想出的事物与别人不同。创造是人类的本质特点,没有创造,人类就不可能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没有创造,也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今天。为此,创造性思维技巧就成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也成了每一个现代学生必备的思维技巧。

  事实上,天才仅是以非习惯性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能力而已。

  当然,严格说来,本书前边介绍的诸多类型的思维技巧中,均不同程度的含有创造性思维因素。但是,它们的侧重点不在讲创造性。这里,则将其独立出来,专门研究思维中的“创造性”问题。换言之,现在是特意从创造性角度来看待我们的思维过程的,并从中寻找出最富创造性特征的某些思维技巧,以供我们使用。

  第一节 跳出定势

  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贝尔纳

  一、原理

  在生活中,由于经验、阅历等所致,会积淀起我们的某种思维模型。平时思考问题,这种模型就会自然浮现出来,帮助我们思考。在思维过程中,上述模型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驾轻就熟地解决某些现成问题,认识某些相似的事物等等。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作为一种桎梏,妨碍我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所以,为了求得更新和开拓,有必要跳出这种“模型”所造成的定势状态,去获得常规之外的东西。我们称这种思维技巧为“跳出定势法。”

  上述技巧的主要特点是,主体在思维时,一定要努力思考:在常规之外,还存在别的方法吗?在常见的领域中还存在新的领域吗?……通过“跳出定势法”的思维训练,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思维单一,模式固化的缺点,使我们的思维更灵活、多变、敏捷、准确,拓展我们的思路,并由此寻求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新的角度。

  二、实例

  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深刻而中肯地论述道:“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 ,人脑有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偏见,而不是根据面前的佐证去作判断的强烈倾向。因此,人们是根据当时的看法来判断新设想。”

  1. 造成上述障碍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着“常规思维”,即心理学上的“定势心理”。它们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因为,我们在连续思考了一些问题后,再思考后面的问题,就会受到先前思路的影响。为此,德国心理学家陆钦斯做过一个有名的“量水实验”。他要求被试者根据预定的“需水量”来考虑怎样借助A、B、C三个空钵去将水量出来。

  问题顺序给定空钵的容量大小需水量

  ABC

  1 29 3 20

  2 21 127 3 100

  3 14 163 25 99

  4 18 43 10 5

  5 9 42 6 21

  6 20 59 4 31

  7 23 49 3 20

  8 15 39 3 18

  共提了8个问题(即8个需水量)。在实际操作(运算)中,从题2到题6,都是用下列公式:B-A-2C计算最为简便,但题7和题8的最简便计算应是A-c和A+C,但由于受到前几题解题思路的影响,仍按前面的思路解题。在实验中,几乎100%的试验都沿着上述思路的“惯性”走下来。此实验证明,“思维定势”对我们的思维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

  2.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为了打开晋北战局,决定进攻南大路一带,建立起巩固的攻防体系。当时,刘伯承率部东进平定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当他获悉日军二十师团的辎重部队宿营测鱼镇时,便判断敌人次日必然要经过垣村,向平定地区输送军需物品。于是,刘伯承命令七七二团三营埋伏在垣村外的要道上,以伏击日军。第二天一早,日军果然沿垣村大路向平定挺进。当他们进入伏击圈时,我军一声令下,发起猛烈攻击,毙敌300余人,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伏击战的胜利。不久,日军又派出辎重部队,增援平定地区。日军将领自以为熟读兵书,知道中国兵法上有“伏不重设”的原则,便错误的判定,刘伯承不可能再在垣村设埋伏了。于是,又令辎重部队沿垣村向平守挺进。谁知,刘伯承神机妙算,又在同一地点设下第二次埋伏,并再获全胜,日军又遭重创。

  三、思考题

  1. 牛顿开猫洞的故事。据说,牛顿一次清瓦匠砌围墙,他要求在墙上开一大一小的两个猫洞,(即大猫进出大洞,小猫进出小洞)。但瓦匠只开了一个大洞,牛顿很不满意。

  瓦匠说,小猫不是也可以从大洞进出吗?牛顿这才恍然大悟。此故事的真实性自然值得怀疑。但故事中揭示的“思维定势”给人带来的思维障碍,却是存在的。

  2. 如何跳出“思维定势”,以获得正确答案。

  宴会上,主人拿出一瓶酒,告诉大家,酒瓶用软木塞塞住,没有起塞工具又不准损坏瓶子,能否使大家喝到瓶子里的酒呢?来宾中很快有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塞子塞人瓶中,酒便能倒出来。这里,他跳出一个常规观念,即塞子只能起出来。

  一辆满载货物的汽车要通过一座铁桥,通过时发现货物高于桥洞一厘米,现在问你,在不准卸货重装的情况下,能让车通过吗?这里,只要跳出“定势”——只在货物上打主意——便行了,那就是给轮胎放掉一点儿气,车便能通过了。

  3. 一次,一个地主对阿凡提说:“都说你很聪明,我有一块地,你能把它分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两部分,我就把他送给你。”阿凡提不慌不忙地用木棍划了一道线,地主一看傻了眼,只好履行诺言。你知道阿凡提是怎么分的么?

  4. 超渡障碍。这种方法是指抛弃旧的思维框框、粉碎你的思维定势,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法来攻克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例如:有六个普通的杯子在桌子上排成一排。头三个里有水,后三个是空的。要求你只移动或变换一个杯子,使杯子的排列由“水、水、水、空、空、空”变成“水、空、水、空、水、空”的排列,怎么办?

  (移动是不成的,打破常规将第二个杯子的水倒人第五个杯子就成了)把思维的重心由怎么移动杯子转到怎么移动水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阿凡提用木棍划了一道线(如下页),地主一看傻了眼,只好履行诺言。

  怎样打羽毛球,才能使球在前进一段距离后,自己返回来?(当然不能打在墙壁或其它障碍物上后又碰回来)

  在回答这道题的时候,我们要突破平常打乒乓拍皮球的经验(条件),即靠反弹作用,使其返回来。还要突破与人对打,靠对方球拍打回来的常规……总之在进行了各方面考虑后,我们就会发现,只要向上打球,由于重力,球必定会自己返回来的。

  司马光因为无力使落水的孩子脱离水,于是就砸缸叫水脱离孩子。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留心加以注意,就会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并使我们的思维得到相应的锻炼。例如,一所小学在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时,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来报名。老师一打听,二人不仅长得一模一样,而且父母的名字一样,二人出生年月也一样,便问他们:“你俩是双生子吗?”二人异口同声答道:“不是!”老师一下子愣住了:“他俩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亲爱的读者,运用上述思维技巧,你便会很快找到答案。

  第二节 生疑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培根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在科学历史上)没有一个已经完全解决了的问题,也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问题!”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是一个想象力异常丰富、善于提出问题的人。

  在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作了题为《数学的问题》的报告,一举提出了当时数学领域中的23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后来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它们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为此,希尔伯特总结道:“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正是黑体辐射和以大陆漂移假说所提出的问题导致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和现代地理学的诞生;于是“宇宙热寂”和“麦克斯韦妖”所提出的问题,促进了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诞生;……。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曾面对长空,发出了著名的“天问”,他问天问地,问人情伦理,间世道沧桑、问四季变化,问……。尽管他的提问,更多的带有政治、社会以及关注朝政的色彩,但至少说明了他善于带着问题思考。从广义上讲,人类正是象屈原一样,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开拓前进的。

  提问题实际上是要在不疑处有疑,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不人云亦云。

  提问题固然重要,但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缺乏应有的思维修养,同样是提不好问题的。所以,要想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除了应具备基础的知识、经验等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生疑提问的思维技巧。

  一、实例

  1. 问原因。每看到一种现象,看到一种事物,我们均可以生疑提问,问一问产生这些现象(事物)的原因是什么?一般说来,事物发展总是有因有果,因果是互相联系的。

  寻找到原因,就为解决问题(结果)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本书前边所举李斯特解决外科灭菌问题的例子。当李斯德用微生物理论解决酒发酵的难题后,李斯特并未因此而停步。他进一步地挖掘不使酒变酸的“原因”是什么?他想到:“如果说是细菌破坏了酒味,那细菌不也是外科中难以解释的致命原因吗?”沿着这个问题,他进行了不懈地研究,最后终于解决了外科灭菌的问题,造福于整个人类。

  2. 问结果。由于因果是紧密相联的,所以,问原因之后,自然也可以问结果。换言之,在思考问题,认识事物时,我们要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即想一想“这样作,会导致什么新的结果呢?”在思考时,尽量不要受旧的事物结果的束缚,要敢于提出新的看法。甚至有时看起来是荒诞的看法,也可能会导致新的有价值的结果。

  3. 问规律。因果有联系,是因为事物有规律所决定的。找到这种联系,就找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通过问规律,也会获得有价值的创造性成果来。“大陆漂移”说的创立人魏格纳是德国的一名地质工作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作战负伤后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他住的病房墙壁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每天他都要看到这幅地图。经过长久地观察,他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大西洋两岸大陆各自的弯曲状态(海岸线)如此相似呢?其中有什么原因呢?有什么规律可寻吗?带着这个想法,他进行了潜心的研究,终于探明了大陆构架的规律,并提出了“大陆漂移”这一崭新的理论。

  4. 问发展。世界总要前进的,事物也总是在发展。所以,在思考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上述技巧,设想某些事物的发展前景或趋势。这样,也有可能导致产生新观念、新想法、新理论。我们可以假设,当某一情况发生后,其发展趋势会是什么呢?比如,有人曾举例说,假如设想“世界上没有老鼠”,那世界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其发展结果会是什么?

  对此,可作如下推测:粮食损失将会减少;人类不会再为“鼠疫”担忧;不再制造捕鼠器和鼠药;动物界少了一种动物;衣物、家具不再被老鼠咬坏;没有做实验用的老鼠了;猫头鹰将会没了食物……。同理,我们可以对客观世界的诸多变化,进行上述推理性思维,作出有意义的推测,并从中寻取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和答案。

  二、思考题

  1. 你来判定,这是问错了?还是答错了。

  开会时,主持人为了清点缺席人数,发出询问:“请缺席者举起手来”,引得满堂哗然,叫人啼笑皆非。

  母亲见儿子放学晚归,问他…到哪儿去了?”儿子回答道:“到外面去了。”

  国外有一则笑话:地理老师指着地图上的某个城市的位置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道:“食指”。

  2. 照相机的生产原来有一套定论:一是据统计使用闪光灯拍照的摄影师不到全体摄影者的十分之一;二是相机内装闪光器,就要增加照相机的体积,售价也会随之升高,生产出来市场不会很大。

  这个定论后来被打破了,所以我们今天享受到方便实用的傻瓜相机。

  这是怀疑和否定定论的结果。你能举出其它一些例子吗?


创新思维相关文章:

1.创新思维的四大特征

2.有关于创新思维的例子

3.创新思维的5种特征

4.创新思维的特征有哪些

5.有关创新思维的事例

    401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