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试论成语中的中国文化(2)

赵昆 分享

  二、成语折射出的中国古代精神文化
  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包含了教育制度,宗教文化,政治制度,古代哲学,传统伦理道德等等方面,本文主要分析成语体现出来的古代教育思想和中华传统美德。
  1.成语与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数著名的教育家,流传下来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成为优秀的教育遗产,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
  中国古代教育家意识到教育对于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个人自身道德修养的教育。古代的教育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在教授知识技能之外,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提升,比如从以下这几个成语中,我们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对气节、操守、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立身行道”(谓修养自身,奉行道义。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醇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改过迁善”(认识并改正过错,诚心向善。)……这些成语在漫长的中国历代教育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教育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出现了一系列独特的、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些优秀的教育理论,好多都浓缩为成语,脍炙人口:
  公认的最优秀的传统教育方法之一就是“因材施教”(依照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程遗书》卷一九:“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将中国诸经列传训诫女子之书,别类分门,因材施教。”)不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循循善诱”的教学思想得到广泛认可,教育家孔子还总结出了一些教学规律,比如“温故知新”就指出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循序渐渐”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不能“一曝十寒”。这些先进的教育方法,蕴藏着深刻的教育辩证法,成为教育宝库中的珍品。.
  2.成语与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以“善”为核心,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道德,有自我的约束和完善。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至今为人们继承和发扬,在成语中我们能充分体会这一点。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仁”,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核心,仁的核心就是爱人,“仁者爱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家族内部把这种爱延伸到社会,就成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对国家也要有担当,甚至危机时刻可以“为民请命”,“杀身成仁”。
  现代社会人们交往的诚信原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待人做事都要“诚心诚意”,“言而有信”,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的美德。如果是“背信弃义”必然会到严厉的道德谴责。
  勤劳节俭,清正廉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三国的诸葛亮提出要“俭以养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人需自我约束,不贪求太多,才能表现出“刚正不阿”,才能正己,正心。此外,“厚德载物”“荣辱不惊“天下为公”“不屈不挠”等成语也能让我们领略崇高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中华美德的精髓。
  结语
  社会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但成语中所蕴含的宝贵文化遗产就像是古董,虽然不是最时尚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我们要继承这份悠久的文化遗产,在对外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让世界都领略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