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高等教育>

简论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融合与重构

吕灵昌分享
  [论文摘要]本文以校园文化内涵、特点及其在多校区大学中的价值审视为切入点,分析了合并与拓展后出现的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冲突,并就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融合与重构的战略取向和路径选择进行了多层面的阐释。
  [论文关键词]多校区 大学校园 文化融合 重构
  
  伴随着“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的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范围、大规模的高校合并与校区扩张浪潮。据统计,仅从1990年至2005年2月,全国高校合并共431校次,涉及1084所,占高校总数50%以上。多校区办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办学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布局结构的改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但合并与拓展后形成的多校区大学还必须实现校园文化在深层次上的统一。如果说前阶段物质层面的合并已告一段落,那接下来要做的是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层面的整合。因为校园文化的融合才是多校区大学实质性融合的最终体现,也是实质性融合的最牢固根基。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面对新的实践需求与发展,如何以新的理论视阈对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进行融合与重构,就成为高等教育者当前极富现实针对性的重要课题。
  
  一、校园文化及其在多校区大学中的价值审视
  
  (一) 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其外延包括学术氛围,校风、教风与学风,校训校歌,学术传统以及文化气息等。在结构上,高校校园文化可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校园建筑、文化设施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是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必须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组织形式,是校园文化的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园人的群体心理、行为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及哲学理念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社会文化和单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相比,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深刻认识与辨析这些特点,有利于我们做好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整合工作。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具有社会性。校园文化与学校所在地域的区域文化通常相融合。真正高水平的大学是高度开放的,其校园文化必然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促动,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国家的法规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校园文化通常伴随着社会文化因素而不断调整,最终成为社会生产力水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等具体社会因素在校园中集中整合后的反映。
  2.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时代性。每一个时代都必然产生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潮文化。校园文化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从而在表面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在进行传统教育体制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倡导素质教育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创新和文化创新。
  3.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伴生性。校园文化的建设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识形态,更多是在于各种现实的客观需要。大学是社会中的一个组织,自始至终都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整合反映在学校的精神及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此逐步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因此校园文化是伴随学校的产生而产生,因校区的增多而发展和衍变,故而具有伴生性。
  4.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创造性与继承性。“校园文化是创造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文化的力量激发校园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主动地应用知识、发现知识。校园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对自身系统的继承,对本土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对整个人类先进文化的继承等方面,这种继承不是简单的积累过程,而是一种批判的继承、有选择的继承和创造性的继承。
  5.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地域性与超地域性。地域性表现为校园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校园地域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校园文化必然印有地域的痕迹。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因而它不可避免地会带有社会文化的痕迹,尤其会受到院校所在地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不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格局必然会对当地大学的校园文化产生渲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又具有超地域性特点,这是由大学文化交流的无边界性和文化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决定的。进入21世纪,随着大学对外交流的力度加大,更加强化了校园文化的超地域性。
     
  (二) 校园文化在多校区大学中的价值表现
  1.凝聚功能。它“主要是指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共同的价值观念、校园精神能激发校园人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从而使个体的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在大学校园中,个体的价值取向有时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对此必须充分发挥校园精神或主导价值观念取向的凝聚作用,以不断地归并个体的价值观念取向,使之趋于一致。
  2.激励功能。它是指校园文化除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师生的合理需要外,还能够起到适时设置一定的奋斗目标,诱发其行为积极性的作用。激励旨在强化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动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因此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要在满足师生需要的基础上,设置适当目标,使其产生良好的工作和学习动机。
  3.辐射功能。对于多校区大学而言,只有当组织成员产生了对组织信念、目标的高度认同和热爱时,才能使新的大学组织整体拥有生机勃勃的组织氛围,处于良好的精神竞技状态。克拉克说:“一个强大的院校神话是储备在院校士气库中的资源,是困难来临时可以取出使用以应付困难的银行户头。”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不仅在学校内部产生影响,其影响还会辐射到校外。表现之一在于创造性的校园文化对院校组织系统具有辐射和整合作用;表现之二在于创造性的校园文化生活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辐射和引导作用。同时校园文化通过弥散传播还会使得外部公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信念、目标产生认同,从而进一步提升、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
  4.平衡协调功能。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均在对立统一中发展。在多校区大学中,大系统与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从管理文化的角度而言,多校区大学就是要融合各子系统之间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平衡各种利益,合理分配,协调关系。而在统一的学校办学战略目标指导下,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中整体与个体的平衡与协调、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与协调、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与协调、学术研究与科技服务的平衡与协调,可以使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各要素之间得到平衡与协调,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