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中国竹文化论文有哪些呢

秋梅分享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中国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发展竹文化特色旅游,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竹文化论文有哪些呢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竹文化论文有哪些呢篇1

  浅谈竹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

  摘要

  提及文化,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文字、艺术、科学等等,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理气候、动植物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资源中,非竹莫属。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此文就竹在中国古典文化里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做一个详细的研究,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以及请教老师等多种方法,做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竹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始末,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推进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竹;古典文化;影响

  1 引言

  竹还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人生贵有胸中竹”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如当代诗人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因此,竹在中国古典文化里占据了重要地位。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当今中国,受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社会的氛围正在发生显著地变化。人们越来越那难以抵制印钱的诱惑,社会丑态频生。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必须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奉献。而竹素来拥有者诸多美誉,是君子的象征;同时,作为一名中国古典文化爱好者,有必要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做出努力的同时也为社会注入健康的思想。

  1.2 研究背景

  中国是竹的故乡。全世界约有100至1000多种竹子,而中国有37属约500种,以四川地区为主。不仅竹类竹质资源丰富,而且养竹用竹历史悠久。一首古老的民歌《弹歌》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头、弓弩等武器,用于娱乐、捕猎或战争了。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感叹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由此可见,竹在中国的影响深远。

  1.3 研究方法

  由于受知识水平所限,所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以及老师指导等渠道和方法做出此研究论文,不足之处很多,请阅者多多指教。

  2 文化传承

  竹与中国文字结缘最早。可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竹”的象形符号。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有“竹”的象形符号和与竹有关的文字。古人以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用牛皮绳串起来编结成书,就是所谓的“韦编”。由于竹简的利用,使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殷商时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传存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也因竹简而被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因此,竹将中国的古典文化传承了下来,而其中诗与联更是其中的代表。

  2.1 竹与对联

  说到竹就不得不说郑燮,他可是中国古代一大竹诗竹画的大家。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幼年家贫,但颖悟好学、性狂放落拓。乾隆元年进士,做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后因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板桥诗、书、画俱有造诣,人称“三绝”,为“扬州八怪”之一。板桥擅写兰竹、以草书长撇作画,把中国传统的墨竹兰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今有《板桥全集》及书画多种传世。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燮撰

  这副对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既是一种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象标示或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的艺术手法,又是指一种文艺作品与欣赏者的联系方式。象征联系的建立是以结构特征的相符度为基础的,而不求质的完全契合。比如,松树与豪情,竹与正直的人格具有不同的质,但松树的壮阔、伟岸的形象与豪情的特征相似,竹的笔直凌霄的形态与人格正直在结构特征上相对应,于是人们就常用松树象征豪情,用竹象征正直的人格,因此,象征是一种异质同构的联系方式。古人在文艺作品中最善用象征手法将事物人格化加以赞扬或贬斥,比如赞竹有虚心、梅有傲骨、兰有君子之高风等。 郑板桥一生爱竹、敬竹;画以写竹,诗以咏竹。郑板桥性格狂放不羁,傲岸正直,因此他常咏竹画竹以勉人和自勉。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题画诗)而梅与兰、竹、松,经常是诗人、画家作品的题材,当然郑板桥笔下就更多。上面这副对联也体现了郑板桥诗、书、画的一贯风格,同时也映照出郑板桥的人格。

  其他关于竹的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屈屈伸伸,雪压千层犹奋直; 潇潇洒洒,风来四面又何妨。 ●劲节生来瘦,高村老去刚; 竹青怀素志,梅老秉芳心。 ●为天地生春,抚长存终古绿; 与松梅作伴,洁身共避寒心。

  2.2 竹与诗

  古典诗词石中国古代的一个极富中国内涵的特色文化。者其中有关与竹的更是数不胜数。例如: (唐)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 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具怀鸿鹄志,苦有 鸟 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等等。竹诗贯穿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始终。

  古人爱竹,许多的文人墨客都为之挥毫吟咏,绘画抒怀,因此也形成了独有的竹文化。人们对竹的嗜好和爱慕,并不完全是因为竹的便利,而是竹子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司马迁说:「竹外有节礼,中直虚空。」,也许正是道出了竹之所以为人喜爱的原因吧。 竹中直,我们想到立身行事应该不偏不倚,端正廉直,不昧自己的良心而不自欺,不贪求身外的利益而不欺人。竹虚空,让我们想到修身进学应该要虚心受教,虚己待人,才能得到贵人的指点,四处逢源。虚空也是一种超脱,心底清净,便能宁静致远。

  所以白居易有「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的真心话语。 竹身劲节挺拔,其实才是它真正魅力所在。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知礼节,在威逼利诱面前应该有气节,在仁义忠信面前应该不污名节,而于伦常大道之间应该守其贞节。古今的仁人志士倾慕竹之有节,发自内心赞叹道:「竹死不改节,花落有余香。」 古人认为竹本是草的一种,也许是因为它的中直、虚空、有节,才使它超然挺拔于其它草类之间,而且凌冬不凋,叫做冬生草。司马光曾感慨竹子顽强的生命力,作《种竹斋》诗云:「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也正如此,历代翠竹就与松柏、梅花合称为「岁寒三友」。我们生为人,秉承天地合气,与大自然同体枯荣,为人而不如竹乎?「竹」之意蕴,正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结束语

  本文对竹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做了一个简单的研究,通过各种渠道而得的文献进行分析而得,竹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同时因为知识水平所限,得到的成果不是那么令人深入理解竹;对此请多多包涵。

  参考文献

  【1】周显云.古诗歌中“竹”意美【J】.现代阅读,2012-8-15

  【2】杨湘涛.郑板桥的修竹人生【J】.文艺争鸣,2010-3-15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国竹文化论文有哪些呢

3269067