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论文
进入21世纪,各国都加强了对本国的高等教育的未来的发展的重视,纷纷以各种政策和优惠措施来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论文篇1
浅谈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置疑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改变目前的状态,调整好教育模式,使高等教育日趋科学合理化,更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教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模式科学化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转向大众化教育,对提升国民素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因培养模式落后,人才的结构与质量方面与社会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切实加快教育模式改革。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背后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同时很多用人单位也找不到合适的员工。究其原因,总结以下几点:一是大学的扩招导致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加大了教学任务难度。二是毕业生对工作要求太“理想化”。有很多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要求稳定、清闲、待遇好;而且有相当多一部人认为上大学就“应该”找到好工作。三是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孩子从上学那天起就不停地学习、考试。在大学里,分数仍然是唯一的考核标准,灌输式教育让孩子们已经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相反,他们开始厌倦和逃避。四是课程配置不合理。
在中国的大部分高校,理论课还是占主导地位,很大一部分学校没有外出实践的机会,实验课也就是在实验室里走马观花,这样的条件怎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五是学生缺少良好的生涯规划。学生们迈进大学校门后,没有了家长的监督,一时间不知道每天该做什么,生活和学习缺少了目的。六是高校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部门。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就是一个摆设,有单位找上门来要人,就往下传递信息;没有,则坐以待毙;要不就是单纯的理论培训,摆花架子,起不到实质作用。
二 把握主导方向,积极采取措施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一定要认识到,培养教育学生的目的不是把学生都签到人才市场去了,就可以说自己的就业率有多高,在全省甚至全国第几名;而是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能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对此,笔者提出下面九种观点。
1.以人为本,实行差别化教育
应该对入学的新生做一下摸底调查,知道哪些学生学习基础好,哪些学生有特定方向的兴趣爱好,哪些学生不爱学习又没有方向,然后对他们分类教学。对那些不愿意学习的要争取多关注,找到他们的亮点,再慢慢引导。
2.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交流和协调合作
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有着灵活的思维能力,但是不愿受约束,不愿意听太多理论课,这就需要教师们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多一点“花招”,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3.推广联合培养制、双导师制等创新培养方式
以青年导师和学生组成的科研团队为资助对象,设立科研创新基金;依托科研项目、学科基地、交流项目,加快各类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立长效实践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培养锻炼人才。
4.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与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与内容国际化
纵观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早已从对外交流和项目合作深入到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还停留在教师或学生出国考察交流的项目层面,还没有对人才培养内涵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必须在培养目标上与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目标达成一致。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立足于国内大学的改革,在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加快推进大学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全面国际化入手,高水平建设国际化学校、学院和专业,深化以双语教学和以研究性、自主性学习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师资是学校的核心要素,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依靠。一是做好师德建设,创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办好事的工作环境;二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加快教师学历提升步伐;三是培养骨干教师,发挥其辐射作用;四是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和教研能力。
6.改革专业及课程设置
做好专业需求及就业调查,精简本科专业,统筹指导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必修课程“精、专、新、深”的特点,扩大选修课程,增加交叉研讨课程,适当设置特色专业。专业的设置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要强调特色化,不能千人一面,也不能让课程设置千古不变,不同学校应适应社会需求结构来设计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从而形成办学的多样性和办学特色,增强竞争力。
7.改变学生的就业思想
要改变学生上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养老院,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的地域或行业内,要能找到一个有发展前景,能挖掘自己潜力,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
8.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
现在许多学生还是没有人生目标,只是盲目跟风,如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等。这就需要学校在学生入学后即帮助他们树立目标,规划未来,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以后的几年里有针对性地学习、锻炼,避免走一些弯路。
9.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据报道,目前在就业困难度排名前三的人群中,大学毕业生排在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之前。预计“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达700万人左右。这就加大了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难度。教师们除了要定期给学生做心理辅导和面试技巧、创业技巧的培训外,还要积极建立起就业平台,实时发布更新用人单位信息和岗位需求信息,并通过分析历年就业情况和当年的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应该向哪一方面努力,做哪些准备工作。
三 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政策支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国家要适当给予高校自主权,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从实际需求出发,综合高校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合理设置专业。二是放慢扩招的步伐,合理控制研究型高校数量和研究生规模;加强对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支持,提升地位,加大投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三是政府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导有志青年到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去,在挑战中锻炼自己,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四是多为高校学生提供出门实践的机会,鼓励校企合作办学。五是为国内高校、中外高校之间的对外交流提供便利条件。
总之,解决目前的教育难题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高校、企业和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教育模式改革要把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作为重中之重,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转变高校人才教育方向,把适应发展需要,培养可塑性强,有责任感的高层次、高素质公民作为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军政.成人高等教育科学性探究[J].成人教育,2010(1)
>>>下页带来更多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